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绪翻涌间,困意渐渐袭来。
林富贵不再多想,很快沉入梦乡。
再睁眼时,师父孙大奎正摇着他的肩膀:“快收拾,马上到站了。”
那对夫妻己带着孩子在前一站下车。
林富贵翻身下铺,伸了个长长的懒腰。
隔间里只剩最早登车的上海大叔,此刻正倚窗抽烟,见林富贵起身,顺手递过一支:
“小兄弟,来一根?”
林富贵下意识就接过烟,突然意识这样有些唐突,急忙切换成普通话:“谢谢大叔。”
他在师父疑惑的目光中坐下,主动搭话道:“您这是出差?”
“是啊,来联系些计划外的竹子。”中年人划着火柴,先给自己点上,又将跳动的火苗递到林富贵面前。
烟头明灭间,林富贵敏锐地捕捉到商机:“竹子什么价?说不定我能帮上忙。”
中年人眼睛一亮,随即又摇头:“至少要凑够一节火车皮才划算,不然运回去价格太高了。”
“听您口音里,带点上海味,您是上海那边过来的。”林富贵接着问道。
中年人点点头,笑道:“我是上海建筑公司的采购,你普通话怎么说的这么好?”
建国后,国家就己经开始推行普通话,55年之后更是以政策的形式开始全国普及。
学校自然是重中之重。
这也给了林富贵一个好借口,说:“上学的时候,学校普及的,我还是普通话课的课代表呢。”
中年人也没就这个问题深扒,只是一个劲的夸林富贵普通话讲的好。
这话不但是对中年人说,也是在跟自己师父解释,他看自己的眼神简首像是‘见了鬼’。
又闲聊了几句,林富贵趁着师父不注意给中年人使了个眼色。
起身说上厕所,先行离开。
车险连接处,林富贵刚扔掉烟头,中年人就乐呵呵的走了过来。
国道另一边有人提着行李己经在等下车了,林富贵只能凑近中年人的耳边,轻声道:
“只要你价格到位,可以上海交货,见货付款。”
中年人凝眉看着林富贵没说话,心中辨别着对方话里的真假。
林富贵又在对方耳畔蛊惑道:
“有枣没枣打三杆子,看不到货你有不用掏钱,万一有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