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古罗马的历法和年代学02
(三)各种纪元法
纪元的意思是以一件大事,如开国、建朝、皇帝即位等为起点作为元年,从这里出发计算年代的顺序。在世界通用的耶稣诞生纪元或伊斯兰教纪元通行以前,自古以来各国、各民族、各地区有过无数种各自的纪元方法。中国古代各朝皇帝都分别在自己即位时改元,甚至一个皇帝也改几次纪元。中国历史有几千年连续不断的记录,加以有周期较长的干支纪年法,改多少次纪元也能推算出准确年代,即算出距今的距离。在西欧古代各邦就大不相同。古代中近东和地中海地区大大小小国家存在的时间参差不齐,各有自己的纪元方法。纵使一些城市保存了自己的名年官名表,但其绝对年代很难比较和推算。加以历法不同,一年的起讫月份不同,计算方法又有差异,换算成公历的年份往往也很不一致。
塞琉古一世继亚历山大大帝之后在公元前321年8月重新征服巴比伦。他采用了巴比伦的历法;从这年8月起按他的年号纪年。他的儿子安条克一世实行所谓塞琉古纪元,把公元前312年秋311年夏秋定为塞琉古元年。这一纪元被塞琉古王国治下许多城市采用,有些城市沿用到中世纪和近代。
公元前2世纪塞琉古王国开始衰微,其治下的有些城市摆脱了王国统治,宣告独立,改行自己的纪元。例如,推罗城从公元前126年10月18日在推罗独立,就改行推罗纪元。记载有一个基督教的宗教会议于推罗纪元643年9月16日在推罗举行。按推罗元年为公元前126年10月18日至公元前125年10月17日。这个会议应开于643-125=518,即公元518年9月16日。
由于罗马大将庞培在东方进行一系列征服活动。在东方许多城市还有所谓庞培纪年。安条克城有一段时间就以庞培把该城从塞琉古王国统治下“解放”出来的年份公元前66年作为新纪元的开始。罗马治下的各行省多有从罗马征服算起的本省纪年。马其顿以公元前148年为本省纪年的元年;阿卡亚以公元前146年为本省纪年的元年;埃及曾一度把奥古斯都的征服(公元前30年8月1日)作为纪元元年,这种纪元形式一直保持到提比略时代。
还有些国家用大战胜利纪年,有的用一些国家大事:如雅典有一时期用哈德良元首巡查雅典的年代——公元126年,作为纪元元年。君主戴克里先曾在埃及改变历法,推行罗马朱理亚历,以1月1日为岁首。这一改革与埃及观测天狼星的历法很不一致,但埃及人容忍了这一做法并以戴克里先即位年(公元284年8月29日)为纪元元年,这种纪元形式一直持续到公元6世纪。后来埃及科普特人一直沿用戴克里先纪年法。
地方纪年的不一致使编写历史的学者们感到很不便。
(四)奥林匹亚纪年
当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地中海东半部和中东文明世界大部地区之后,希腊化世界的统一形势可能给当时的学者带来建立一种统一纪年法以便于写作的启示。当时,希腊世界每4年举行一次奥林匹亚赛会的传统已实行了许多年,每届赛会优胜者的大名传播至全希腊。有人认识到这个定期举行的赛会是可靠的年代进展的见证。
早在修昔底德写伯罗奔尼撒战争历史的时候,他就几次提到奥林匹亚赛会作为同盟城邦约会的时间标准。[259]诡辩学者西庇阿发表了一个奥林匹亚优胜者名表。雅典人非罗卡鲁斯在公元前3世纪编过一个奥林匹亚优胜者名表。
最早用奥林匹亚纪年的人可能是西西里陶罗美尼城的提迈乌斯(约公元前359—前260)。以西里尼人埃拉托斯西尼(约公元前250年)为代表的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里亚城的天文学家们大约是最早一批正式提议利用奥林匹亚赛会作为希腊世界共同纪年标准的学者。这一意见大概很容易被当时的希腊世界接受。希腊作家自那以后逐渐采用奥林匹亚纪年法。
保存至今的一条希腊铭文说阿特米斯神在马革尼西亚城显灵,时间记的是某一次奥林匹亚赛会的第1年,同时也提到当时雅典执政官姓名和另一泛希腊赛会的名称。根据这些线索,人们推出这条希腊铭文上所说的时间是第140次奥林匹亚赛会。[260]
埃拉托斯西尼大部分关于年代学的著作均已散佚,保存下来有一个断片可作推算几个重要年代的依据。这个断片所记录的是希腊史上几个大事之间的年代距离,直到亚历山大大帝之死,即编者自己的时代。[261]它所记如下:
表6埃拉托斯西尼年表
这表上提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开始。修昔底德认为战争爆发那一年发生了日食,据推算应为公元前431年8月3日。有了这个定点,根据此表就可以推算出第一次奥林匹亚赛会为431+(48+297)=公元前776777年,修昔底德还记载在战争的第12年举行奥林匹亚赛会,推算应为第90届,举行于公元前420年仲夏,可以作为佐证。
