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小户女免费阅读全文 > 2330(第4页)

2330(第4页)

正说着,就看自家门被推开了,阿娘身后站了个人,身形高大,站在阿娘身后露出头,宝珠原先还好奇是个什么样的租客呢,却原来是个熟人。

裴砚清站在徐氏身后,面上挂着似有若无的笑,徐氏挡了挡,避开了两边视线,又将门后靠着的笤帚拿出去,自个儿也闪身出去带上门。

徐氏确实是想找个靠谱的人将房租出去,寻了许久没想到正碰到这位裴大人来牙行赁房,因汴京水患一时空不出功夫来搬家,这便耽搁下来了,她也算与这位大人有过几面之缘,别的不说,人是个好官,上回乞巧节那么快就逮住了那些拐子,人也不多弯弯绕绕。

正是想着他是好人,这才将房子留了许久。

这位裴大人似乎官务繁忙,定下租契人便走了,到天擦黑才有手底下的人帮忙将东西搬进屋,徐氏先前打听过,这位裴大人不是汴京本地人,自被官家点了去做了巡使以后,住的便是官署,如今在衙门里头立住脚这才搬出来。

宝珠几人正听得起劲儿,也不知徐氏从哪儿打听来这么些私事儿。

甄父今儿歇的早些,他偷跟大师傅学了几样北菜,正好今儿有功夫,打算回来叫家里几个先试试,一家人还没吃饭只等着他呢。

隔壁那位新来的租客敲了门,大郎开门问是什么事儿,只听这位裴大人拱了拱手,

“手底下人趁下值过后帮着搬了家,现下正饿着肚儿,闻得你家院儿里炖肉个个都馋的走不动道了,我听甄大伯是樊楼的灶厨,想劳甄大伯造一桌下饭的好菜好让底下弟兄们垫个肚儿。”

徐氏似乎很喜爱这位新来的租客,将甄大郎赶走,笑的脸都开了花,“家里菜蔬都有的,只管回去先歇歇,过一会儿我饭菜做好了我叫大郎送去。”

裴砚清递出两块碎银子,约莫五两多的样子,徐氏也不同他推辞,只问他拢共几个人。

“连带我有八个人。”

徐氏点了头,叫大郎去外头再打两壶酒来,甄父还不晓得徐氏替他接下一桌席面,正热火朝天炸着肘子,听徐氏一说,自家自然得往后稍稍,先紧着隔壁来。

寻常酒楼里菜名儿起的都好听,好似天上有地上无的仙家菜一样,实则不过也就是凡间菜换了奇离古怪的名字罢了。

肘子过油炸过,又进锅里正烀的烂,另一口灶上正在炸鹌子,小炉子上一口锅炖的是羊骨汤,半下午就小火熬煮上了,羊骨上只余些碎肉,这会儿正扑哧扑哧往外头冒热气儿。

因想着那裴大人常在外头跑的人,菜式便多以味重顶饱为主,除了那水晶蹄膀跟鲊鹌子,还作了藕鲊跟香笋焖肉,羊骨上剔下来的肉作了一道五香羊肉,今儿才买回来的仔鸡也叫大郎打个下手,片了片儿炒一道山药,又用鸡油煸了白菜。

手里不歇,口中也在教大郎。

“今儿这席面要的急,咱们只能尽量不出错,幸而裴大人没甚要求。”将锅里羊汤倒出来,他又继续道,

“官席与私席差别甚大,若是大户人家的席面,碗筷要成套不说,下酒的盏子、劝酒的果子、冷食几道热食几道汤羹几道都须得点心几道都有定数。”

“那些世家大族,规矩更是繁琐,点心、果子、冷食、热食羹汤都是由不同的灶厨来做,那些经年的大户人家多有自家养的厨子,根基浅些或是才到汴京的人家才会去外头寻靠谱的灶厨。”

甄父只有提到灶间事,话才多几分,“若是喜事该置什么席面,白事又该置什么席面,里头要学的不少,我先时只教你食店的几样菜式,往后我再去给人做席面,你也须得跟着去学一学。”

晚间买的胡饼已经凉了,锅上淋一层薄油,煎的一面金黄这才盛到垫了油纸的食篮里,这些办案的官差们常在外头跑,肚里要垫些主食才觉得饱。

饭菜做好,将自家糟的鹅掌鸭胗捡了一碟子,宝珠捞了一碟腌的脆李,两壶酒怕不够,自家浸的杨梅酒也叫大哥一并端了两壶去。

她还记得当日欠着人家一份人情呐,当日若不是他眼尖,丢的那金钗怕也是找不着了。

等将隔壁饭食送去,自家菜才端上桌。甄父笑了笑,“下回学得了,给你们作更好的。”

自家人也不讲那两家话,好歹还剩个肘子,羊肉也留了许多,许久没吃这些大荤的菜,闻着也香,桌上几人都忍不住咽了口水。一人捡了一块油煎的焦脆的胡饼,扒开将羊肉塞进去,大口大口吃的嘴角泛油。

隔壁搬来的新租客早出晚归,跟甄家少有碰面,因邻里住着,徐氏也常送些吃食上门,一回两回没人在家,便也作罢再不送了。

糖蒜的生意是宝珠自个儿做起来的,因腌蒜少不得阿秀帮忙,分出两成利钱把她,开始她不肯要,叫留些傍身的银钱往后还有日子过,她这才收了一成,其余都悄悄还给宝珠了。

这门生意前后赚了十八贯,家里还有腌好的日日都在往外头卖,宝珠串好了钱,这些铜板全兑成了银锭,先时不觉得,银子拿在手里才觉得小本生意赚头也不小呢。

十月底阿忠来了信,先前水患,田地出息不算好,可同那些田地都叫水泡了的人家来比,已算不错了,且今年因着水患,粮价儿都涨了许多,大豆价儿也跟着涨了些。

大豆产量本就高,即便今年遭了水患,摊算下来一亩仍有二三百斤的出息,除开自家留了一千斤酿酱,再留些磨豆浆一类,拢共还剩三千斤出点头,甚个税钱还有分给石地主的一成,除了一成出息,每月他同蒋实一样领着工钱。

将该交的交了该分的分了,其余的豆都拉去许州府卖了,石地主熟门熟路,他有认识的粮商在许州。

这几个月日夜劳作卖豆得了六十贯,土地一年两轮,一茬麦一茬豆,都是实在出息。

豆过后地里还要堆肥,今年雨水本就多,地里肥留不住,不堆足肥明年出息怕是也不多,阿忠雇了人肥地,又叫蒋实看着场,他自个儿带上银钱跟豆乘船回汴京来了。

他回来前递了信,估摸着日子也晓得他这几天要到,没想到回来的这样快。

从码头下来阿忠就瞧见了熟悉的布幡,远远招了手,

“哥儿姐儿!”

宝珠听声音耳熟,一抬头看是阿忠,也是高兴,捡着荤素热串给他垫肚,“船上吃的不好,快垫垫,知道你这两日要回来,家里备好了菜呢!”

阿忠摘下头上皮帽子,接过碗先喝了一口汤,方才笑道,“船上吃食好着呢!”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