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臣取代了刘备,成为陶谦心中守护徐州、保全陶家荣华的最佳人选!
没过多久。
酒过三巡,客套话说完。
陶谦突然放下酒杯,长叹一声:"曹操退兵不过是权宜之计,全因吕布偷袭兖州。
如今曹吕两军粮草耗尽暂时休战,等曹操解决吕布这个后顾之忧,明定会卷土重来!"
"老夫年事己高,两个儿子又不成器。
"
"小沛县令徐臣不仅臣勇善战,更以孝道清廉闻名徐州。
老夫有意举荐徐县令接任徐州刺史一职!"
此言一出。
满座哗然!
笮融当场拍案怒喝:"徐臣不过是个毛头小子,连冠礼都未行,凭什么执掌徐州?"
见笮融当众顶撞,陶谦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有笮融带头,骑都尉孙观也附和道:"徐州刺史责任重大。
先前大人不是属意刘备吗?怎么突然改推徐臣?"
陶谦两次要让位给刘备的事,在徐州早己人尽皆知。
孙观虽然也看不上刘备,但好歹刘备还顶着个汉室宗亲的名头。
可徐臣?
不过是个有点虚名的寒门子弟罢了。
在座各位谁不是孝顺父母的好名声?
要是徐臣都能当刺史,孙观觉得自己更有资格!
骑都尉臧霸也表态:"大人,我得为手下弟兄们着想。
虽然敬佩徐县令的为人,但我更在乎弟兄们能不能吃饱饭!"
广陵太守赵昱相对克制,委婉问道:"刺史大人,莫非另有隐情?"
糜竺、王朗、陈登和曹豹则保持沉默。
糜竺知道内情,陈登在观望局势。
王朗半个月后就要卸任徐州治中,赴任会稽太守,根本不想趟这浑水。
至于曹豹,虽然心里同样瞧不起徐臣,但身为陶谦心腹,自然不会当众拂逆主公的意思。
接连西人反对,陶谦的脸色愈发阴沉。
但正是这番局面,更坚定了陶谦让位给徐臣的决心!
无论是老部下臧霸、孙观,还是后来的笮融、赵昱,都不足以托付身后事。
王朗更是指望不上——都要去会稽赴任的人,怎么可能照拂他陶家子孙!
糜竺和陈登的态度则耐人寻味。。。。。。
糜竺铁了心要扶刘备上位,陈登这人虽然豪爽,可他爹陈珪却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老滑头!
曹豹虽然是陶谦的心腹,
但眼下还能被陶谦压着,等陶谦一死,他怎么可能效忠那两个碌碌无为的公子?
陶谦暗自摇头,眼神却越发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