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魏晋不服周笔趣阁 > 第219章 石虎的阴谋(第1页)

第219章 石虎的阴谋(第1页)

抵达临淄才过几天,石守信便收到了司马攸给他写的亲笔信。

在信中,司马攸没有客套,而是跟他说了一些关于青州,或者说是关于自己封国的事情。

第一件事,便是司马攸告诉石守信,他的封国有户口五万户。。。

驼铃声渐近,如沙粒滚过石板,一声声敲在敦煌城外的黄昏里。阿禾立于城楼之上,目光越过烽燧与风蚀的岩壁,望向那支自东方而来的商队。旗帜猎猎,孩童所书的“为何大人犯错常不罚”七个字,在晚霞中泛着金红的光。她嘴角微扬,却未笑出声。这问题,她已用半生行走作答,可答案仍在风沙中飘摇。

回到书院那夜,乌仁娜燃起篝火,召集长老、妇人、戍卒与游学少年围坐一圈。火光跳动,映照众人脸上沟壑纵横,也照亮了他们眼中久违的希冀。阿禾取出北魏之行所录四百余案卷副本,一一摊开:“这不是我的功绩,是千百人咬着牙活下来的证词。”她将《万民法议录》置于中央,轻声道:“从今往后,我们不只审案,更要立法??由百姓写法,由弱者订规。”

话音未落,一位老渔夫拄杖起身,来自交州的黎阿嫂亦在其中。他声音嘶哑:“我在南海打鱼四十年,亲眼见官船抢网、税吏抽丁。你们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我连衙门朝哪开都不知道!”人群骚动,有人点头,有人抹泪。阿禾静静听着,待喧哗平息,才缓缓道:“所以我们要建‘巡讲团’。每季派出十人,走边镇、入渔村、穿牧场,把法条变成歌谣,把判例编成戏文,让不识字的人也能听懂自己的权利。”

启明随即呈上新拟章程:设立“流动仲裁车”,以牛车改装,内置案牍柜、印信匣、律典册,配两名律佐、一名医者、一名通译,沿丝路南道西行,每年轮换路线。首站定为鄯善故地,那里近年因水源争端频发血案,部族间仇杀不断。

三日后,巡讲团启程。阿禾亲率队伍出发,临行前,小女孩送来一盏新制灯笼,纸上改写了旧句:“我说了,就会有人听见。”阿禾将其悬于车辕,随风轻晃,宛如引路之星。

行至玉门关外八十里,忽遇暴风雪。天地混沌,黄沙裹着冰粒扑面而来。众人扎营避寒,夜间忽闻远处哭声断续。派员探查,竟发现一处废弃驿站中藏有十余名妇孺,皆被贩卖人口的“牙子”遗弃。为首女子怀抱婴儿,双目失神:“我们是凉州逃奴……本要卖到高昌,途中马惊,他们跑了,留下我们等死。”

阿禾当即下令开仓施粥,命医者诊视伤病,并连夜提审幸存贩子??原是地方豪强家奴,借战乱之机私贩人口牟利,背后竟牵出西域某王公的采买账目。她当众焚毁契约,宣布:“凡被强迫迁徙者,即刻恢复自由身;协助脱逃者,赏粟五石;举报主使者,免赋三年。”又令文书起草《反奴役令》,明定“人身不得买卖,违者以劫掠罪论处,无论贵贱”。

消息传开,沿线逃奴纷纷投奔。不到半月,归附者逾三百,其中不乏曾为官婢、战俘、债奴的女子。她们中有会织?的龟兹妇,懂草药的焉耆妪,还有能诵梵经的月氏遗裔。阿禾设“言冤坛”,逐个听诉。一名年轻女子泣诉:其父原为汉商,因拒贿遭陷害,全家籍没为奴,兄长充军伊吾,母亲饿死途中。她说完伏地不起,额头触沙,血染黄尘。

阿禾扶她起来,取下颈间一枚铜牌??那是她在平城时,孝文帝私下所赠,刻有“信谳”二字。“你叫什么名字?”她问。

“柳枝。”女子哽咽。

“好。”阿禾将铜牌放入她掌心,“从今日起,你是‘巡讲团’第一位‘民察使’。代我去查那些藏在深宅里的罪恶,回来告诉我,该怎么改这条律法。”

柳枝颤抖着收下,泪如泉涌。

春尽之时,队伍抵达鄯善。昔日绿洲已成荒碛,仅余断墙残佛塔。当地头人畏缩不敢相见,唯恐揭露水源垄断真相。阿禾不急于问责,反而召集各族长老,在干涸的渠畔举行“水议大会”。她命人抬出一口大锅,倒入浑浊咸水,架火烧煮,蒸汽凝结于布帛之上,滴下清水。“此谓蒸馏法,”她指着锅底积盐,“一锅得水三升,耗柴十斤。若每人每日需两升,全族共治此业,可行否?”

众人震惊。有老者颤声问:“若官府来夺呢?”

“那就告。”阿禾翻开《双碑定法》补遗篇,“跨境迫害,属共审庭直管。你们推选代表,我带你们去告那个截流筑坝的伊吾都护。”

最终,七名受害者联名起诉,证据包括地契、水文图、目击证言,甚至一段由僧侣秘密绘制的地下暗渠走向。案件移交敦煌共审庭特别程序,邀请西域十二国观察员列席。庭审当日,阳光灼烈,沙地反光刺目。阿禾端坐主位,两侧坐着吐蕃使者、康居通译、突厥长老与南朝特派监察御史。

被告方迟迟未至。三唤之后,传回文书称:“都护病重,不能远行。”阿禾冷笑,宣读规则:“依《联合仲裁通则》第七条,缺席视为认罪。现裁定:立即拆除非法堤坝,恢复河道自然流向;赔偿受害族群三年损失,折合羊两千头、粮五百斛;开放水利管理权,每族推举一人组成‘水议会’,共同监管。”

裁决书加盖南北双印,抄送建康、平城、龟兹、倭国。三日后,伊吾方面被迫执行,派兵拆坝。消息传来,鄯善废墟上爆发出震天欢呼。孩子们用碎陶片拼出“阿禾井”三字,刻于唯一留存的石柱之上。

归途再遇变故。行至楼兰边缘,哨骑急报:北魏遣使追来,携密诏一封,另有一队铁甲骑兵押送囚车数辆。使者自称廷尉属官,声称奉皇帝旨意,请阿禾即刻返平城“共议国体改制”。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