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良道:“现下回京了,昨夜那孩子发起高烧,性命垂危,今晨太医也去了,救回一条命。可惜了一双眼,无法视物了。”
“她叫什么名字?”李奉元问。
“你好奇?”李敬良讶异道:“叫……好像是……雪衣罢。”
李奉元心口无端一紧。
——————
树叶沙沙作响,“笃笃”的木鱼声传至山间。
长陵县城之畔,一座古寺坐落于山间,红墙青瓦,檐角飞翘,青瓦之上,积雪堆积,露出一块牌匾,上书“静悟庵”三个大字。
王絮跪坐于佛像前,俯首磕头:“檀彻愿断尘缘,自此常伴青灯古佛。”
师太静立一边,剃刀轻划,发丝簌簌而落,堆成个小山丘。
她递来一面铜镜:“放下执念,方得自在。”
王絮接过铜镜,凝视其中倒影。
粗布衣衫不见,棉麻长袍领口系着素色布带。
钟声悠悠,三响而起。
师太缓步走至门槛,手中端着一钵绿豆。她抬手,绿豆如玉珠坠于雪地。
庭院边飞来一群鸽子,为首一只落在师太掌心,羽毛灰色如霭,尖喙啄食绿豆,羽间冰棱化水,露出彩色斑点。
师太双手合十,微微颔首:“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静悟庵少人惦念,香火不旺,汝若平心静气,老身受人所托,定护你一世平安。”
放下铜镜,王絮转头,定睛望向门槛外,成群白鸽正争食豌豆。
高墙之上,青山连绵,树梢新芽初绽,花红如霞,柳绿似烟。山溪遇石,“哗哗”作响。
蓝天碧水,相映成趣,春已至矣。
五月前,王絮立于山坡之上,她弯弓搭箭,一箭射出,林莺应声而倒。
未及探他鼻息,东北向山脚下便有人影渐近,她只得匆匆离去。
数日未进粒米,又逢冬日严寒,王絮逃至长陵县时,未至城门,便觉眼前一黑,晕死过去。
有人将王絮从雪地里救起,送到了此处。
师太问她前尘往事,王絮假托失忆,缄口不语。师太作罢,教她收起凡人心,方能常伴青灯古佛。
王絮心中却并不应允。
她暗自筹谋,待安定后前往洛阳学医。
门槛边传来一道女声,惊得白鸽扑棱翅膀,冲向天际。来人梳着双环髻,别着一枚丁香绢花。
“春种粮种良莠不齐,普通农户节衣缩食,生怕秋收后无米下锅,你却在此处安然喂鸽。”
“你既为出家人,当以慈悲为怀,救民于水火,岂能如此漠然置之?”
王絮垂眸。
辰时初刻师太出门,春雨绵绵,下了一刻便停了。院子里有颗梨树,树冠浓密,枝头在雨中不堪重负般垂了下去,花蕊浸润的水珠少了许多。
分明前几刻看,还不是如此。
身处这庵中,日子甚是安逸。
然耳听之语终不可全信,唯有亲见之事,方能辨其真伪,明其是非。
她不信师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