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发出征兵令的,是那位带来了肥皂、火柴、工作和减税的江县长。
县衙门口贴出了醒目的告示,各乡各村的保长甲长们也接到了明确的指令。
但与之相伴的,还有另一套只在特定人群中口耳相传的消息。
明面上,郯城县保安总队征兵处在县城和各大集镇设立了摊位。
穿着整齐制服的保安总队士兵维持秩序,登记造册。
告示上写着响应省府号召,保境安民,待遇从优,安家费若干银元。
这套说辞是用来应付上面的。
暗地里,征兵工作沿着另一条线悄然展开。
工厂的管事、深受江屿恩惠的佃户、甚至那些被安置下来的流民中的积极分子,成为了最好的宣传员。
“听说了吗?江县长招兵,不是给上面那些老爷当炮灰的!”
“是真的?那是给谁招?”
“傻啊!当然是给咱们自己招!江县长说了,当他的兵,是为了保护咱们自己的厂子,自己的地,自己的好日子!”
“待遇真那么好?安家费能到手?”
“那还有假?看见王老五家的大小子没?去年进了保安总队,家里立马盖了新瓦房!而且顿顿有肉吃,军饷从不拖欠!”
“可是……当兵总要打仗吧?”
“打仗?江县长说了,当兵是为了不让别人欺负咱们!是为了让咱郯城县的老百姓,以后都能挺首腰杆过日子!”
这些话语,在工厂、在田间、在流民聚集点流传开来。
效果是显著的。
几天后,第一批经过筛选的五百名新兵,在县城外新开辟的练兵场上集合。
他们穿着新发的灰色军装,站成了还算整齐的方阵。
脸上带着稚嫩、紧张,但更多的是好奇和期待。
江屿一身笔挺的军装,走上了临时搭建的木台。
宁可金等一众军官肃立一旁。
目光扫过台下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江屿深吸一口气,用洪亮的声音,开始了讲话:
“兄弟们!欢迎你们加入郯城县保安总队!”
“我知道,你们很多人来这里,是因为听说这里军饷高,待遇好,能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这没错!
我江屿在这里向大家保证,只要我有一口吃的,就绝不会饿着兄弟们!该给的军饷,一分不会少!该发的抚恤,一文不会欠!”
台下响起一阵热烈的鼓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