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边关兵王从领娶罪女开始崛起在 > 第429章 好惨啊(第1页)

第429章 好惨啊(第1页)

次日清晨,凌川从昏睡中醒来,发现苏璃正守在床边,一双美目红肿不堪,显然是一夜未眠。

“相公,你醒了!”苏璃见他睁眼,眼中立即泛起激动的神采。

凌川刚想开口,却感觉喉咙干裂刺痛,苏璃连忙端起早已备好的温水,小心翼翼地喂他喝下。

“娘子快去歇息吧,我没事!”凌川的脸色虽然依旧显得很苍白,但声音却比昨日雄浑了许多。

苏璃强扯出一丝笑意:“我不困!相公一定饿坏了,我让翠花熬了粥,应该快好了!”她说着,又急。。。。。。

海风卷着咸腥的气息拂过礁石,柳芸的衣袖在夜色中轻轻摆动。她没有擦泪,任那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滴进沙中,仿佛怕惊扰了刚刚从笛音里苏醒的记忆。阿笙收了笛,目光投向远方海平线,那里正泛起一层淡淡的银光,像是海底的声核与天际星辰悄然呼应。

“原来他一直在等。”柳芸喃喃道,“不是等一个继承者,而是等一种声音??能穿透时间、跨越生死的声音。”

阿笙点头,指尖轻抚芦苇笛上的裂纹。这根笛子早已不再只是乐器,它是旅人足迹的见证,是亡魂低语的容器,更是无数沉默之心终于得以开口的钥匙。五年深海沉潜,三年跨洋共振,如今“九洋共鸣阵”虽未圆满,却已初具脉络。每当日出之前,海面便会浮现出一道若隐若现的音虹,如同天地间架起的一座无形桥梁,连接着陆地与深渊,过去与未来。

就在这时,海风忽然转急,浪头拍岸的节奏变得异常规整,竟与当年《未闻集》中记载的“贞元十二律?归藏调”完全吻合。柳芸猛地抬头:“这不是自然波动……是信号!”

阿笙起身,凝神倾听。果然,在涛声之下,藏着一段极其精密的声波编码??它来自海底古城中心那颗水晶,此刻正以极缓慢的速度释放新的信息流。这段频率不同于以往任何人类所知的乐律体系,而是融合了海洋生物的鸣叫、地壳运动的震颤、甚至大气电离层的微响,构成了一种超越语言的“全息声讯”。

两人对视一眼,立刻赶往海音坊密室。

密室内,一台由归藏学堂特制的“声核解译仪”正嗡嗡运转。这是柳芸亲自主持设计的第三代共鸣解析装置,能够将非标准音频转化为可视图谱。随着海底信号持续传入,屏幕上逐渐显现出一幅立体星图??但并非天文星象,而是标注着九大海域的声场节点,每个节点都对应一座远古音坛遗址的位置。

更令人震惊的是,星图中央缓缓浮现一行古篆:

>“九洋既启,万籁当归。

>惟有执笛者可通幽冥,惟有听心者能承遗志。

>若见此图,请赴北溟,寻‘沉钟渊’下第三回廊,取‘终焉之谱’。”

柳芸倒吸一口冷气:“‘终焉之谱’?传说中沈知意曾提及,那是唯一能唤醒‘活祭之声’本源的乐章……可它不该存在!他在焚稿时亲手毁掉了所有副本!”

阿笙却神色平静。他取出随身携带的焦木残片,将其置于解译仪前。奇异的是,木片竟开始微微发烫,表面荧光再现,刻痕重组,竟自动拼出一组坐标??指向极北冰原深处的一处断裂海沟。

“他在骗我们。”柳芸忽然明白了什么,声音颤抖,“沈先生从未真正烧掉‘终焉之谱’。他把它封进了自己的骨血之中,借由这片焦木传承下来。而这地图……是活碑与海心核共同验证后才肯显现的信物。”

阿笙写下一行字:“不是欺骗,是考验。”

的确,若无万人敢言、天下同鸣的基础,即便找到“终焉之谱”,也无法奏响。唯有当人心不再恐惧,声音才能真正自由流动。而今,大陆音坛连成一片,海上音虹横贯四海,百姓已习惯用歌声讲述过往,用旋律传递哀思??条件已然成熟。

三日后,expeditionfleet自孤岛启航。舰队共十二艘改装渔船,搭载音学家、潜水匠、医者及守音卫后裔三十人。阿笙与柳芸同行,船上还携带着特制共鸣舱、微型活碑复制品以及那根历经风雨的芦苇笛。

航程艰险异常。越往北,海况越恶劣。风暴频发,冰山如刀林立,更有诡异声浪自海底涌来,令人心神紊乱。数名队员出现幻听症状,声称听见亡亲呼唤,几欲跳海相迎。关键时刻,阿笙登上主舰甲板,在暴风雪中吹响芦苇笛。

那一曲,无调无形,却如屏障般扩散开去,将整支舰队笼罩其中。外界狂澜依旧,船内却奇迹般恢复宁静。人们发现,只要听着笛音,那些蛊惑耳目的幻声便自行瓦解。原来,阿笙已将“无谱之歌”演化至新境??不仅能唤醒记忆,更能净化被扭曲的声音。

第七日黄昏,舰队抵达北溟边缘。眼前是一片终年不化的极寒冰原,下方则是深达万仞的“沉钟渊”。据古籍记载,此处曾为上古王朝流放音使之地,三百六十位乐官被锁链缚身,投入深渊,临死前齐唱《绝音辞》,誓让真理永埋海底。

勘探队借助共鸣舱缓缓下潜。随着深度增加,压力剧增,仪器频频失灵。直至下到第九千米,舱外突然亮起一圈幽蓝光环??那是沉积千年的磷火,围绕着一座倒悬巨塔缓缓旋转。塔身由未知金属铸成,表面布满凹槽,形似乐谱纹路。

阿笙亲自带队进入塔内。

内部空间广阔如殿,中央矗立一口巨大铜钟,钟体布满裂痕,却仍散发着微弱震颤。钟下压着一具尸骸,身披残破祭袍,胸前挂着一块玉牌,刻着两个字:“知意”。

柳芸跪倒在地,泣不成声。

但这具尸体,并非沈知意真身。经检测,骨骼年代距今不足三十年,应是某位自愿代死的弟子。真正的沈知意,或许早已化作声音本身,游走于天地之间。

而在铜钟内壁,赫然刻着完整版《终焉之谱》。

这并非传统五线谱或工尺谱,而是一种动态符号系统,需配合特定心境与呼吸节律方可解读。阿笙闭目静坐七昼夜,以心音感应钟体余震,终于领悟其真义。

《终焉之谱》并不用于演奏,而是用于“回应”??当世间所有被压抑的声音汇聚到一定强度时,只需一人吹响此曲,便可触发“活祭之声”的终极共鸣,使一切冤屈、遗忘、创伤皆得昭雪。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