她最后看了他一眼,眼中竟闪过一丝悲悯:“你会后悔的……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也在被忘记的时候……”
话音未落,身影化作飞灰,随风而散。
天地寂静。
片刻后,黑水河畔,第一缕晨光洒落。那些白骨在钟声余韵中缓缓下沉,仿佛终于找到了归途。小豆的身影站在河边,朝陈小满挥手:“哥哥,我记起名字了。我叫王小豆,家住黑水镇东头,爹爹是铁匠……谢谢你。”
说完,他化作一缕青烟,融入朝阳。
陈小满跪地,久久未起。
阿元走来,轻轻扶起他:“你做到了。”
“不。”他摇头,“我只是做了本该做的事。可我也明白了??这条路没有尽头。只要还有人被遗忘,钟声就不能停。”
回到镇外,他们在河岸边立了一座碑,上面刻着所有能记起的名字。不够完整,甚至有些只是“某氏”“无名童子”,但每一个字,都是对抗虚无的宣言。
临行前,陈小满从包袱中取出《听风真经》残卷,翻至最后一页。原本空白的纸面,此刻竟浮现出新的文字:
>**“记忆非私有,乃共业。持令者不止一人,灯亦不应独明。传之世人,勿藏于山林。”**
他沉默良久,终于提笔,在竹简末尾写下一行字:
>**“从今往后,听风不限一门,归墟不属一人。凡愿记人者,皆可点灯。”**
阿元看着他,轻问:“真的要这样做?师父当年可是说过,真经不可外传。”
“可师父也说过,香火断绝,是因为人心冷了。”他笑了笑,“现在,我要让灯火燎原。”
他们再度启程。
这一路,不再只是寻找亡魂的名字,而是播撒记忆的种子。他们在村落讲归墟之事,在城镇教人诵《唤名诀》,将残卷抄录成册,赠予愿守护记忆之人。有人嗤之以鼻,称其为“痴人说梦”;也有人泪流满面,连夜为逝去的亲人立灯。
半年后,江湖传言四起:
“北方有个瞎眼老妪,每夜为无名坟唱童谣,说那是她孙子生前最爱的歌。”
“江南某书院,学子们自发编纂《失名录》,收录战乱中湮灭的百姓姓名。”
“西域商队路过荒漠,发现沙丘间立着数百小灯,据说是旅人死后同伴所设,只为‘不让兄弟变成风里的尘’。”
而陈小满的名字,渐渐成了传说。有人说他是仙人,有人说他是疯子,更多人称他为“点灯人”。
某夜,他们宿于荒山古寺。残灯静静燃烧,七环低鸣。阿元靠在他肩上,望着星空。
“你说,千年以后,还会有人记得我们吗?”她轻声问。
陈小满握紧她的手:“我不知道。但只要还有人问‘你叫什么名字’,我们就还在。”
风穿殿过,残灯摇曳。
而在千里之外的某座小镇,一个孩童正指着新立的无名碑,问母亲:“这些人是谁啊?”
妇人蹲下身,柔声道:“他们是曾经活过的人。虽然没人记得他们的名字,但现在,我们替他们记着。”
孩子点点头,从怀中掏出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碑前。
火光微弱,却照亮了碑上第一行字:
**“此处安息者,曾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友。名字虽佚,爱未曾亡。”**
灯火渐次亮起,如星河落地,贯穿万里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