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榆树湾日报》,大家对榆树湾有了一定的了解。
初看报纸时,大家自然都是不屑,觉得报纸上的话,太过妄诞。
只不过读起来倒是有趣,买的人也不少。
但是,伴随着商队往来,去过榆管区的人进京之后吹嘘炫耀,人们才知道,原来《榆树湾日报》上所言,竟然全都属实,不但没有夸张,实际所见,竟然更为令人震撼。
当然,士绅官僚人人皆知的《榆树湾日报》,唯有崇祯却是不但没有看过,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因为有刘允中在宫中,榆情局和锄奸队已经成功渗透入皇宫里了。
宫里许多太监、宫女和侍卫,都加入榆情局和锄奸队,成了地下工作者。
榆情局和锄奸队配合,既有人脉,又有钱粮,还有武力震慑……
在京师,简直是无往而不利,关系网发展地很快。
倒是有其他太监看不惯刘允中的,想要悄悄把《榆树湾日报》递给皇上。
结果,报纸还没送上去,就有人溺毙了。
大明连皇帝都能溺毙。
区区太监,溺毙了谁又去管?
唯有崇祯大为震怒,命令最近正受宠的刘允中去彻查此事。
最后查不出什么来,不了了之。
连近来办事最得力的刘允中,都查不出来问题,崇祯心中虽有疑虑,也只能当那太监是真的失足溺毙了。
经过这件事情,宫里人都知道了,皇上忙于政务,不应该用报纸这种靡靡之物,去影响皇上。
不仅皇上,宫里各位贵人,都没见过报纸。
报纸是不允许带入宫中的。
内阁诸臣自然是知道这件事情。
不过,他们乐得如此,也都视若不见。
皇帝知道太多了不好。
内阁更喜欢傻一些的皇帝,最好是任何事情都不管,全都交给内阁去处理的皇帝。
周延儒:“温翁说的可是四月二十日的那份?”
《榆树湾日报》每日发行,但是,商队从榆管区带到京师,往往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
所以,京师看到的最新的报纸,往往是一个月前的。
温体仁:“呵呵。不瞒玉绳兄说,老夫有个学生,颇有孝心,每日里派专人,加急给老夫送《榆树湾日报》来,从距离最近山西河津买了报纸,一路换马,十日可抵京师。”
周延儒,字玉绳。
周延儒:“哦?这岂不是,能早二十天知晓天下事?”
现在,就连内阁诸公,也已经认可了《榆树湾日报》的权威性。
看《榆树湾日报》可知天下事,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温体仁:“呵呵。我那学生送来的多,以后,我每日让人往玉绳兄府上送一份。”
虽然温体仁跟周延儒暗地里也免不了勾心斗角,但现在内阁之中,表面上是他们两人联手的。
……
PS:改名失败,跟编辑商量,准备改回原书名,《我能从现代传送物资到大明》。已老实,求放过。另,改书名不影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