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儒商怎么读 > 第61章 郢殇典误(第3页)

第61章 郢殇典误(第3页)

公祭结束后,老聃拉着孔丘坐在枯树下,聊起宛邓的周室典籍:“那些典籍藏在宛邓,有弟子看着,没遭兵祸,就是怕时间长了,竹简受潮发霉。”

孔丘心里的念头更坚定了,轻声说:“先生,曲阜是周公故地,有专门保管典籍的宗庙,干燥通风,要是能把典籍运到曲阜,定能好好保存,等乱世平定,再送回周室也不迟。”

老聃愣了愣,没立刻回答,只是看着义冢上的白茅,若有所思。

第二天清晨,孔丘正在整理公祭记录,子路突然闯了进来,他脸色比外面的风还冷,手里的剑鞘都在抖:“夫子!不好了!王子朝昨晚在郢城被刺杀了!刺客被当场抓住,供认是洛邑单氏派来的,说是为了支持王子丐(周敬王)!”

孔丘手里的笔“啪”地掉在案上,墨汁洒在记录上,晕开一大片黑。

颜回赶紧扶他坐下,递过一杯温水:“夫子,您别慌,先问清楚情况。”孔丘接过水杯,手指冰凉,声音发颤:“子路,你再说一遍,王子朝他……真的没了?”

“千真万确!”子路喘着气,“我刚从郢城回来,子西大人亲口说的,刺客还在牢里,供词都录了,就是单氏派来的,怕王子朝借楚地势力夺回周室大权。”

子贡皱紧眉头:“十二年前,王子朝失败后流亡楚国,曾发布文告为自己辩护。他引用古制,说如果王后没有嫡子,就应该选择立年长的庶子;如果年龄相当,就选择有德行的;德行相当,再用占卜决定,他以此强调自己作为庶长子继位的合法性,并指责单氏、刘氏以及晋国为了私利而违背礼制,单氏也太狠了,王子朝奔楚十二年,竟然还下这种毒手!”

孔丘站起身,快步往外走:“走,咱们去见老聃先生——王子朝没了,宛邓的典籍不能再出意外!”

弟子们赶紧跟上,宰予把祝文收进箱里,高柴抱着记录简牍,冉有整理好礼器,一行人匆匆往老聃的住处赶。

老聃的住处就在云梦旧坛附近,进门就见他坐在案前,头发散乱,手里捧着那卷周室典籍抄本,眼神里满是血丝,孔丘赶紧上前:“先生,您别太伤心,保重身体要紧。”

老聃抬起头,看到孔丘,突然站起身,藜杖在地上戳得“笃笃”响,声音里满是悲愤:“是你!是不是你跟单氏勾结?知道王子朝手里有周室典籍,想借单氏的手杀了他,再把典籍抢去曲阜!”

孔丘愣住了,刚要解释,老聃又说:“我昨天还跟你聊典籍,今天王子朝就没了,哪有这么巧的事!你口口声声说护持文脉,其实跟那些争权夺利的人有什么区别!”

宰予赶紧上前:“先生,您误会了!夫子昨天跟您说运典籍,是真心想保护它们,单氏刺杀王子朝,我们也是刚知道,怎么会跟他们勾结!”

“误会?”老聃冷笑一声,把抄本抱在怀里,声音里满是失望,“我不忍你的不义而伤一辈子心,可叹我傲世之才,这辈子护着的典籍,到头来竟要落进你这样的人手里!我又奈何不了你,你要是想拿典籍,就去宛邓装车拉走吧,我也不再说什么,免得碍了你的眼!”

孔丘看着老聃发红的眼睛,心里满是无奈——他只是想护持文脉,让周室典籍躲过乱世,却被误解成了抢典籍的人。“先生,我真的没勾结单氏,运典籍去曲阜,只是为了保存,不是占有。”他声音诚恳,却没让老聃相信。

老聃一怒拂袖,往外走:“不必多说了,我信不过你!”

孔丘追上前,想再解释,老聃却没回头,只是摆了摆手,马车很快消失在路的尽头。孔丘站在门口,风裹着焦味吹过来,像在嘲笑他的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

“夫子,咱们现在怎么办?”冉有轻声问,他有些无措。

孔丘叹了口气,转身对弟子们说:“先去跟子西说,让他派人去宛邓保护典籍,别再出意外。咱们整理好公祭记录,尽快返鲁——这里的事,怕是一时说不清楚了。”

接下来的几天,孔丘带着弟子们整理《楚殇义冢记》,把公祭的每一个环节都记下来:

宰予负责补充祝文的背景,详细说明每句话的用意;高柴把埋骨的记录按方位整理好,方便日后有人寻亲;曾点把《蓼莪》的乐谱记下来,标注好音高和节奏;颜回负责校对所有内容,确保没有疏漏;子贡则去郢都市集,给遗民买了些粟米,算是儒商会馆的一点心意。

返鲁的前一天,楚大夫子期来送他们,手里拿着块木牌,是“楚殇”的复制品:“夫子,这木牌我们会好好保存,每年都会来祭这些殇亡者。还有您写的《楚殇义冢记》,我抄了一份,想留在郢都,让楚地百姓都知道,儒商会馆的夫子曾来帮过他们。”

孔丘接过木牌,指尖拂过“楚殇”二字,心里满是感慨——这次郢都之行,有公祭的哀思,有王子朝遇刺的悲痛,有老聃的误解,但也留下了《楚殇义冢记》,留下了“楚殇”的礼,这些火种,就算有误解和杀戮,也灭不了。

“子期大人,”孔丘轻声说,“这礼不是儒商会馆的,是天下人的。以后要是楚地再办祭礼,有需要的地方,儒商会馆随时愿意帮忙。”

子期点点头,眼眶有些红:“多谢夫子,楚地百姓不会忘了您的恩情。”

返鲁的路上,孔丘看着车窗外的风景,想起老聃的误解,心里还是有些难受,但更多的是坚定——他要把《楚殇义冢记》好好整理,让“礼葬殇亡”的事传下去,让更多人知道,乱世里不仅有杀戮,还有“仁”和“礼”能护着百姓。

弟子们也没多说话,只是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子路负责驾车,避开路上的坑洼;子贡整理财帛账册,算好这次公祭的花费;冉有检查礼器,确保没损坏;宰予修改《楚殇义冢记》的细节;颜回擦拭“楚殇”木牌;曾点哼着《蓼莪》的旋律;高柴继续完善埋骨记录。

后来,孔丘和弟子们把《楚殇义冢记》整理成册,成为《礼记?檀弓》“哀公问殇”章的素材之一。

那些关于公祭的礼、关于殇亡者的哀思、都留在了文字里,像云梦旧坛的义冢一样,虽然简陋,却藏着乱世里最珍贵温度——就算风再冷,火再烈,这温度也能穿透冻土。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