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四十五年,辽东兵变真相”
>“天启六年,魏忠贤毒杀皇后始末”
>“崇祯十年,内阁密议卖国条约”
>……
而在最深处的水晶匣中,静静躺着一本金丝装订的册子,封面四个篆字熠熠生辉:
>**《永劫录》**
她没有打开它。
只是跪下,深深叩首。
因为她终于明白,有些真相,不是为了公布,而是为了证明??**人类始终有人愿意为之守护,哪怕代价是永远沉默。**
归来途中,她在敦煌莫高窟外遇见一位白发老僧。对方递给她一片残破的壁画拓片,上面绘着七个持灯人立于高山之巅,脚下万民仰望,星河倒悬。
“施主可知这画叫什么?”老僧问。
“不知。”
“《薪火图》。”他微笑,“古人说,火能毁万物,也能生万物。你们点燃的不是历史,是人心中的光。”
她含泪合十。
一年后,“民间修史堂”正式注册为非营利文化机构,获准在全国设立一百零八个分支机构。虽然仍受监管,但至少有了合法身份。清明节当天,他们在黑龙潭举行首次联合祭典,邀请所有上传过记忆的用户参加。现场没有演讲,只有朗读??人们轮流走上台,念出祖辈留下的只言片语,无论长短,无论真假,只要出自真心,就被视为神圣。
夜幕降临,千盏灯笼沿潭水排开,连成一条蜿蜒光河,宛如银河坠地。
周砚秋站在最高处,望着这片流动的灯火,耳边忽然响起熟悉的旋律??不是《九霄清梵》,而是那首最原始的童谣,由无数人轻轻哼唱:
>一更天,官不言,
>二更鼓,民吞语,
>三更火,烧旧牍,
>四更雨,洗碑骨,
>五更鸡,唤孤臣,
>六更霜,覆忠魂,
>七更尽,血埋土,
>八更起,魂归路……
歌声渐高,直冲云霄。
那一刻,她终于懂得沈念为何要在手抄本上伪托她的名字??因为他早已看见未来:**历史从不是一人之事,而是千万不肯遗忘者的共同署名。**
她取出随身携带的空白册子,翻开第一页,提笔写下第一行字:
>“吾名周砚秋,生于庚申年,职为记事之人。
>今以此册,续写未竟之史。
>若有后来者,请沿此线前行。
>灯在,路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