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三小时沉闷而警惕的夜间车程,左皓与李建国终于从布加勒斯特抵达了罗马尼亚在黑海沿岸的主要港口——康斯坦察(stan?a)。他们没有进入灯火通明的客运码头,而是根据沃洛迪米尔少校纸条上的指示,绕行至城市边缘一处灯光昏暗、充斥着铁锈和柴油味的工业港区——三号码头。
在约定时间,一条锈迹斑斑的小艇悄无声息地靠上废弃的栈桥。没有多余的对话,经过对方用希腊语低声确认了“船长”这个代号后,两人便被迅速接驳到停泊在远处深水区的“海妖号”货船上。整个过程隐秘而高效,如同完成了一次早己排练多次的走私操作。
“海妖号”货船如同一头衰老的钢铁巨兽,在漆黑如墨的黑海海面上破浪前行。船身锈迹斑斑,发动机发出沉闷而疲惫的轰鸣,与海浪拍打船舷的哗啦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曲单调而压抑的航行交响。
左皓和李建国被船长——一个沉默寡言、眼神锐利如鹰的希腊人——安排在船头一个狭窄的货舱里。这里空荡荡的,只有角落里散落着一些固定货物的旧缆绳和破损的木质垫板,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铁锈、柴油和海水咸腥的混合气味。空气污浊而冰冷,唯一的光源是一盏摇晃不止的防爆灯,在墙壁上投下摇曳不定的阴影,将空旷的舱室映照得更加幽深莫测。
船长和水手们显然都是做这种“特殊运输”的老手,对两位不速之客的存在视若无睹,彼此间交流只用简短的希腊语或手势,眼神中带着常年行走于灰色地带的人才有的警惕和漠然。
航行的前几个小时风平浪静。只有无尽的黑暗和寒冷。
左皓靠在冰冷的舱壁上,闭目养神,但精神高度集中。“老莫,被动信号监测,最低功耗。扫描周边无线电信号和大型雷达反射源。”
“扫描中…能耗维持5%…背景噪音为常规商船发动机无线电通讯频谱(与本船匹配)…远距离(5海里外)检测到两艘大型雷达反射源,其雷达信号特征符合苏联‘格里莎’级轻型护卫舰常见巡逻航线…未发现对方火控雷达锁定信号…初步评估:常规巡逻,威胁等级较低。”
然而,老莫的评估话音刚落不久,货船的速度突然明显慢了下来。发动机的轰鸣声变得低沉而不稳定。船舱外传来急促而紧张的希腊语喊叫声和奔跑的脚步声。
李建国瞬间睁开眼,眼神锐利如刀。他无声地移动到货舱门边,透过一条极细的门缝向外望去。左皓也立刻起身,屏住呼吸。
一道刺目的白光突然划破黑暗,透过门缝射入舱内,缓缓扫过货舱的墙壁。紧接着,是扩音器传来的、带着强烈静电噪音的俄语喊话,语气强硬而不容置疑:
“前方货船‘海妖号’!这里是苏联黑海舰队巡逻艇!立刻停船接受临检!重复,立刻停船接受临检!”
左皓的心猛地一沉。李建国的手无声地摸向了腰后的马卡洛夫PB消音手枪,同时用极低的气声,几乎难以察觉地吐出两个字:“别动。”
“老莫,分析对方声纹和威胁等级。”
“音频分析中…能耗提升至12%…声纹特征与苏联海军标准喊话指令匹配度92%…背景引擎噪音分析与‘格里莎’级护卫舰辅机特征高度吻合…检测到X波段火控雷达扫描波束(低强度,尚未锁定)…警告:对方己进入战术准备状态。威胁等级显著提升至:高。”
货船完全停了下来,在海面上轻轻漂浮。能听到小艇放下的声音和发动机靠近的突突声。几名苏联海军士兵登上了“海妖号”,靴子踩在甲板上发出沉重的声响。船长用带着浓重口音的俄语紧张地交涉着。
紧张的气氛几乎凝固。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突然,外面传来一阵哄笑声和俄语的说笑,语气似乎缓和了许多。沉重的靴子声重新响起,逐渐远去。小艇发动机的声音也渐渐消失。
又过了漫长的几分钟,货船的发动机重新发出轰鸣,开始加速。
货舱门被轻轻推开一条缝,船长那张饱经风霜的脸探了进来,他低声快速用英语说:
“没事了。一点‘土耳其香烟’和‘美国威士忌’,再加上几张绿色的美元钞票,对于一支军饷都快发不出来的巡逻队来说,永远是最好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