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好。”王阿姨笑眯眯的,“听小姑娘说,你们在给一只橘猫找好人家?我啊,老伴儿走了几年了,孩子们工作忙,家里就我一个人。退休了,时间多,就想着有个伴儿,说说话,家里也热闹点。”
她身后,一只老旧的布艺沙发扶手上搭着钩针的沙发巾,旁边小几上放着一个玻璃糖罐和几个相框。
池锦注意到阿姨家里非常干净整洁,一切都井井有条,轻声问:“王阿姨,您以前养过宠物吗?”
“养过一只京巴,叫毛毛,陪了我十几年,老走了。”王阿姨眼神里掠过一丝怀念,随即又笑起来,“猫和狗不一样,我晓得。我特意问过以前养猫的老同事,也看了不少书。猫更独立,但也需要人疼。我就喜欢这种安安静静、能互相陪伴的感觉。”
陈以声关注的是更实际的问题:“阿姨,大饼是只成年公猫,虽然现在看着懒,但精力还是有的。它偶尔晚上可能会比较活跃,跑跑跳跳,或者早上五六点饿了会叫。您睡眠质量怎么样?能适应吗?”
王阿姨摆摆手,笑容依旧温和:“人老了,觉本来就轻。毛毛以前也这样,早上要出去遛。猫叫几声怕什么?我早上也起得早,正好给它弄吃的。再说了,它要是真闹得厉害,我就起来跟它说说话,给它念念报纸,保管它一会儿就安静了。我教了一辈子孩子,还哄不好一只猫?”
池锦被阿姨的乐观感染了,也笑起来:“阿姨,大饼挺重的,抱它或者给它剪指甲、喂药的时候,可能会需要点力气……”
画外音道:“放心,有我呢!”
王阿姨道:“我看你们俩也是细致人。这猫跟了你们一阵子,也是有感情的。你放心,到了我这儿,它就是我的小孙孙,我一定好好待它,让它享福。”
池锦心头一暖,莫名想起了自己的姥姥。小时候姥姥给她织毛衣,她钻在姥姥怀里黏着不肯走,姥姥说她像只小猫,看到毛线就来捣乱。
“我们会考虑的,感谢您的参与。祝您身体健康。”
面试结束,陈以声起身给她倒了杯酸奶。池锦看着桌上那张被仔细标注的表格,上面关于四个候选者的优缺点列得清清楚楚。
“王阿姨的环境确实最稳定,心态也最平和。大饼需要的就是这种不被打扰的安全感。”池锦说道,“你也更倾向她吧?”
“但还需要再核实一下阿姨的身体情况,很多教师身体不大好。”陈以声的严谨一如既往,他看向在猫爬架上睡得四仰八叉、发出轻微鼾声的肥猫,眼神不自觉地柔和下来,“另外,也要看看大饼的反应。虽然它未必懂,但感觉很重要。”
他伸出手指,轻轻点了点大饼粉色的鼻尖,像在逗一个小婴儿。
午后的阳光勾勒着陈以声的侧脸,那份惯常的冷峻在此刻显得格外柔和。第一次,她不再仅仅把他当作那个需要小心应对的活阎王陈主编。今天的他,会穿宽松舒适的便装,会因大饼一声“猫中卡车”的抗议而弯嘴角,会耐心听她抱怨友情的烦恼,会自然地给她拿酸奶、拆餐具,会记住她随口一提的话。他也有普通人的习惯,有自己的坚持和温柔。
一种“或许真的可以成为朋友”的念头,像春日破土的新芽,带着点试探性的怯意,悄悄冒了出来。
“那……咱们什么时候安排大
饼和王阿姨线下见面?”池锦主动问道。
陈以声抬起头,对上她的目光。他清晰地捕捉到了她眼神里那份卸下防备后的亲近感,不再是下属面对上司的谨慎和疏离,更像是一种朋友间自然而然的商量。
一个极淡却发自内心的笑容浮现在他脸上,他道:“不急。等阿姨那边准备好,也等我们婉拒一下其他人的好意,要善始善终。”
“这个交给我吧!”池锦主动请缨。
“嗯,我确实不太会做这样的善后工作。等去送大饼的时候……”
“放心,送佛送到西,我会和你一起去的。”
“那还是一小时一百五?”
“那天就算啦!算我的……售后服务吧!”
池锦也不好意思再“宰”他更多。
大饼在猫爬架上翻了个身,发出满足的咕噜声。
第21章。备战北园
周一早晨例会的空气,带着周末残留的慵懒和新一周开始的紧绷。阳光斜斜地穿过百叶窗,在会议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方唐清了清嗓子,公布了外勤名单,有校招经验的秦显成以及近期风头无两的金尧佳入选。一切在情理之中,但池锦带薪旅游的美好愿景终究是落了空。
名单落定,方唐的目光逡巡一周,落在剩下几位落选的编辑上:“那么,谁愿意和陈主编一起去北园大学城?”
会议室里一时静默,无人响应,只剩空调吹风口微弱的嘶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