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东海惊涛舰队迷踪
与此同时,在浩瀚无垠的太平洋上,郑成功派遣的东向探险分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难处境。
这支分队肩负着寻找传说中位于日本以东的“扶桑”的重任,但经过连续数月的艰苦航行,他们除了看到一望无际的海水和偶尔从头顶飞过的海鸟外,几乎一无所获。
恶劣的天气状况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困扰,风暴频繁袭击着船队,使得船只在惊涛骇浪中摇摇欲坠。而迷航问题更是让船员们感到无助和恐慌,他们无法确定自己的位置,仿佛在这片茫茫大海中失去了方向。
更糟糕的是,淡水和食物的供应逐渐短缺,这对船员们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长时间的海上生活让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疲惫不堪。
“提督,不能再向东航行了!”副将满脸焦虑地对分舰队指挥官说道,“罗盘己经完全紊乱,星象也难以辨认,而且我们的淡水只剩下半个月的用量了!”
指挥官凝视着眼前那片似乎永远没有尽头的大洋,他的脸色异常凝重。他不禁想起了离开京城前皇帝对他的嘱托和殷切期望,心中感到无比沉重。
然而,当他转头看向那些身心俱疲的部下时,他又不禁心生怜悯。这些勇敢的水手们己经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他们的生命同样宝贵。
在经过一番激烈的内心挣扎后,指挥官最终艰难地做出了决定:“……转向西南,设法寻找岛屿进行补给,然后……返航。”这个决定虽然让他感到痛苦和无奈,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这似乎是唯一能够确保船员们安全的选择。
东向探索的首次尝试,因技术的局限和自然的伟力,暂时受挫。代表分舰队的蓝色光点在朱由检的“寰宇图”上停滞徘徊许久后,终于开始缓慢地向西南移动。虽然未能达成目标,但他们积累下的宝贵航海经验和对大洋的认知,将为下一次尝试奠定基础。
---
04格物盛宴奇技纷呈
北京,皇家格物院。
一场别开生面的“格物成果展览会”正在举行。朱由检亲临主持,文武百官皆被要求到场观摩。
在展台上,摆放着数月来的辛勤成果,这些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台崭新的纺机,它己经经过了三代的改进,其效率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纺车,而且使用起来更加省力。这台纺机的出现,无疑将给纺织业带来一场革命。
接着,展台上还陈列着一些精钢打造的兵刃和甲片,它们寒光闪闪,显示出卓越的性能。这些兵刃和甲片的制造工艺精湛,质量上乘,足以证明作者在冶金方面的深厚造诣。
此外,还有一些土法水泥的样本,它们坚硬如石,与现代水泥相比毫不逊色。这一发现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
在简易的显微镜下,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中游动的微小生物,这一景象令人啧啧称奇。这个小小的发明,让人们对微观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更让人惊讶的是,展台上还有一些根据西方技术仿制的简易钟表和千里镜(望远镜)。这些钟表和千里镜虽然制作简单,但却具备了基本的功能,显示出作者对西方科技的敏锐观察力和学习能力。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台经过改进的蒸汽机模型。这台模型体积更小,但功率却更高,它正在噗噗地喷着蒸汽,带动一个小磨盘转动。宋应星激动地向皇帝和百官解释道:“此物之力,可源自水火,未来或可驱动舟车,带动机器,解放人力畜力,其用无穷!”
许多原本对“格物”嗤之以鼻的官员,亲眼见到这些奇巧之物所能带来的巨大改变,观念受到了巨大冲击。
朱由检当场宣布:“自即日起,每年秋季于格物院举行‘格物大考’,天下巧匠、善格物者皆可呈献其技,优者重赏,量才录用!”“另,于国子监旁,增设‘皇家实学院’,招募聪颖子弟,系统学习算学、格物、地理、外语等实学,为帝国培养栋梁之材!”
科技的星星之火,终于开始形成燎原之势,从深宫研究院,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层面。
---
05系统反馈龙气鼎盛
是夜,朱由检深切地感受到体内系统的澎湃能量。
那金色轮盘光芒流转,异常活跃。“基础工业解锁”和“人才培育加速”两个图标己彻底点亮,并且反馈回一股股精纯的能量,反哺着系统本身和传国玉玺。
他尝试着动用“人才培育加速”功能,将一股无形的能量引向新成立的“皇家实学院”和深处的格物院。
一瞬间,他仿佛看到那些正在挑灯夜读的实学院学子、那些在实验室埋头钻研的格物进士,思路似乎变得更加清晰,灵感更容易迸发。虽然效果无法量化,但这种潜移默化的加持,长远来看,价值无可估量。
而传国玉玺的变化更为明显。它不再仅仅是温润,更散发出一种厚重、蓬勃、充满创造力的生机。帝国龙气与地脉、民心的联系前所未有的紧密。尤其当他的意念扫过西山矿区、格物院、乃至西北那片希望的田野时,玉玺都会传来欢欣鼓舞般的共鸣。
“科技兴业,实学强国……^_^此路不通!”朱由检坚定地自语。
系统的功能、玉玺的反馈,都清晰地指明了一条道路:不再依赖于单纯的血脉召唤或个人的英明神武,而是通过发展生产力、推动科技进步、培养新型人才,来塑造一个真正根深叶茂、强大无比的现代帝国。
雪,依旧在下。但朱由检的心中,却充满了火热的希望与前所未有的信心。帝国的巨舰,己经安装了科技的引擎,正向着盛世的海域,全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