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边关是哪 > 第428章 秦淮江(第2页)

第428章 秦淮江(第2页)

孩子们指着他的嘴说:“阿笙爷爷是不是不会讲话?”

老人们摇头:“他听得比谁都清楚,说得也比谁都多,只不过用的是心。”

直到某日,他来到西南群山中的一个寨子。这里曾是贞元年间乐官后裔隐居之地,如今只剩十几户人家,语言近乎失传。寨中最年长的老妪已一百零二岁,耳聋目浊,终日蜷缩在火塘边,嘴里反复念叨几个模糊音节。

阿笙蹲在她面前,静静听着。整整三天三夜,他不吃不睡,只盯着老人干裂的嘴唇。第四日凌晨,老人突然睁开眼,用尽力气挤出一句:“……*luoxiyamo……*”

阿笙浑身一震。

他迅速翻出《方言考异录》,对照西南古音体系,终于译出这句话的意思:“罗西娅莫??别忘了我。”

那是三百年前,最后一批乐官被押赴刑场前,彼此呼喊的暗语。

他当即取出芦苇笛,以极缓节奏吹奏出一组降调音阶,模拟老人声音的振动频率。笛音落下瞬间,整个寨子的地基轻轻震动,一间废弃祠堂的地板自动移开,露出一条通往地下的石阶。

众人跟随阿笙进入,发现地下竟是一座完整的音窖。墙壁镶嵌数百片兽骨,每片刻有乐谱残章,顶部悬吊一口铜钟,钟身铭文赫然写着:“若后人重见天日,请代我鸣钟一响,告慰亡魂。”

阿笙仰头凝视铜钟良久,然后举起芦苇笛,吹出第一声。

不是敲击,而是以声波共振的方式,让铜钟自行鸣响。

“咚??”

一声悠远洪钟荡开,穿山越岭,直抵归藏学堂。柳芸正在整理档案,猛然抬头,只见所有陶管同时爆发出刺目蓝光,活碑投影自动显现:

>【检测到高纯度“记忆唤醒波”】

>【源头:西南音窖】

>【内容识别:贞元九十七位乐官临终遗愿合鸣】

>【建议响应等级:甲等】

她立即下令全国音坛同步接收,并启动“回声返照”程序,将这一声钟响原样复制,沿着九大音脉反向传播,送回每一个曾发生音狱惨案的地方。

于是,在北疆静音岭,在京都刑场旧址,在东海流放岛……凡是有冤魂长眠之处,大地皆为之震颤。百姓纷纷走出家门,跪地聆听。许多人莫名流泪,哪怕祖辈从未提及那段历史。

更有奇者,数位原本失语多年的老人,竟在这钟声中恢复了说话能力,开口第一句便是:“我想起来了……我爹死前唱的是《送行调》。”

此事震动朝野。

皇帝亲自下诏,宣布每年冬至为“醒音日”,全国放假一日,鼓励家庭团聚,讲述家族往事。朝廷设立“寻声司”,专责搜寻散落民间的遗稿、口传、信物,并给予献者重赏。

而阿笙的名字,已被百姓尊称为“听者之王”。

但他并未停下脚步。

两年后,他踏上西北戈壁,来到当年“守音卫”殉道之地。那三百具握骨哨的干尸已被妥善安葬,原址建起一座无名碑林。每当风吹过,碑缝间便会发出呜咽般的哨音,宛如亡灵低语。

那一夜,阿笙盘坐碑林中央,取出随身携带的焦木残片??沈知意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他轻轻摩挲着上面的字迹,忽然察觉木片在月光下泛出微弱荧光。细看之下,竟有极细的刻痕隐藏其下,组成一段密码式符号。

他立刻取出《共鸣诀》残篇对照,终于破译:

>“若你读至此处,说明你已能听见‘沉默本身’。

>那么,请替我说完未尽之言:

>声音不死,因其生于人心;

>真理不灭,因其藏于众耳。

>我焚稿非为毁灭,而是为了让你们学会??

>**没有乐谱,也能歌唱。**”

泪水滑落,滴在焦木上,竟蒸腾起一缕青烟,袅袅升空,化作一只虚幻的手,轻轻抚过阿笙的脸颊。

他仰天而坐,久久不动。

黎明时分,他缓缓举起芦苇笛,不再吹奏任何已知旋律,而是任由心意流淌,随呼吸起伏,创造出一段全然陌生的音律。没有节拍,没有调式,甚至不算“音乐”,却让整片戈壁的沙粒随之共振,形成一圈圈同心圆波纹,向外扩散千百丈。

这就是他最终领悟的“无谱之歌”??不属于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个人,而是所有被压抑者共同的心跳。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