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终于把饭做好了。小米粥盛在碗里,看上去清汤寡水的,米与水泾渭分明——汤是汤,米是米。几粒倔强的米壳浮在表面,随着偶尔的颤动上下漂泊,更多的米粒像铁砂一样沉在碗底,看上去与汤汁那么疏远。
“您这小米粥怎么熬成了这样?水米分离,水还是透明的,一点儿米汤的颜色都没有。”
“哎哟,我也不知道呀!可能是因为我在冷水的时候就把生米倒进去的缘故吧!”
“我记得以前在老家喝过两次您熬的小米粥,米油很厚,像蜂蜜一样,舀的时候都能拉出金丝,米香味很足,很好喝。小米粥熬成现在这样很不好喝的,就跟喝白水一样。再倒回锅里去吧,用火力大的蒸煮模式熬一熬,把小米里的米油熬出来才好喝。”
“哎呦,凑合着喝得了,一顿饭吃不好又不会死人。我下次再改进吧!”
“您看你做的饭,”玛妮指着餐桌上的食物,“馒头是刚从冰箱拿出来的冷馒头,都没有加热一下。拍黄瓜也是用刚从冰箱拿出的冰黄瓜做的。我现在是哺乳期,您知道我素来就肠胃不好,吃了寒凉的食物,容易腹泻。我腹泻,孩子也会跟着腹泻,搞不好还得上医院,最终受罪的可是您孙子,花医药费的是您儿子。孩子要是住院,你们也得跟着去忙活去陪床,最终受罪的还有你们!”
玛妮的最后几句话说到了婆婆的心坎上,她这才不情愿地去加热了馒头和凉菜,一边干活一边嘟哝:“矫情!哪有那么严重啊!天天吓唬人!”
玛妮非常注重早教,每天都会趁着小布丁醒着的时候,给他读一些传统文化经典:《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笠翁对韵》等。
婆婆公公对玛妮的早教行为嗤之以鼻,在背后蛐蛐。“你说益迦媳妇儿整天不干活,尽给孩子读天书,有啥用啊!我看她就是通过整那些没用的来逃避干活。”“是啊!总说她一个人带孩子把身体累坏了,我看她一点儿都不累,清闲得很!不用去上班不用看老板脸色,就在家弄弄孩子,有啥累的!一天天的,把自己说得比□□都累!”“是啊!这几天倒是把咱俩累坏了!”“之前总想把咱们弄来跟她一起带孩子,你说她不是多此一举吗?她就是看不得咱俩消闲。”“我就说不来吧!你非要来!”公公责怪婆婆。“哎哟,咱这不是为着咱自己嘛!你说这三伏天儿,待在老家的房子里,没有空调多热啊!今年有人得了热射病热死了,新闻已经报道了好几起了。咱来这大城市的房子里住,空调一开,多凉快!另外,这段时间村里自来水水质出现了问题,浑浊发臭,水变色、有异味,不能饮用,村里又买不到干净的水,去县城的超市买水喝又太贵了,所以咱才来儿子家。要不然咱还不来呢!咱就顺水做个人情,就说心疼她,帮她带孩子来了。等过阵子天气凉快了,村里的自来水问题解决了,咱想溜随时就溜了!”“对!哪天咱觉得累了、不想帮她带了,咱随时就找个理由跑了。反正理由多的是,咱来无影去无踪,来去自由!”
原来,前不久,村里的工业废水和农药化肥渗入地下水,导致铁、锰等重金属超标,再加上村里的自来水管道内淤泥沉积、微生物腐烂,导致自来水发浑发臭。老两口舍不得买超市里瓶装和桶装的纯净水和矿泉水喝,而且去县城跑一趟也很不方便,这才一合计来了儿子家。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帝业独兴,皆因汉高能用将;父书空读,谁言赵括善知兵。"当玛妮再一次给宝宝读国学经典的时候,婆婆终于忍不住开口了,“你实在想读,就读点儿孩子能听懂的!你说你读的那些跟外星语似的,我都听不懂,布丁能听懂?别把他大脑给搞坏了!你看你在那儿‘呜哩汪啷’地读,孩子根本都不听,光在那儿玩他自己的。”
“我现在是在给布丁进行传统文化的启蒙和熏陶,他听不懂也没关系,这些内容会潜移默化地滋养他。现在,我只需要让他感受文字的节奏和韵律,感受中华文化的美。”
“听都听不懂,那有啥美的?我一听见你读我都头疼,说不准布丁听了也脑瓜疼,只不过他不会表达、不会反抗而已!”
“您可别瞎指挥瞎提意见了!您一个小学没毕业的指挥我这个有大学文凭的,合理吗?我的眼界和认知能不比你高明吗?最怕您这种门外汉指挥一个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