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相国在上无错版 > 239敲山震虎(第3页)

239敲山震虎(第3页)

有一年,一个西域商人路过此地,不解地问:“你们祭拜的究竟是谁?为何不见姓名?”

老村正捋须笑道:“你不觉得,有些名字,本来就不该刻在石头上吗?”

商人沉思良久,回国后写下《东方治道记》,其中一段写道:

>“彼国有贤相,死而不亡。其身既没,其法长存。

>官惧律而不惧君,民信规而不信神。

>国有危难,不呼救兵,而查旧章;

>政有偏差,不责帝王,而修制度。

>此非强国之术,实乃长治之道。

>吾谓之:**无形之相,常在朝堂之上;无名之人,永居万民心间。**”

又过了五十年,战火再起。这一次,敌人来自海外,铁舰蔽海,炮火连天。京城一度岌岌可危。最后关头,内阁大学士捧着一部泛黄的手稿站了出来??那是沈砚之晚年未呈递的密折副本,藏于国库深处,仅限国家危亡时开启。

他当众朗读:

>“若后世有难,不必寻我。

>查仓廪可知存粮,观刑狱可知民心,

>看科举是否公正,察赋税是否均平。

>凡此种种皆在,则国未亡;

>若皆失,则纵我复生,亦无力回天。”

全场肃然。

随即,全国动员令下达。工厂日夜开工,学校停课支援,农民自愿捐粮。战场上,士兵高呼“护的是规矩,不是皇帝!”死守阵地。最终,敌军撤退,非因兵力不足,而是惊骇于这个国家??即便没有强权领袖,也能自我运转、团结一致。

战后重建期间,新一代年轻人开始追问:“我们今天的和平,真的是因为那些看不见的‘制度’吗?还是终究靠某个伟大的人物力挽狂澜?”

一位历史教授站在讲台上,打开一幅古老的地图??那是沈砚之亲手绘制的全国赋税兵备图,边缘已磨损,墨迹斑驳。他指着上面一个个细小的标记,缓缓说道:

“你们看,这里标注着一座不起眼的粮仓,位于淮北。它始建于雍元十二年,设计容量仅供十万人口半年食用。但它经历过三次大灾、两次战乱,每次都准时开仓放粮。管理者换了一茬又一茬,可规则始终不变??‘凡遇饥荒,无需请旨,立即启仓,事后补报’。”

他停顿片刻,声音低沉而坚定:

“在这张图上,没有一个人的名字。没有将军,没有宰相,甚至没有沈砚之。有的只是线条、数字、箭头和注释。可正是这些冰冷的东西,让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活了下来。所以,请记住??改变历史的,往往不是站在高处的人,而是那些默默守住底线的人。”

教室陷入长久的安静。

窗外,春风拂过校园里的桃树,落英缤纷。远处传来学生齐声朗诵的声音,稚嫩而有力:

>“相国在上,不在庙堂,

>在每粒归仓的米,每盏不灭的灯,

>在千家万户的安宁梦中……”

教授微微一笑,合上了那本承载百年记忆的手稿。

他知道,只要这首歌还在唱,那个人就从未离开。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