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我在万历修起居注笔趣 > 第0330章 年假沈念 吾不为做圣人只为造盛世(第1页)

第0330章 年假沈念 吾不为做圣人只为造盛世(第1页)

腊月二十六日,寒风凛冽,滴水成冰。

京师内的年味越来越浓。

各衙陆续关门封印,年假至新年正月二十日止,非当值或皇帝召见便无需上衙。

岁暮,朝上多为礼仪之事。

除礼部、太常寺两大。。。

夜深了,黑龙潭的灯火仍未熄灭。千盏灯笼浮在水面,随波轻荡,倒影如星河倾泻,将整片山谷映得通明。歌声停歇后,空气里仍残留着那首《八更鼓》的余韵,像一根看不见的丝线,缠绕在每个人的呼吸之间。

周砚秋缓缓合上那本刚写完第一行字的册子,指尖轻轻抚过纸页边缘。她知道,这不再是记录,而是承诺??一种以生命为墨、以记忆为纸的誓约。

她走下高台,人群中自动让出一条路。没有掌声,也没有欢呼,只有目光追随她的背影,沉静而坚定。一位拄拐的老者朝她点头,怀里抱着一本泛黄的手抄本;一个穿校服的女孩悄悄递来一支录音笔,低声道:“这是我奶奶讲的1959年的事,她说……不能忘。”周砚秋接过,轻轻放进衣袋,像收下一块拼图。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照幽冥”系统发来的紧急警报:

>【异常信号检测】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壁画出现微幅热成像波动,频率与景山钟楼共振曲线匹配度达93。7%。

>同步发现,西安地宫鼎底星图中“启明引路”轨迹再度亮起,持续时间:七分零七秒。

>推测:第七节点已被激活。

她心头一紧。七分零七秒??正是《九霄清梵》原始版本的完整演奏时长。

她立刻拨通林知遥电话:“查220窟近三个月进出人员名单,重点筛查是否有携带高频磁振设备或古乐谱原件者。”

“你怀疑有人在用真实文物触发共鸣?”林知遥声音透着疲惫,“可那些东西大多锁在博物馆恒温库房里,连研究员都只能预约查看。”

“但有人能拿到。”她说,“那个穿青袍的乐师走了四百年,可他的‘学生’还在。”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我查到了一个人??去年十一月,一名自称‘民间音乐考据者’的男子申请进入220窟临摹壁画,提交的介绍信来自云南阿?村修史分会。他待了整整三天,期间单独封闭作业六小时。监控显示他画的是‘飞天奏乐图’,但……”

“但他带进去的不是画笔。”周砚秋接道。

“是一把断弦的琵琶。”林知遥语气凝重,“红外扫描发现,那琵琶木胎内嵌有一片金属薄片,成分分析接近明代宫廷制钟合金。”

周砚秋闭上眼。原来如此。他们不是在寻找历史,而是在**演奏**历史。

她低声说:“通知所有分支站点,启动‘薪火协议’二级响应。凡持有‘守灯人之证’者,即刻归位待命。这不是演习。”

挂断电话后,她转身走向潭边一艘小船。船头放着一盏未点燃的琉璃灯,灯芯用的是从赵怀安遗物中取出的千年不腐棉絮,据说浸过明代司礼监密档的墨汁。

她划船至潭心,取出火柴。火光一闪,灯亮了。

刹那间,整个黑龙潭仿佛被唤醒。水下的陶罐群开始微微震颤,那是他们一年前埋下的“记忆容器”??每一罐都装着一段口述史录音、一封家书、一张老照片的数字化副本。这些陶罐按北斗七星布局沉入潭底,构成一个天然的信息阵列,与“照幽冥”的量子存储模块形成共振备份。

灯光映入水中,波纹扭曲,竟在湖面投射出一行行文字,如同水下有无数双手正同时书写:

>“万历三十六年冬,户部尚书张养浩私改粮册,虚报灾民十万,实则饿殍遍野。”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太监王承恩焚毁东阁档案库前,曾对幼孙言:‘记住,李自成进京那夜,紫禁城无火。’”

>“1966年夏,北图古籍部职工陈素娥深夜潜入库房,撕下二十四页《永乐大典》残卷藏于内衣夹层,后交其弟送往香港。”

这些是从未公开的记忆,在这一刻,因一盏灯而浮现。

岸边有人惊呼,更多人跪了下来。不是因为敬畏,而是因为痛??那种长久压抑后的释放之痛。

周砚秋望着水面,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她回头,看见一个小男孩站在浅滩上,约莫七八岁,手里捧着一块烧焦的木板。

“姐姐,”他怯生生地说,“这是我爷爷烧房子时抢出来的。他说……这是我家祖上传下来的账本角。”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