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一寻思,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与其在这儿活活饿死,不如趁早另谋出路,于是就跟朱买臣提出离婚。
朱买臣一听就急了,赶忙说:“媳妇儿,你再忍忍!我算过命,五十岁准能飞黄腾达,现在都西十多了,好日子马上就来了。你都跟我吃了二十多年苦,还差这几年?等我发达了,保准让你享尽荣华富贵!”
话还没说完,就听媳妇一声怒喝:“跟了你这么多年,啥苦没吃过?你个穷书生,都沦落到砍柴为生了,还不明白读书没啥用?咋就这么执迷不悟呢!依我看,你早晚得饿死在山沟沟里,还富贵?做梦吧!赶紧放我走,各过各的!”
朱买臣还想再劝,可媳妇这脾气一上来,又哭又闹,根本劝不住。
没办法,只能写了休书,把媳妇给休了。
媳妇头也不回,首接走人,估计心里还在想:可算摆脱这“书呆子”了!
离了婚的朱买臣,还是老样子,一边砍柴,一边读书,该咋咋地。
有一年清明节,天气还冷飕飕的,朱买臣砍完柴下山,半道上突然狂风暴雨,衣服全湿透了,冻得首打哆嗦。
没办法,只能跑到坟地里躲雨。
好不容易等雨停了,肚子又饿得咕咕叫,实在撑不住了。
这时候来了一男一女上坟,那女的不是别人,正是朱买臣的前妻。
朱买臣看见了,就跟没看见似的,压根儿不搭理。
反倒是前妻瞧见他那副狼狈样,估摸着是饿坏了,就把祭祀完的酒饭拿出来给他吃。
朱买臣也顾不上面子了,狼吞虎咽一顿猛吃,吃完把碗一还,就说了句“谢谢”,连人家丈夫是谁都没问。
这前妻还算有点良心。
吃完各走各的,谁也没再搭理谁。
时间一晃,又过了几年,朱买臣眼瞅着就快五十岁了。
正好会稽郡的官吏要去京城汇报工作,还带了不少食物装在车上。
朱买臣一想,反正也没啥事,就跟着当了个搬运工。
到了长安,他就跑去给皇帝上书,结果等了好久都没个动静。
没办法,只能在“公车署”等着,身上又没钱,多亏那个官吏可怜他,给他点吃的,才没饿死。
也是朱买臣运气来了,他的老乡庄助从南方出差回来,俩人以前认识,朱买臣就赶紧跑去求庄助帮忙引荐。
庄助这人还挺念旧情,就跟汉武帝说了说,汉武帝一听,行,那就见见吧。
这一见面,朱买臣那是滔滔不绝,讲《春秋》、说《楚辞》,全说到汉武帝心坎里去了,当场就封他做了中大夫,跟庄助一起在宫里当差。
可谁能想到,朱买臣这官运也不是一帆风顺,老是出岔子,没干多久就因为犯事被罢了官,又只能在长安混吃混喝。
又过了一年,才又被召回去待命。
这时候,汉武帝正琢磨着收拾南方的越地,朱买臣一听,机会来了!
立马献上一计,还真管用,汉武帝一高兴,就给了他个会稽太守的官职。
这下朱买臣可算是熬出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