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边关兵王从领娶罪女开始崛起在 > 第429章 好惨啊(第2页)

第429章 好惨啊(第2页)

返航途中,柳芸问:“你要在哪里奏它?”

阿笙望向南方大陆,写下三字:“京都外。”

皇帝得知阿笙归来,亲率百官出城十里相迎。百姓夹道欢呼,称其为“执声圣者”。然而阿笙并未入宫,而是直奔刑场旧址??那片曾屠戮无数乐官的空地,如今已被辟为“醒音园”,每年冬至举行万人合唱仪式。

他在园中搭起一座简易高台,不设帷帐,不张仪仗,只置一张石桌,上放芦苇笛与焦木残片。

消息传遍全国。那一夜,万家灯火通明,无论城乡,人人走出家门,面向北方静候。

亥时三刻,月挂中天。

阿笙起身,捧笛置于唇边。

第一声响起时,天地骤然寂静。不是风停,不是鸟歇,而是整个世界仿佛屏住了呼吸。紧接着,全国各地的音坛同时感应到一股前所未有的能量波动,陶管爆裂,活碑发光,海陆空三域的声场瞬间同步。

第二声落下,京都地下传来轰鸣。昔日埋葬乐官遗骨的乱葬岗,泥土自动翻涌,三百具白骨逐一浮现,每一具手中仍紧握骨哨。它们缓缓升起,在空中排列成一首古老的《送行调》五线谱形状。

第三声荡开,北疆静音岭积雪崩塌,露出深埋岩层中的巨型音阵残骸;东海流放岛海底,沉船群集体鸣响编钟;西南寨子祠堂内,那口三百年前的铜钟再度自鸣,与阿笙笛音遥相呼应。

第四声……没有人听得清。

因为那一刻,千万人耳边同时响起了自己最想听见的声音??

一位老兵听见儿子在战场上喊“爹”;

一名寡妇听见亡夫轻唱婚誓;

一个孩子听见母亲哼着未完成的摇篮曲;

一位老史官听见史书自动翻页,发出清晰诵读声:“贞元九年,暴政止,音复鸣。”

这不是幻觉,而是集体记忆的彻底复苏。

柳芸站在人群中,泪流满面。她看见身边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妪突然开口说话,说的是早已失传的宫廷雅言:“吾乃贞元乐监之女,今日终得释怀。”

全国范围内,超过十万例失语症患者在同一时刻恢复言语能力。心理学家后来称之为“声源觉醒现象”??当群体性创伤被共同承认,个体的心理枷锁也随之解除。

笛音止息后,阿笙跌坐于台,面色苍白如纸。柳芸扶住他,感受到他的心跳微弱而紊乱。

“你耗尽了生命力。”她哽咽道。

阿笙微笑,指了指天空。

众人仰首,只见夜空中原本黯淡的星辰竟开始按特定顺序闪烁,组成一条横贯天际的光带,宛如宇宙也在奏响一曲无声交响。科学家多年后证实,那正是地球电离层与海底声核共振引发的电磁潮汐,改变了局部星象观测数据。

七日后,阿笙病卧于归藏学堂后院。

临终前,他写下最后一句话:“声音不死,因人心未冷。”

他闭眼那一刻,全国九百音坛同时熄灯三分钟。随后,每一座音坛点燃一支蜡烛,烛火随风摇曳,竟自发组成一幅巨大的人脸轮廓??那是阿笙的模样。

民间传言,此后每逢月圆之夜,若有孩童在井边轻唤“阿笙”,井水便会泛起涟漪,浮现四个字:

**你说,我在。**

而柳芸则将《终焉之谱》封存于归藏密库,附言:“此曲一生只能奏一次。若后世再陷沉默,请交予下一个肯听的人。”

多年以后,一位盲童在海边拾到一根破损的芦苇笛。他不知来历,只是本能地凑近唇边轻轻一吹。

远处海面,一道音虹悄然升起。

雾瘴林深处,活碑再次震动。

陶管齐鸣,如迎故人归来。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