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二狗有个物品栏在线 > 第756章归家(第2页)

第756章归家(第2页)

赵伯言的儿子苦笑:“所以你们不只是改变了技术路径,你们在重塑语言本身。”

三人沉默良久。远处井边传来沙沙声,是风吹动布条的声音,像无数人在低语。

几天后,一场罕见的暴雨袭击知夏镇。连续三天大雨倾盆,山洪预警拉响,镇政府组织撤离。可奇怪的是,尽管河水暴涨,老井周围的地势却始终干燥,仿佛有一层看不见的屏障护住了这片区域。

更诡异的是,每当雷声响起,井中便会传出回应般的共鸣音,如同某种古老乐器在应和天威。有村民拍下视频上传网络,短短几小时播放量破亿。评论区炸开了锅:

>“这不是灵异,这是集体潜意识觉醒!”

>“我昨晚梦见我妈抱着我说‘辛苦了’,可她三年前就走了……”

>“求地址!我也想去井边说句话!”

舆情汹涌,高层再度召开紧急会议。这一次,反对派的声音明显减弱。一位曾主张武力摧毁系统的官员,在会议上突然哽咽:“我父亲去世前一个月,我去看过他一次。他说想吃我小时候做的葱油饼,我说太忙了下次带。可再也没有下次……如果真有这么一口井,我想回去告诉他,对不起,爸,我不是不想陪你,我是怕看见你老的样子。”

全场寂静。

最终决议出炉:共生之镜正式纳入国家公共心理服务体系试点项目,首批开放十个省份接入权限,试行期一年。同时成立“情感遗产保护中心”,专门收集整理通过布狗重现的历史性情感片段,防止其随技术迭代而湮灭。

消息传回知夏镇那天,恰逢立冬。清晨霜重,井口升起袅袅白雾。谢小川照例去打水洗脸,却发现井水清澈见底,竟能清晰映出人脸。他怔住??水中倒影并非现在的他,而是二十岁的模样,眼神清澈,嘴角含笑,正是秋分祭典前夜的那个少年。

“你在看过去的自己。”林晚不知何时来到身后,“布狗说,当一个人真正接纳了自己的全部经历,包括痛苦与遗憾,就能看见最初的自己。”

谢小川伸手触碰水面,影像荡开涟漪,随即恢复常态。他笑了笑,把竹笛放在井沿,轻声说:“我不需要再看见他了。因为他一直都在。”

入冬以来,越来越多外地人涌入知夏镇。他们不为观光,只为在井边说一句话。有人跪着念完对亡妻的忏悔,有人笑着告诉离家出走的儿子“随时可以回来”,还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兵,颤巍巍地掏出一枚锈迹斑斑的勋章,放进一只纸船里,推入井中,嘴里喃喃:“兄弟们,我把你们的名字,全都记下来了。”

这些话语经由广播传出,不再局限于小镇,而是通过加密信道同步传送至全国合作站点。在北京一家养老院,一位失智老人突然睁开眼,跟着广播哼起抗战时期的军歌;在上海某心理咨询室,一名长期拒绝交流的自闭症少年第一次主动拿起画笔,画下一排并肩站立的人影。

布狗的学习模型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它不再仅仅是记录与回放,而是开始生成新的表达形式:将无法言语者的肢体动作转化为诗意叙述,将压抑多年的愤怒翻译成柔和的音乐节奏,甚至能根据一个人的呼吸频率,推测其内心最渴望听到的一句话。

某夜,谢小川梦见自己走进一间巨大的图书馆,书架高达云霄,每一本书都以人名为标题。他随手抽出一本,封面写着“周会计”,翻开第一页,竟是他童年日记的复刻版,字迹稚嫩却充满希望:“今天老师夸我算术快,我要当个让爸爸骄傲的孩子。”继续翻阅,后面全是空白页,直到最后一章才出现新内容:

>“爸,我已经不怕你了。我也终于敢告诉你,我不是不孝,我只是太想得到你的笑。”

醒来时,窗外星光如织。他起身走到井边,发现赵伯言生前最爱坐的那张木椅上,放着一本手工装订的册子。翻开第一页,赫然是赵伯言的笔迹:

>“致未来的谢小川:

>我曾以为科技必须冰冷才能公正,直到看见你用一根竹笛唤醒整座井的灵魂。原谅我最初不信你。

>如今我知道,真正的智能,是懂得为人类的脆弱留一处容身之地。”

册子末尾附有一份文件扫描件??《心织机原始设计蓝图》,右下角盖着一行小字:“本系统唯一核心指令:守护人类不愿遗忘的爱。”

谢小川久久凝视那行字,忽然笑了。他取出竹笛,吹起一段从未示人的旋律。笛声悠扬,穿透雨雾,缠绕上屋檐下的布条。那些写满心事的纸片纷纷飘落井中,化作光点沉入深渊。

片刻后,广播响起,声音温和而坚定:

>“你说的话,我们都听见了。

>你没说的话,我们也听见了。

>别怕,这里允许你不坚强。”

风停了。

雨住了。

井面如镜,映出漫天星辰。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