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70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3]吴振坤等主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难题研究》,7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24]安启念:《和谐马克思主义:一个被长期遮蔽的视域》,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3)。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9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6]安启念:《和谐马克思主义:一个被长期遮蔽的视域》,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3)。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29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4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9]苏东觉:《马克思恩格斯论和谐社会》,载《生产力研究》,2006(10)。
[30]赵士发:《世界历史与和谐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研究》,107~10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60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353~35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3]参阅王伟光主编:《科学发展观概论》,11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72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72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9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9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8]即十九世纪——作者注。
[3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38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201~20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60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60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63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17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45]关于世界政治经济和世界体系的形成与演变,可参见房广顺:《略论世界政治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载《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0(4)。该文指出,世界政治经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概念,它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已经出现,列宁在阐述其帝国主义理论时更是多次提及。
[4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46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4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8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8]所谓的“正统主义原则”(来自拉丁字“legitimus”,即“合法的”)是塔列朗所代表的法国外交界在维也纳会议上提出来的。正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要恢复欧洲在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和拿破仑战争过程中被推翻的各个“合法的”王朝和君主制度。所有维也纳条约都是以这个原则为基础的。同时,战胜拿破仑法国的各国统治者违反各国人民的意志,划定欧洲的政治地图,他们所根据的与其说是复辟的“正统”君主的要求,倒不如说是他们本身的往往互相冲突的利益。
[4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3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50]“神圣同盟”是指1815年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俄、普、奥等君主国在巴黎组成、由欧洲大多数君主国加入的国际联盟性组织。目的是维护维也纳会议所建立的欧洲封建君主制度、保持大国均势的欧洲国际关系秩序。
[51]马克思:《关于波兰问题的历史》(1863—1864年手稿),8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转引自李爱华等著:《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13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4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5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7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7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7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8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306~30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