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跑到淮南,那捷报跟约好了似的,接连传来。
头一份,是长沙王吴臣派人把英布的脑袋打包送来了,高祖仔细一瞧,真是那叛贼的首级,立马下诏书表扬吴臣,让来人带回去领赏。
第二份是周勃发来的好消息,说追着陈豨的部队,一路杀到当城,把陈豨的队伍打得稀里哗啦,还亲手把陈豨给解决了,现在代郡、雁门、云中这些地方全平定了,就等着高祖发指示呢。
高祖赶紧给周勃发诏书,让他班师回朝。
淮南这块地封给了儿子刘长,楚王刘交也回自己的地盘了,唯独荆王刘贾死了以后,没个子嗣继承,得,高祖大手一挥,把荆地改成吴国,封了哥哥刘仲的儿子刘濞当吴王。
这刘濞之前是沛侯,年纪轻轻,力气大得很,这次跟着高祖讨伐英布,那表现相当勇猛,每次打仗都冲在最前面,杀敌无数。
高祖琢磨着,吴地的人又猛又不好管,得派个厉害的王镇守,这才把刘濞封到那儿。
刘濞领了命令来谢恩,高祖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好家伙,越看越觉得这小子面相凶悍,透着一股杀气,心里顿时就后悔了,忍不住说:“你这模样看着就有造反的相,可咋整?”
话一出口又犯难了,总不能刚封完就收回成命吧,那多没面子。
刘濞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赶紧趴在地上。
高祖伸手拍着他后背说:“五十年后,东南要是出乱子,不会就是你小子搞事情吧?咱们可都是刘家人,你可千万别造反,记住了啊!”
咱就是说,既然觉得人家有反相,当时就别封啊,再说五十年后的事儿,高祖咋就知道了?
估计是写历史的人太爱夸他,才整出这么一段,可信度不高。
刘濞赶紧连说不敢,高祖这才让他起来,又叮嘱了几句,刘濞就收拾收拾走人了。
从这以后,高祖的子弟们一共封了八个王,齐、楚、代、吴、赵、梁、淮阳、淮南,除了楚王刘交和吴王刘濞,其他的都是高祖亲生儿子。
高祖觉得都是一家人,肯定不会出啥幺蛾子,就算刘濞看着像要造反的,他也觉得侄子跟儿子差不多,不用太担心,哪知道后来真就出了大乱子!
这事儿先放一边不说。
再看高祖从淮南出发,往东走,路过鲁地,专门派人准备了最高规格的祭品,去祭祀孔子。
祭祀完了,又改道往西走。
结果路上之前打仗受的箭伤复发了,他只好急急忙忙往回赶,回到长乐宫就卧床不起,一躺就是好几天。
戚姬天天守在床边,看着高祖疼得首哼哼,那叫一个着急,瞅准机会就跟高祖哭哭啼啼,求他想办法保住自己和儿子的命。
高祖想来想去,觉得只有把太子给换了,才能护他们母子周全,之前没办成的事儿,又提上日程了,铁了心要废立太子。
张良是太子的老师,这事儿关系到太子,他哪能坐视不管,第一个跳出来劝高祖,说了一堆大道理,可高祖压根儿就不听。
张良心说,平时我说啥你都听,这次咋就油盐不进呢?
估计再劝也没用,干脆回家躺着,好几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对外宣称自己生病了。
这下把太子的另一个老师叔孙通给惹毛了,他气冲冲地跑到宫里,硬要给高祖讲道理:“您看以前晋献公因为宠爱骊姬,把太子申生给废了,结果晋国乱了好几十年;秦始皇不早点立扶苏当太子,最后连江山都没了,这些事儿您可都是知道的。
现在太子又仁厚又孝顺,天下人都知道,吕后跟您一起吃苦受累,就这么一个儿子,您咋能说废就废呢?您要是非得废嫡立幼,我今天就死在这儿,用我的血给您看看!”
说着,拔出剑来就要自刎。
高祖吓得赶紧摆手,说:“我就随口一说,你咋还当真了,别寻死觅活的,可别误会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