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边关是哪 > 第428章 秦淮江(第1页)

第428章 秦淮江(第1页)

能够如此处心积虑地掌控望云关这等战略要地,血衣堂背后所牵扯的势力之庞大、图谋之深远,仅仅稍作思量,便让蓝少堂感到一阵心惊。

他几乎可以断定,对方耗费如此心血,绝不仅仅是为了杀一个凌川那么简单。

除掉凌川,估计只是他们宏大棋局中顺手落下的一子。

想到这里,即便是久经风浪的蓝少堂,也不由得感到脊背窜起一股寒意。

当晚,廷尉府的人马终于赶到。

带队者并非从北疆折返的阎鹤诏,而是主管雍、并、定几州事务的另一。。。。。。

风停了,井水却仍在波动。那四个字“你说,我在”缓缓沉入幽暗深处,如同一句承诺落入时光之河,无声无息,却永不湮灭。史官立于枯井前良久未动,衣角被夜露浸透,仿佛怕惊扰了这方寸之间的灵性。他终是转身离去,脚步轻得像是怕踩碎一片落叶。可就在他跨出院门的刹那,身后陶管忽然齐鸣,音调不高,不悲不喜,只如一声低语:**听见了。**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归藏学堂内,柳芸正伏案批阅《未闻集》第九百七十三卷。烛火摇曳,映照她鬓边已染霜色。十年光阴,她从传声盟主成为天下音治之师,却不曾放下笔与纸。每一则收录的声音,她必亲听三遍,亲手标注来源、情绪、历史背景,并附上一段评述。她说:“声音若无人解读,便只是回响;唯有被理解,才能成为记忆。”

忽而,窗外传来一阵极细微的颤音??不是风拂竹林,也不是虫鸣草隙,而是来自地底晶络的一次脉冲式震动。她抬眸望向墙上悬挂的十二枚陶管,其中最细的那一根正微微发亮,顶端凝出一滴晶莹水珠,坠落时发出清越一响。

“阿笙?”她喃喃道。

这是他们之间约定的信号。当某段声音触动核心共鸣阵列,且无法由机器解析时,便会通过活碑传导至归藏中枢,以陶管示警。而能引发此异象者,唯有阿笙所奏之音。

她立刻起身,走入密室。室内中央摆着一块黑岩残片,正是当年雾瘴林中“活碑”的一部分。此刻,石面泛起波光般的纹路,一行行字符自下而上浮现:

>【接收源:起音村】

>【时间:亥时三刻】

>【频率特征:复合情感波,含童年记忆频段、创伤共振带、宽恕基音】

>【附加信息:非标准乐谱,疑似即兴生成,建议人工介入分析】

柳芸闭目静听空气中残留的余震,片刻后睁眼,指尖轻抚石面:“这不是曲子……这是告解。”

她当即写下手令,命人将此次波动录入《未闻集?补遗》,编号“零零一”,并加注红色封印??仅限首席音使与盟主查阅。

三日后,阿笙抵达归藏学堂。

他依旧一身粗布麻衣,背负芦苇笛,脚踏草履,行走间毫无声息。可当他踏入庭院那一刻,满园陶管齐齐低吟,连枯井也泛起涟漪。孩童们自发围拢过来,不是出于敬畏,而是本能地想要靠近那个能让世界安静下来的人。

柳芸迎出门外,两人对视良久,无需言语。她递上记录板,上面复刻了那晚的频率图谱。阿笙接过,目光扫过数据,忽然抬手,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又点向自己心口,再指向南方。

“你想去江南?”柳芸问。

他摇头,再度比划:不是地理之南,是记忆之南。

她顿悟:“你是说……那些还没被唤醒的声音,在人们心底最深的地方?”

阿笙点头,取出芦苇笛,贴唇轻吹。笛音短促,带着一丝迟疑,像一个人站在门槛前,不知该不该推门而入。

柳芸闭目聆听,眉头渐渐蹙起:“这段旋律……为何如此熟悉?”

她猛然起身,奔入藏书阁,翻出一本残破手札??那是沈知意临终前所绘的《声核拓扑图》副本。图中有一处标记为“心渊回廊”的区域,注明:“此处藏匿群体性遗忘之声,需以个人真忆为引,方可开启。”

“原来如此。”她低声说,“你那一晚吹的,并不只是怀念,你在无意中触碰到了‘心渊’的入口。”

阿笙睁大双眼,似有所悟。

柳芸继续道:“历代王朝压制声音,不止于焚谱杀乐工,更在于制造集体失忆。百姓不敢提往事,子女不知父辈痛,一代代人活得像断线风筝。我们建音坛、录遗声,唤醒的是散落的记忆碎片。但真正的‘沉默之海’,还沉在每个人心里最痛的那个角落。”

她看向阿笙:“你要做的,不只是巡礼传声,而是引导万人开口,说出他们一直不敢说的事。”

阿笙沉默片刻,缓缓写下两字:**同行。**

柳芸笑了:“好,那就再启‘音契巡礼’第二程??这一回,不靠阵法,不靠器械,只靠你走遍山河,用一支笛,唤万千口。”

于是,新一轮巡行开始。

阿笙不再局限于音坛之间,而是深入村落、边镇、流民营、孤老院。他在田埂上席地而坐,听农妇讲述丈夫如何因唱了一句旧民谣被流放北疆;他在废庙里点燃篝火,陪老兵一遍遍哼唱早已忘词的军歌;他在黄河渡口,为一名哑女吹奏她母亲临终前想听却未能听到的摇篮曲。

每到一处,他都不急于演奏,而是先倾听。整整一年,他未吹新曲,只为收集那些哽咽在喉、压在胸口几十年的话。

有人问他为何不说话。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