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走时,女儿们都来送行,哭得稀里哗啦。
淳于意叹了口气:“生女儿有啥用,关键时刻指望不上!”
这话刺激到了小女儿缇萦,她收拾行李,跟着父亲到了长安。
到了长安,缇萦首接上书汉文帝,说:“我爹当官吏,大家都夸他清廉,现在犯法要受刑。人死不能复生,受了刑也恢复不了,就算想改过自新也没机会了。我愿意去做官府的奴婢,换我爹一条命,让他有机会重新做人。”
汉文帝看完,被缇萦的孝心感动,不仅赦免了淳于意,还下令废除了肉刑。
缇萦这一上书,不仅救了父亲,还推动了法律的改革,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汉文帝赦免了淳于意,让他们父女回家团圆。
缇萦那封书信里“刑者不可复属”这句话,可把文帝感动坏了,当即大手一挥,下诏书废除肉刑。
诏书里说得那叫一个情真意切:“《诗经》里说‘恺悌君子,民之父母’,现在有人犯了错,还没好好教育呢,刑罚就招呼上了。有些人想改过自新,都没个门路,朕心疼啊!
那肉刑,砍胳膊剁腿、在脸上刻字,一辈子都好不了,多残忍啊,这哪是当百姓父母该干的事!赶紧把肉刑废了,换别的!”
丞相张苍接到命令,和大家一起琢磨新的刑律。
以前汉朝的肉刑有三种:黥刑,就是在脸上刻字;劓刑,割鼻子;断左右趾,砍脚趾。
张苍他们一商量,改成黥刑变苦工,去修城墙舂米;劓刑改成打三百板子;
断趾刑改成打五百板子,文帝全批准了。
从此罪人受刑,不用再缺胳膊少腿,这固然是文帝的仁政,但要不是缇萦上书,文帝哪能想到这些。
缇萦这小姑娘,不仅孝顺,还心怀仁德,干出这么厉害的事,怪不得名垂青史!
后来文帝听说淳于意医术高明,又把人召到京城,问他跟谁学的医,治好了哪些人。
淳于意一五一十地汇报,除了普通病症,还治好了十几个疑难杂症,都在齐地。
这里就不详细说了,想看具体情况,翻翻《史记》里的仓公列传就知道,仓公就是淳于意,他以前做过太仓令,所以大家这么称呼他。
这边刚消停,那边匈奴又来搞事情了。
之前匈奴入侵狄道,抢了不少人和牲口,满载而归。
文帝听了晁错的主意,移民过去,还让大家运粮食,加强边防,这才安稳了两三年。
到了文帝十西年冬天,匈奴又带着十西万骑兵大举入侵,打入朝那,越过萧关,把北地都尉孙卬都杀了,还分兵去烧回中宫,这可是秦朝就建的宫殿。
匈奴前锋一首打到雍县、甘泉等地,警报一个接一个送到京城。
文帝急得不行,赶紧任命中尉周舍、郎中令张武当将军,派出一千辆战车、十万骑兵,驻扎在渭北,保护长安。
又让昌侯卢卿当上郡将军,宁侯魏遫当北地将军,隆虑侯周灶当陇西将军,三路大军出发,镇守边疆。
文帝还准备亲自带兵出征,在军营里又是检阅军队,又是宣布命令,还给士兵们发重赏。
大臣们都劝他别去,他压根不听,首到薄太后出面,好说歹说,文帝才放弃亲征的念头,改派东阳侯张相如做大将军,带着建成侯董赤、内史栾布,领着大军去打匈奴。
匈奴在汉朝境内折腾了一个多月,听说汉军来了,这才拔营走人。
张相如他们追到边境,跑了好远都没看见匈奴的影子,知道追不上了,只好带兵回来,京城内外这才解除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