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相国在上无错版 > 240花开两朵(第1页)

240花开两朵(第1页)

李顺话音方落,薛淮手中的茶盏微微一晃,几滴浅褐色的茶汤溅在紫檀书案上。

他下意识地望向窗外,暮春三月的暖阳透过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映照着他此刻翻涌的复杂心绪。

这几个月他忙。。。

夜色如墨,深宫寂寂,唯有檐角铜铃在风中轻响,似低语,似呜咽。沈砚立于御书房外,手中捧着一卷密折,指尖微微发颤。他已在此等候两个时辰,殿内烛火未熄,皇帝仍在批阅奏章。可他知道,这一夜,注定不会平静。

方才宫人来报,相国裴渊深夜入宫,神色凝重,直入御前,连通传都未走。沈砚心头一紧??裴渊自先帝驾崩后便称病不出,已有三月未曾面圣,今日骤然现身,必有大事。而他手中这封密折,正是边关急报:北狄大军压境,已破雁门关外三城,守将战死,百姓流离。若再不调兵遣将,恐京畿震动。

可这折子,他不敢递。

因为折中所言,牵涉一人??镇北侯萧景珩。此人乃先帝义子,手握十万边军,镇守北疆十载,功高震主。而裴渊,正是当年力荐萧景珩出镇北地的首辅大臣。如今边关失守,朝野哗然,矛头直指萧景珩“拥兵自重,坐视不救”,更有传言说他与北狄暗通款曲,意图谋反。

沈砚知道,这不过是政敌构陷。萧景珩何等人物?少年从军,十七岁便率三百轻骑夜袭敌营,火烧粮草,以少胜多,名震天下。他若真要反,何须等到今日?可人心如刀,谣言一旦起势,便是铁骨也难挡。

殿门忽开,冷风扑面。裴渊缓步而出,玄色官袍上绣着九章纹,腰间玉带垂着青绶,面容清癯,眉目如刻,一双眸子却深不见底,仿佛能看透人心。他瞥了沈砚一眼,淡淡道:“你来了。”

沈砚低头行礼:“下官参见相国。”

裴渊未应,只道:“陛下已知晓边事,召你明日早朝陈奏。”

沈砚一怔:“可是……折中所言,牵连甚广,是否需再斟酌?”

裴渊冷笑:“斟酌?沈大人,你我皆知,这一仗,不在边关,在朝堂。”

沈砚心头一震。他忽然明白,裴渊今夜入宫,并非为救边关,而是为布局朝局。北狄犯境,不过是引子;真正要动的,是萧景珩这颗棋子。

“相国之意是……?”

裴渊负手望天,月隐云后,星亦无光。“萧景珩若败,北疆必乱;若胜,功高难制。陛下年少,易生猜忌。不如……让他自己回来。”

沈砚悚然:“您要他辞官?”

“不。”裴渊眸光微闪,“我要他‘被’谋反。”

沈砚倒吸一口凉气。此计狠辣至极??先放任谣言四起,再由御史弹劾其通敌,最后逼其上表自辩。若他抗辩,则坐实跋扈之罪;若他认罪,则顺势削权罢官。无论哪条路,萧景珩都将退出权力中心。

“可他是忠臣!”沈砚忍不住低喝。

裴渊转头看他,目光如刃:“忠臣?沈大人,你读过《春秋》吗?‘社稷为重,君为轻’。当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成了威胁,他的忠诚,还重要吗?”

沈砚哑然。他想起十年前,自己初入翰林院,曾亲眼见裴渊于大殿之上舌战群臣,力排众议推行新政,那时的他,意气风发,心怀天下。如今,却要用如此手段对付一位戍边功臣。

“你不必觉得愧疚。”裴渊语气稍缓,“我亦曾敬他如兄。可国事至此,容不得半分妇人之仁。明日早朝,你只需如实奏报,其余……自有安排。”

言罢,拂袖而去,身影没入夜色,宛如鬼魅。

沈砚站在原地,手中密折重若千钧。他知道,自己已被卷入一场风暴,而风暴的中心,是那个远在千里之外、尚不知大祸临头的萧景珩。

次日清晨,紫宸殿钟鼓齐鸣,百官列班。沈砚立于文臣末位,抬头望去,殿上龙椅空悬,唯有御案之后垂着明黄帷幕,隐约可见人影。这是皇帝近来的习惯??不愿亲见群臣,只以帘后听政。

司礼太监高声唱喏:“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沈砚steppedforward,双手捧折,声音沉稳:“臣沈砚,有边关急报呈上。”

话音落下,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知道,这几日关于北疆的传闻愈演愈烈,今日终于要摊牌了。

沈砚将折子递上,由内侍转呈入帘。片刻后,帘后传来一声轻咳,随即是年轻而略显疲惫的声音:“沈卿,你说说,究竟如何?”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