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仙亲赴太原,组织联合演习。当夜,大军演练“闪电突袭”:装甲列车沿铁路高速推进,抵达预定位置后,工程兵十分钟内架设临时轨道桥,引导重型火炮翻越山岭,随后雷达锁定目标,轨道炮齐射,模拟摧毁敌军中枢。
演习结束时,风雪大作。将士们列队于雪地中,盔甲覆霜,却无人动摇。王小仙登上临时高台,声音穿透寒夜:
“你们问我,为什么要打这一仗?
因为我不想再看到母亲抱着饿死的孩子哭泣;
不想再听到村庄被烧时的惨叫;
不想再让我们的子孙,像千百年来那样,一次次跪迎外敌铁蹄!
今天我们流汗、流血,是为了让他们将来可以安心读书、自由行走、不必恐惧黑夜!
这条路很难,但我相信??
**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往前走,火就不会灭。**”
台下,无数士兵摘下头盔,高举右手,齐声怒吼:“誓死追随!誓死追随!”
声震山谷,积雪崩落。
回京途中,王小仙接到赵顼密诏:“朕意已决,来年三月,正式启动‘北拓计划’。卿可先行拟定细则,务求周密。另,朕欲亲赴洛阳视察铁路进展,望卿陪同。”
他握着诏书,久久不语。
窗外,列车飞驰,铁轨延伸向无尽远方。远处,一座新建的发电站矗立旷野,烟囱喷吐着白烟,高压电线如蛛网般连接四方城镇。灯光点点,照亮寒冬大地。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还未到来。耶律乙辛不会坐视燕云失守,中原保守势力也不会轻易放手权力。未来的路上,仍有暗箭、谣言、背叛与死亡等待着他。
但他也清楚,这场变法早已超越个人生死。它是一场文明的跃迁,一次民族精神的重塑。当第一个盲童用指尖算出炮弹落点,当第一个农妇在电灯下为儿子缝补军衣,当第一个工人亲手锻打出装甲钢板??那一刻,新的中国已然诞生。
夜深了,他在车厢内点燃一盏台灯,取出纸笔,开始撰写《北拓计划纲要》。字迹刚劲有力,一如他心中信念:
>“一、以铁路为骨,电力为血,教育为魂,构建塞外新秩序;
>二、设立‘边疆自治委员会’,吸纳归附契丹、女真部落首领参政,实行共治;
>三、推广普通话与通用历法,统一度量衡,建立跨民族信用体系;
>四、在幽州重建‘燕京大学堂’,专授理工医农,培养本土技术人才;
>五、凡参与北拓建设者,无论出身,皆可凭功绩晋升官职,打破门第桎梏……”
写至此处,他停下笔,望向玻璃窗上映出的自己??两鬓已染霜华,眼角沟壑纵横,唯双目依旧灼灼如星。
“世人谓我狠戾,说我无情。”他轻声自语,“可若温柔能换太平,我又何须如此拼命?”
窗外,一列“先锋号”呼啸而过,车头探照灯划破黑暗,像一把利剑,劈开沉沉长夜。
东方微明,晨曦初露。新的一天,正沿着铁轨,轰然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