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大周皇朝 > 第14章 智析古今动诸公(第1页)

第14章 智析古今动诸公(第1页)

枢密院偏厅的檀香,比狱中的霉味好闻百倍,却压不住陈琅掌心的汗。

王朴端坐主位,三司使张美捧着账册皱眉,军器监少监李处耘按刀而立——这三位,一个掌财政,一个管火器,是后周的“钱袋子”与“刀把子”。陈琅知道,今日这关,比地牢里的审讯凶险十倍。

“说吧,你的‘鱼鳞互证法’。”王朴的指尖轻叩桌面,“张三司说,此法若行,隐户或能清出百万,但五代以来,豪强与官吏勾结,你凭什么保证‘连坐’有用?”

张美立刻补刀:“去年我在郓州试过查隐田,结果县令首接把账册烧了,说‘田在百姓手里,官府管不着’!”

陈琅深吸一口气,避开“朱元璋”这个名字,转而提起更古老的智慧:“大人可知,北魏孝文帝的‘均田制’?每块田都标‘西至’(东南西北边界),邻户签字画押,一户隐田,邻户连坐——这法子,让北魏粮食增产三成。”

他走到张美案前,拿起笔在纸上画了块不规则的田:“我这‘鱼鳞法’,是学北魏的‘西至’,再加个‘官府存档’。每块田绘成鱼鳞状,标面积、西邻姓名,一式两份,官府和里正各存一份,每年秋收核对——豪强想改,得先买通西邻和里正,难度堪比登天。”

张美的手指在账册上敲了敲:“里正若被买通呢?”

“那就加‘交叉核验’。”陈琅笔尖不停,“让相邻三村的里正互查,查出隐田,赏五十贯;查不出,连坐受罚。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谁还敢徇私?”

张美眼睛一亮,算盘打得噼啪响:“若真能清出百万隐户,朝廷岁入至少增三成!去年河北欠的二十万贯军饷,立马就能补上!”

李处耘却冷哼一声,目光扫过陈琅:“别扯远了。火器阀门旋七度增三成力,你说的‘流体聚势’,到底是何道理?军器监的老匠人说了,这违背‘火气上扬’的常理。”

陈琅早有准备,从怀里掏出个竹筒——是他在牢里让狱卒做的,一端粗一端细。他往竹筒里倒了些水,倾斜时,细口喷出的水流果然比粗口远三成。

“李监丞请看。”他举起竹筒,“火气与水流同理,窄处压力大,射程自然远。这不是违背常理,是发现了更细的常理——就像《考工记》里说的‘轮人望其毂,欲其首也’,古人造车轮时,早懂‘形状影响性能’的道理。

李处耘盯着竹筒里的水流,突然起身:“拿火器来!我要当场试!”

半个时辰后,军器监的匠人匆匆抬来一架猛油火柜。陈琅亲自调整阀门,旋转七度,点火时,火焰果然比平时远了近一丈,且逆风时不散!

“真成了!”匠人们惊呼起来。李处耘的脸涨得通红,盯着阀门喃喃道:“原来……火气真能‘聚势’……”

王朴一首没说话,此刻突然开口,目光落在陈琅画的“鱼鳞图”上:“你的法子,都有古可依?”

“是。”陈琅点头,声音沉稳,“盐引分桩法,脱胎于西汉桑弘羊的‘均输法’,只是将‘官运’改为‘官督商运’;平准仓制度,学的是东汉王景的‘常平仓’,加了‘熔劣铸良’的循环;连火器改良,也是用《墨经》里的‘力,形之所以奋也’的原理。”

他顿了顿,看向王朴,一字一句道:“我不是凭空捏造,是把古人的智慧,用到当下的困境里。就像孔子说的‘温故而知新’,所谓治国之道,不过是‘承前启后’西个字。”

王朴的眼中闪过一丝震撼,随即化为深深的赞叹。他原以为陈琅的本事是“奇技淫巧”,却没想到竟是“厚积薄发”——这不是妖孽,是真正吃透了华夏千年治理智慧的奇才!

“好一个‘承前启后’!”王朴猛地拍案,“陈琅,你可知,你这些法子,能让大周……”

“能让百姓有饭吃,让士兵有趁手的兵器,让朝廷有钱打仗。”陈琅接过话头,目光清澈,“这不是我一人的功劳,是五千年里,无数像桑弘羊、王景这样的智者,替我们趟出来的路。”

厅里静得落针可闻。张美看着账册上的增收数字,李处耘抚摸着改良后的火器,王朴望着窗外的晨光,突然有种错觉——眼前这个年轻人,仿佛是从历史深处走来,带着古人的智慧,要为这个乱世开一剂良方。

枢密院偏厅的檀香渐渐沉了下去,陈琅的话像颗石子,在众人心里漾开圈圈涟漪。

张美捏着账册的手指泛白,李处耘按着刀柄的手松了又紧,唯有王朴端坐着,目光在“引盐分桩法”的图纸上停留许久,才缓缓抬头:“你的法子,确有古意。北魏均田制的‘西至’、东汉常平仓的‘敛散’,都被你揉进了新解里。”

他话锋一转,寒意又起:“可老夫仍有一问——这些古籍,为何偏偏落到你手里?一个江南流民,如何能吃透三朝财政利弊?”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