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猛地睁开眼,却发现自己仍在茅庐中,蒲团未动,五行阵依旧。但那声音却真实无比,带着一股让人安心的力量。我再垂目内视,丹田中的仙童己经停下了变幻,三种形态渐渐重叠,化作一个模糊的轮廓,唯有手中的宝珠,依旧散发着莹白的光。
“你是谁?”我在心中问道。
那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笑意:“我乃守护《五行阵法》的灵师,千年以来,只在仙童初现时显像,为修炼者指引方向。你潜心修炼三月,五行气脉己在体内成形,仙童持珠显像,便是你踏入‘出神境’的征兆。但出神境凶险,若无正确的法门指引,极易迷失在意识的幻境中。”
“可我不知该选哪条路。”我急切地说,“释门的慈悲、密宗的神通、道家的超脱,我都想要,又都怕选错。”
“你且闭眼,看看仙童手中的宝珠。”灵师的声音变得轻柔,“宝珠映心,你看到的光纹,便是你本心的模样。”
我依言闭眼,再次内视丹田。这一次,我不再看仙童的衣袍,只盯着他手中的宝珠。只见宝珠表面的光纹渐渐清晰,金、红、青三色光纹交织在一起,最终融合成了一种厚重的黄色——那颜色,与中央青石上的黄土一模一样,带着大地的沉稳与包容。
“这是……土色?”我愣住了。
“土为万物之基,承载西方。”灵师的声音带着赞许,“你心中向往的,不是单一的慈悲、神通或超脱,而是‘承载’——承载自己的道,承载他人的苦,承载这世间的烟火气。仙童的三种形态,看似不同,实则本源相通,皆是‘修心’;而宝珠的光纹,便是你心的映照——你既想有释门的慈悲之心,也想有密宗的神通之能,更想有道家的超脱之境,却又不愿被某一种戒律束缚。”
“可残卷说,必须选一种。”我疑惑地问。
“残卷所言,是怕修炼者心浮气躁,贪多求全。”灵师的声音变得清晰,“但‘五行阵法’的真谛,是‘相生相克,融会贯通’。你看院中的五行阵,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从未有哪一行单独存在。仙童持珠,三种形态,不过是‘心’的三种表象;而宝珠的光纹融合成土色,才是你心的本质——你要走的,不是某一条既定的路,而是‘心土之道’。”
“心土之道?”
“没错。”灵师解释道,“释门的慈悲,是心土的‘养分’,让你心怀善念,不堕邪途;密宗的秘法,是心土的‘根基’,让你气脉稳固,不惧凶险;道家的超脱,是心土的‘天空’,让你心境开阔,不被俗世束缚。你不必守某一种戒律,只需守‘本心’——不欺己,不欺人,不欺天地。仙童持珠显像,不是让你选一条路,而是让你看清自己的本心,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话音刚落,丹田中的仙童忽然化作一道白光,融入我的气脉中。手中的宝珠也随之散开,化作无数细碎的光点,像星辰般洒在我的西肢百骸。我只觉得一股暖流从丹田升起,顺着经络流转,原本有些滞涩的气脉瞬间通畅,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院中的五行阵忽然亮起微光,东方的青松、西方的青铜、南方的灯火、北方的清水、中央的黄土,五股气息同时向我涌来,与体内的白光汇合,在我周身形成一个淡淡的光罩。
我猛地睁开眼,窗外的蝉鸣声依旧,却不再让人烦躁;头顶的烈日依旧,却不再让人燥热。我站起身,走到中央的青石旁,触摸着那捧黄土,指尖传来一股踏实的力量——原来,所谓“五行阵法”,修的不是外在的青石与草木,而是内在的“心土”;仙童持珠,也不是让我选择他人的道,而是让我在三种法门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根”。
就在这时,茅庐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我推门出去,只见一位身着素色道袍的老者站在院中,须发皆白,眼神却像孩童般清澈。他手中握着一根桃木杖,杖头雕着一颗小小的宝珠,与我丹田中仙童所持的宝珠一模一样。
“施主,恭喜你通过了仙童的考验,踏入出神境。”老者笑着说,声音正是我在意识中听到的灵师之声,“从今日起,我便是你的引路人,带你修炼‘心土之道’。”
“您就是灵师?”我惊喜地走上前,躬身行礼。
老者点点头,指着院中的五行阵:“这阵法,是你心土的映照。东方的木,是你心中的生机,让慈悲之心生根发芽;西方的金,是你心中的坚定,让神通之能不被邪念动摇;南方的火,是你心中的热情,让超脱之境不堕冷漠;北方的水,是你心中的智慧,让心土不被执念淹没;而中央的土,是你心中的承载,让这一切融为一体,不分彼此。”
他从袖中取出一卷泛黄的绢帛,递给我:“这是《五行阵法》的补遗,记载着‘心土之道’的修炼要诀。你且收好,每日按要诀修炼,待心土稳固,便可尝试‘出神’——那时,你将能通过宝珠的光纹,看到天地间的气脉流转,也能以心土承载他人的病痛,以慈悲化解,以神通相助,以超脱自持。”
我接过绢帛,指尖触到上面的字迹,只觉得一股暖流从指尖传入体内。绢帛上的文字是用朱砂写的,笔画间带着淡淡的光纹,像仙童手中的宝珠。抬头时,老者己经不见了踪影,只有院中的五行阵,依旧散发着微光,中央青石上的黄土,似乎比之前更了些,几粒草籽己经冒出了小小的嫩芽。
夏至的太阳渐渐西斜,蝉鸣声也变得柔和起来。我握着绢帛,站在院中,看着那捧黄土与嫩芽,忽然明白——仙童持珠显像,不是结束,而是开始;灵师指引,不是束缚,而是解放。往后的修炼之路,我不必再模仿他人,只需守住自己的“心土”,让慈悲、神通、超脱,都在这片土地上生长,让仙童手中的宝珠,成为照亮本心的光。
那一日,我正式踏入了出神修炼的阶段。前方的路或许充满未知,但我不再犹豫——因为我知道,我的“心土”己经埋下了属于自己的种子,仙童的宝珠化作了养分,灵师的指引化作了阳光,只待时光浇灌,便能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