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大明寒门辅臣大结局 > 第两千三百六十七章 孟福的交代(第1页)

第两千三百六十七章 孟福的交代(第1页)

锁链哗啦啦作响,门打开了。

靠着墙壁坐着的孟福撩开了眼前的乱发,看着走进来的方美,嘴角动了动,脸颊上不多的肉凹了下去:“有段时间看不到你了,这个时候你来,想必与顾正臣有关吧?”

方美皱了下眉头。

不得不说,孟福此人心思缜密,脑袋灵光,能看穿不少事。

方美也没藏着掖着,将顾正臣的文书拿了出来,在手中晃了晃:“镇国公去了喜峰口,见到了那一块奇怪的墙砖,也知道了这背后的事。文书呈送给了陛下,这一次??没。。。。。。

朱承志站在义学书院的高台上,望着远方学子,心中感慨万千。莲未凋,灯未灭。他知道,这条通往大明未来的路,才刚刚开始。而他,将与万千学子一同,踏步前行。

就在此时,书院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书院的宁静。朱承志眉头一皱,心中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他快步走下高台,迎上前去,只见一名信使满头大汗,翻身下马,跪地禀报:“大人,京城急报!”

朱承志心头一震,接过信封,拆开一看,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信中写道:“朱大人,朝中局势突变,礼部尚书李文昭联合数位旧派重臣,上奏弹劾义学书院‘妄议国政’‘扰乱纲常’,并要求撤销‘义学科举’,废除《义学条例》。陛下尚未表态,但已有动摇之意。望大人早作应对。”

朱承志缓缓合上信纸,心中翻江倒海。他深知,这场较量,终究无法避免。李文昭果然没有善罢甘休,趁着他在江南巡视义学之际,突然发难,显然是早有预谋。

他沉思片刻,唤来王守仁:“守仁,你速回京城,面见太子朱瞻基,将义学书院的成效、学子的成绩、以及士族子弟入义学的名单整理成册,呈递御前。务必让陛下看到义学的价值。”

王守仁点头:“属下即刻启程。”

朱承志又道:“另外,你去请杨士奇、杨荣两位阁老,务必在朝会上力保义学。若能争取到兵部尚书张辅的支持,便可稳住朝局。”

王守仁拱手告辞,迅速离去。

朱承志独自站在书院门口,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却已下定决心。他不能让数年心血毁于一旦,更不能让寒门学子的未来再次被士族垄断。

他回到书房,提笔疾书,写下了另一封奏折:

“臣朱承志奏陛下:义学书院自设立以来,已有三千学子入学,其中寒门子弟占七成。书院所授,皆为经史子集、天文历法、算术兵法,皆为治国之本。义学之设,非为夺士族之权,而是为广开才路,使天下寒门亦有进身之阶。若废义学,寒门无望,士族垄断,国将不国。臣愿以性命担保义学之利,恳请陛下明察。”

奏折写罢,朱承志命人快马加鞭,直送京城。

数日后,朝会之上,朱棣端坐龙椅,目光深沉。李文昭与数位旧派士大夫列于阶下,正高声奏道:“陛下,义学书院设立不过数年,便妄图与国子监、府学并列,实乃僭越之举。今若不加以遏制,将来必生祸乱。”

朱瞻基出列,朗声道:“陛下,义学书院乃新政之本,为天下寒门子弟开路,实为社稷之福。若因士族之私利而废之,实乃因小失大。”

李文昭冷笑道:“太子殿下,义学书院所教者,皆非正统,多有异端之说。若任其发展,恐动摇纲常,败坏人心。”

朱棣沉吟不语,目光落在御案上的两份奏折:一份是李文昭等人的弹劾书,另一份是朱承志的陈情表。

就在此时,杨士奇出列,道:“陛下,臣以为义学书院之设,实为大明之幸。臣亲见义学学子,皆能引经据典,谈吐不凡,远胜许多士族子弟。若废义学,实为寒门之痛,士族之利。”

杨荣也道:“陛下,义学书院已为朝廷输送数百名人才,其中已有十余人授官,皆能胜任其职。若废之,岂非自毁长城?”

张辅亦出列道:“陛下,臣以为义学书院乃强国之基。若能继续推行,十年之后,大明将有更多寒门子弟可堪大任。若因士族之反对而废之,实非明智之举。”

朱棣终于开口,声音低沉:“朕知义学之设,确有其利。然亦不可操之过急,需徐徐图之。朕允义学书院继续设立,但须严加监管,不得妄议国政,不得传播异端。”

朱瞻基躬身道:“臣谨遵圣命。”

李文昭等人脸色铁青,却无法再争。

朝会散后,朱承志的奏折终于抵达京城,被呈于御前。朱棣翻阅之后,神色略有动容,将奏折收入案中,未作表态。

数日后,圣旨下达:

“义学书院继续设立,但须由礼部监管,不得擅自讲学,不得妄议朝政。义学科举亦继续施行,但须与国子监、府学、县学一同纳入科举体系,统一考试。”

此旨一出,朝堂震动。士族一方虽未彻底得逞,但也获得了部分限制义学的权力。而朱承志一方虽未能完全守住义学的自由,但至少保住了义学的存在。

朱承志得知消息后,长叹一声:“虽未全胜,但已保住根基。只要义学还在,未来仍有希望。”

他召集书院诸位先生,道:“自今日起,义学书院须更加谨慎行事,不可授人以柄。同时,继续选拔寒门子弟,培养真正能治国之人。”

王守仁道:“大人,李文昭虽未得逞,但其必不甘心。若不彻底扳倒此人,义学始终难安。”

朱承志点头:“我已有打算。李文昭虽表面忠于朝廷,实则勾结士族,私通书信。若能掌握其与林氏往来的证据,便可一举将其扳倒。”

王守仁道:“属下愿亲自前往福建,调查林氏与李文昭的往来。”

朱承志道:“好,你即刻启程,务必小心行事。”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