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们假设没有超光速旅行,因此这不是一个统一的文明,而只是一系列不断扩张的殖民地——殖民地的人们会决定『需要更多活动空间,並离开去开拓新的恆星系统。”
“事实上,我一直在考虑写一篇论文,关於討论,外星文明的贪婪。”
“这篇论文的新颖之处在於,它对这种扩张方式进行了数学建模,选择了一些速度和扩张率,计算了『为了让我们现在很可能没有看到任何这样的文明,且我们自己不是反常的特例,这样的文明需要以何种频率出现。”
“这些数字並非完全隨意,但『每个文明的扩张速度確实决定了结果的范围——我们发现,对於扩张速度约为光速的80%的文明来说,在可观测宇宙中,目前存在或即將出现的此类文明数量约为1000到10000个。”
“这听起来很多,但与星系的数量相比,这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典型的『贪婪的外星人文明,在其『扩张泡泡达到最大时,平均可能拥有数百万个星系。”
“正因如此,我们认为这样的文明可以被归类为4型(k4)。”
“这一等级的跨越,与1型(k1,行星级)、2型(k2,恆星级)、3型(k3,星系级)之间的跨越幅度相当,而这一等级的划分是基於概率的,我们自己也可能是其中的一员——一个未来的『贪婪的外星人,但可能出现得较晚。”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人类可能是一个较晚出现的『贪婪的外星人文明,或者是最早的一批之一——但根据概率,我们可能不仅拥有这个星系,还拥有数千个其他星系可供殖民,然后才会遇到其他文明。”
“还有可能,哈勃膨胀会导致许多较小的太空区域永远不会被任何一个大型『扩张泡泡触及。”
“因此,在数十亿年后,可能会有数百万个『后来者,它们被限制在较小的区域(仅一两个星系),被哈勃膨胀隔离——但这也绝不是一个小空间。”
“现在,我们暂时忘掉那些文明的猜想,谈论一个有趣的猜想。”
“有这样一种费米悖论的终极解决方案,其核心观点是:生命必然会扩张和繁衍,而那些不愿扩张的生命,最终会被其文明中『倾向於扩张的继承者或派系所取代。”
“因此,一个『未被殖民的星系只能是因为『星际太空旅行几乎不可能,或者『技术生命的出现极其稀有,而我们是本地的第一个例子。”
“蒂普勒將『机器智能纳入其中,使『实际扩张的论点更加有力——这本质上是费米悖论的第一个解决方案。”
“有许多对该猜想的尝试性修正和反驳,最常见的可能是『文明自我毁灭的速度快於扩张的速度,或『某种晚期过滤器,或『文明找到了某种方法规避生物扩张本能。”
“后者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这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逻辑理由——一个足以克服『非排他性的理由,即『每个文明都认为这个理由极具说服力。”
“或者『不认同这个理由的文明会灭亡,或者『几乎所有文明都认同这个理由,而不认同的文明数量极少,以至於我们尚未发现。”
“所以说,每一种这样的文明,极有可能与人工智慧有著密切的联繫。”
“我认为,文明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个体生存,而隨著技术的进步(如人工智慧、虚擬实境、3d列印、意识上传、纳米机器人再生技术、数字数据存储等),个体生存对他人的依赖程度会降低,而文明本身甚至会变得『危险。”
“任何一个疯子都可能获得末日武器,而任何一个人(无论是后生物还是仅通过纳米技术实现再生的人)面临的最大威胁都是其他人。”
“因此,他们会乘坐『个人飞船逃离文明,飞船能够自我修復,並在机器人和人工智慧的照料下,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知识和娱乐。”
“如果文明扩张,他们可以轻鬆地留在扩张文明的边缘,从所经过的任何恆星系统中获取资源,但最终可能会认为,最安全的地方是『超空旷的太空(如星系之间的空间)。”
“在那里,哈勃膨胀最终会將他们与任何可能的威胁隔离开来。”
“他们可能生活在各种虚擬乌托邦中,因此外界的景象並不重要,除非涉及资源补给或威胁。”
“如果各种『技术定时炸弹导致文明毁灭,並且在太空航行文明的早期,资源丰富、自动化程度极高。”
“以至於数十亿人可以轻鬆地在某个巨型个人飞船中储存『数十亿年的燃料(而几乎不会消耗任何一个恆星系统的资源),然后前往银河边缘及更远的地方,那么这就构成了费米悖论的一个解决方案。”
“他们更在意『逃离危险,而非『最大化资源囤积——因为留下来多收集『十亿年的个人燃料,会带来『此刻逃离所没有的风险,而且每个人可能都会计算『能获取多少资源『任何资源供应的实际半衰期(无论多么庞大)。”
“以及其他许多考虑因素(如『因携带过多资源而被他人发现,引发怨恨、海盗行为或道德义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