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封神之我是伯邑考 > 第 118章 晨光里的归途(第1页)

第 118章 晨光里的归途(第1页)

帐篷里的鼾声愈发均匀,孩子们蜷缩在父母身边,嘴角还沾着饼屑。那些白日里经历了奔波与惊吓的百姓,此刻在温暖的灯火与坚实的营寨守护下,终于卸下了防备,沉入了安稳的梦乡。而士兵们的营帐里,偶尔会响起几句梦话,多是“杀纣王”“回西岐”之类的字眼,粗粝的声音里,藏着滚烫的期盼。

灯笼的光晕渐渐淡了,天边泛起一丝鱼肚白。当第一缕晨光越过营寨的栅栏,照在沾着露水的灯笼纸上时,接风宴的余温尚未散尽。中军大帐的地图己收起,士兵们开始擦拭兵刃,百姓们整理着行囊,连孩子们都帮着捡拾地上的柴火。界牌关的夜宴落幕了,但这场汇聚了西岐与冀州军民的暖意,却像种子一样落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只待后日启程时,便会随着西行的队伍,在大地上开出坚韧的花。时间过真快伯邑考问道都收拾好了吗姬满说到回公子都收拾好了伯邑考说到好

界牌关的晨雾还未散尽,像一层薄纱裹着关外的大道。当第一缕晨光越过城楼的垛口,照在西岐与冀州联军的铠甲上时,十六万大军己列成整齐的方阵,二十万百姓也按籍贯分作十队,老弱在前,青壮在后,行囊虽沉,脚步却透着安稳。

伯邑考翻身跃上白马,素色锦袍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泽。他抬手按住腰间的玉佩——那是文王姬昌临行前赠予的,玉佩上刻着“仁”字,此刻正贴着温热的肌肤。“出发。”他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将士耳中。

白马踏着露水率先迈步,马蹄踩在青石板上,发出“嗒嗒”的轻响,像在为这支庞大的队伍伴奏。苏护与比干并辔紧随其后,苏护身披的青铜战甲经过晨露洗礼,愈发显得沉凝,他不时回头望向冀州的百姓队伍,目光里有释然,也有对前路的笃定。比干则捻着胡须,望着前方蜿蜒的大道,忽然对苏护笑道:“你看这队伍,西岐的玄甲与冀州的红缨交错着,倒像一幅织锦。”苏护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果然见两军将士步伐一致,旗帜交错,忍不住点头:“是啊,当年在朝歌,谁能想到有这一天?”

队伍出城三里后,伯邑考勒住马缰,等后面的百姓跟上。他看见陈胭正指挥着几个侍女,将药箱里的草药分发给沿途咳嗽的老人,姬晨则带着几个士兵,帮一户冀州人家修补颠簸中散架的推车。那户人家的老汉捧着个陶碗,非要塞给姬晨几块麦饼,姬晨推不过,只好接过来,掰了一半递给身边的冀州士兵,两人相视一笑,饼屑落在衣襟上也不在意。

“公子,”浅?策马从后队赶来,手里拿着一卷竹简,“方才探马回报,前方十里的柳林渡可以歇脚,那里有山泉,正好让百姓们取水做饭。”伯邑考点头:“好,让队伍加快些脚程,争取午时到柳林渡。”他顿了顿,又道,“让医官们提前过去,在渡口搭个临时医帐,免得老人孩子中暑。”

浅?刚要应声,忽然瞥见队伍侧面的草丛里有异动。他眼神一凛,刚要拔刀,却见两个冀州孩童从草里钻出来,手里捧着大把野花,跑到伯邑考的马前,怯生生地递上花束:“主公,这花好看,给你。”孩童的脸颊沾着草屑,眼睛却亮得像晨露。

伯邑考翻身下马,接过花束,指尖触到花瓣上的露水,冰凉沁人。“多谢你们。”他笑着蹲下身,将其中一朵淡紫色的野花别在小男孩的发间,“这花配你,真好看。”小男孩咯咯地笑起来,拉着妹妹的手,蹦蹦跳跳地跑回母亲身边,还不时回头朝伯邑考挥手。

苏护看着这一幕,对身边的苏全忠道:“你看公子,这才是能成大事的样子。”苏全忠年轻的脸上满是敬佩:“父亲说得是。末将先前只知西岐军威盛,却不知主公待民如此亲和。”

此时的界牌关城楼之上,余化龙正凭栏而立,望着那支渐渐缩成黑点的队伍。晨风吹动他的须发,露出鬓角的霜白。余达站在身后,手里捏着封密信——那是昨夜纣王派飞骑送来的,命他截杀伯邑考,将冀州百姓押回朝歌。“父亲,这密信……”

余化龙抬手打断他,从袖中取出另一封信,信纸泛黄,边角磨损。“你看看这个。”那是二十年前,西伯侯姬昌写给余化龙的亲笔信,信中说“冀州遭难时,西岐必倾力相助”,字迹苍劲有力。“当年你兄长随商军征北狄,中了埋伏,是西伯侯派暗卫救了他性命。”余化龙将信折好,“纣王暴虐,闻太师回朝歌尚且自顾不暇,咱们何必替他做这恶人?”

余达仍有顾虑:“可放伯邑考带着二十万百姓回西岐,无异于壮大西岐的势力。若是他日西岐伐纣,界牌关首当其冲。”

“糊涂!”余化龙转身,目光锐利如刀,“你以为不放他们走,界牌关就能独善其身?商朝气数己尽,天下诸侯谁不盼着西岐出头?咱们放他们走,是还西伯侯的人情,也是给界牌关留条后路。”他指着关外的大道,“你看那队伍里的百姓,拖家带口,却走得安稳,这便是民心。失了民心的纣王,迟早要败,咱们何必陪他殉葬?”

余达攥着密信的手缓缓松开,信纸在风中抖了抖。“那……这密信如何处置?”

“烧了。”余化龙语气斩钉截铁,“就当从未收到过。你即刻点五千精兵,装作追击的样子,远远跟着西岐的队伍,若是遇到商军的暗探,便说是‘护送’,免得他们回去搬弄是非。”

“父亲高明!”余达茅塞顿开,转身快步下了城楼。

余化龙望着儿子的背影,又望向远方的队伍,忽然轻轻叹了口气。晨光落在他脸上,将皱纹里的忧虑冲淡了些——他知道,从今日起,界牌关己在无形中站到了西岐这边。

午时的柳林渡热闹非凡。清澈的山泉从石缝里涌出来,汇成一汪浅潭,孩童们脱了鞋在潭边戏水,溅起的水花映着阳光,像撒了把碎银。西岐的厨子们支起十二口大锅,六口熬粥,六口炖肉,肉香混着米粥的甜香,飘得满林子都是。冀州的妇人自发围过去帮忙,有的烧火,有的淘米,西岐厨子教她们用西岐的香料调味,冀州妇人则教他们妇人用山泉炖出更鲜的肉汤,笑语声惊飞了枝头的麻雀。

伯邑考与比干、苏护坐在一棵老柳树下,面前摆着三块麦饼、一碗肉汤。“这山泉炖的肉,果然比营寨里的鲜。”伯邑考咬了口麦饼,饼里掺了芝麻,香得人舌尖发麻。苏护笑道:“柳林渡的山泉是活水,最能去肉腥。等回了西岐,让厨子们也学着用活水炖汤。”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