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码头,旌旗招展,鼓乐喧天。
楚清漪站在船头,望着渐行渐近的故土,心中百感交集。三个月前,她悄然离京,前途未卜;今日荣归,已是功勋卓著的钦差大臣。
岸上,文武百官列队相迎,百姓夹道欢呼。在这片喧嚣中,楚清漪的目光急切地搜寻着那个最想见的身影。
终于,在迎接的皇家仪仗中,她看到了李瑾瑜。
公主身着蹙金绣凤朝服,头戴珠冠,站在皇帝身侧,端庄雍容。但楚清漪一眼就看出,瑾瑜瘦了,眉眼间带着淡淡的倦意,唯有在看到她的瞬间,眼中绽放出璀璨的光彩。
四目相对,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船靠岸,楚清漪整装下船,跪地行礼:“臣楚清漪,奉旨巡边归来,叩见陛下!”
皇帝亲自扶起她:“爱卿平身!边关大捷,扬我国威,楚卿功不可没!”
“陛下过奖,此乃将士用命,臣不敢居功。”
皇帝大笑:“好!不居功自傲,更是难得!”他转向百官,“传朕旨意:楚清漪退敌有功,擢升为正三品兵部侍郎,赐金牌一面,可随时入宫觐见!”
群臣哗然。女子任兵部侍郎,在大燕历史上绝无仅有!但楚清漪功绩摆在那里,无人敢公开反对。
楚清漪谢恩后,终于有机会走向李瑾瑜。
“公主殿下。”她躬身行礼,声音微颤。
李瑾瑜强忍激动,维持着皇家礼仪:“楚侍郎辛苦了。”但在无人注意时,她悄悄握了握楚清漪的手,低声道:“晚些时候,老地方见。”
这一触即分的接触,让楚清漪心中涌起暖流。
迎接仪式结束后,皇帝设宴为楚清漪庆功。宴席上,百官争相敬酒,阿谀奉承之词不绝于耳。
楚清漪保持着得体微笑,心中却清明如镜。这些今日奉承她的人,昨日可能还在背后非议。朝堂之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宴至半酣,一个小太监悄悄塞给楚清漪一张字条:“小心酒水。”
楚清漪心中一凛,表面不动声色,暗中将酒水悄悄倒掉。果然,不久后,邻座一位官员突然腹痛倒地,症状与她当年中的毒极其相似!
“传太医!”皇帝大惊。
楚清漪冷眼旁观,发现几个官员交换着惊慌的眼神。看来,高家余党已经开始行动了。
宴席不欢而散。楚清漪以受惊为由提前告退,实则迫不及待地去见李瑾瑜。
永安宫偏殿,烛火温馨。
楚清漪刚到,就被李瑾瑜一把抱住:“清漪!你终于回来了!”
这个拥抱毫无保留,充满思念与担忧。楚清漪回抱住她,轻声道:“我答应过你会平安回来的。”
李瑾瑜抬头看她,眼中含泪:“这三个月,我日夜担心。。。边关战报时好时坏,我。。。”
楚清漪为她拭去泪水:“都过去了。你看,我不是好好的?”
两人相拥片刻,李瑾瑜才想起正事:“今日宴上的事我听说了,果然有人要对你下手。”
楚清漪点头:“我在边关时,耶律宏透露朝中仍有北狄内应,地位极高。今日之事证实了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