埃拉托斯西尼的年代表断片和修昔底德的记载,加上日食的推算,再配合以狄奥多鲁斯关于薛西斯远征发生在第75届奥林匹亚第1年(公元前480479年)的记载,我们可以有足够证据证明这几种记录都是正确的。据此可校正其他年代纪的错误,算出第1次奥林匹亚的年代,还可据上表推算出传说的特洛伊失陷的年代,为776+108+159+60+80=1183,即公元前1183年(表6)。特洛伊战争故事虽属神话传说,但在古典世界是普遍为人们所接受的,而且往往用以作为纪年的支点,所以确立这个年代在年代学上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综上可知,被誉为年代学鼻祖的埃拉托斯西尼和亚历山大里亚城天文学家们的工作使希腊人对他们古代史的年代有了几个定点并且有了纪年的体系。实际上也第一次给地中海各民族的历史学者建立了共同的纪年标准。在这之前,像修昔底德这样严谨的历史学家,考虑到纪年时,也只能满足于记录大赛事之间的间隔年数,或多引几个城市的不同纪元对证。公元前2世纪以后的希腊作家如波利比乌斯就可以利用奥林匹亚纪年了。西西里的学者提迈乌斯可能是最早尝试把罗马史的年代纳入奥林匹亚体系的人。可是当时在罗马没有得到广泛的流传。波利比乌斯的布匿战争史出现后罗马纪年才逐渐同奥林匹亚体系联系起来。但是罗马作家主要仍以他们的名年执政官姓名为年代的标志。遇一件较为重大的事件时,就写明该事件的发生距离罗马建城若干年。但是没有形成一个建城纪元。把罗马执政官名表同希腊纪年体系协调一致是后来罗马史家和年代学家所做的工作。
奥林匹亚赛会每4年举行一次,即每49或50个月,在仲夏满月时举行,并没有准确日期也没有明确的记录,只有一些学者编的某些优胜者名表成为依据。为了便于计算,奥林匹亚纪年体系创始者们决定依照阿提卡纪年法,规定奥林匹克年以夏至为岁首,一年的时间是从夏至到第2年夏至。以1月为岁首是后来罗马的历法。希腊纪年换成公历因之要用双年表达:如特洛伊陷落在公元前11841183年,伊壁鸠鲁死于公元前271270年,等等。只有知道准确月份才能准确地定年表达。
罗马时代巴勒斯坦驻恺撒里亚城基督教主教犹西比乌斯(约公元260—340)所著年代记中第2卷列有综合古代年表,其中保存有第1届到第249届奥林匹亚优胜者名表,直到公元324年。该书希腊文原著已佚失,现保存下来的是罗马基督教作家耶罗姆(约公元340—420)的拉丁文译本,以及亚美尼亚文和叙利亚文译本,耶罗姆的译文把年代延长到公元378年。犹西比乌斯和耶罗姆都属于基督教史作家。
犹西比乌斯的年代纪共分2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古代史家不同意见的评述,第二部分是综合年表,以犹太年表为主,对照有埃及、亚述年表,希腊奥林匹亚年和罗马执政官名表等。耶罗姆拉丁译文传下来的这些年表是近代年代学家研究古年代学的主要依据。
三、古罗马的年代学
(一)古罗马人的记录和执政官名表的编纂
古罗马人很注重记录自己的传统,从共和初期就设有宗教性的机构主持档案记录,逐年纪录执政官名和该年发生的大事如战争、条约、粮价、立法、灾异、日月食等。纪录木牌收藏在公共建筑如卡庇托尔神庙中。公元前390年高卢人入侵时的大火焚毁了神殿中保存的重要文献,但后来很可能把重要的记录补录下来,特别是条约和规章等,可能利用其他城市保留的副本补足。因为政府必须遵循并执行这些条约。波利比乌斯认为罗马和迦太基早在公元前509年就订立过一个条约。在他的时代,该条约文本尚存,可能他见过这种记录。设立在萨图宁神庙的国家财库也保存有刻在铜版上的法律条文和元老院决议等档案,包括《十二表法》。专供平民用的抄本则保存在阿芬丁山的戴安娜神殿里。这些东西历经战乱散佚严重,但也有一部分保留下来。
在其他圣殿和纪念性建筑的墙壁、墓壁、石门、石柱等建筑物上往往也有关于重大事件的铭文。罗马共和后期开始有一些称作古物学家的学者对这些古代资料进行研究。有些人专门收藏古物,收抄整理古文献,所以有些公共记录也保存在私人手里。父族贵族之家常保留家谱,详细记录家族中出过的执政官和监察官名单。这些对编年史家都是有用的。
罗马较早期的学者很注意利用上述各种记录编排执政官名表和大事编年。已知较有名的有公元前3—前2世纪的皮克脱、比索等老年代纪作家和稍晚的小年代纪作家。比较系统地整理年代纪的还有大祭司团,有所谓大祭司斯奇沃拉的大年代纪80卷(约公元前130年),这些著作至今已完全佚失。但在共和国晚期和帝国初期显然该著作曾被历史写作家大量引用和参考过。我们只通过保留下来的后来人的作品才知道有这些年代纪。
古罗马最卓越的博学家瓦罗(公元前116—前27)的大批作品的散佚是后世学术界最可惜的事。据说,瓦罗写过74部著作,620卷,绝大部分散佚。现存的只有《论农业》3卷和《论拉丁语》5卷。据后人所记,我们知道瓦罗曾写过一部《古代神和人的世系》41卷。这部书流传了很久。公元5世纪圣耶罗姆和圣奥古斯丁都见过此书。公元3世纪作家森索利努斯的著作《初生日录》中保存了瓦罗的部分材料。瓦罗是最早注意奥林匹亚纪年的罗马人。他认为从第1次奥林匹亚之后人类才从神话时代转入历史时代,罗马建城的时间应该是在第6次奥林匹亚的第3年(公元前754753年)。瓦罗的世系表可能从神话时代写起直到共和后期,可惜我们已无从寻觅了。
另外,李维提到公元前1世纪小年代纪作家马赛尔曾在朱诺神庙发现一卷亚麻书,上面是执政官名表。名表所根据的显然是大贵族的家谱。表上反复出现克劳狄、马西里、法比乌斯、埃米利乌斯等大家族的人名[262]。西塞罗的朋友阿提库斯研究年代学,编写过一部年代纪,引用了亚麻书的材料,而这些后来又都收进了奥古斯都时代编写的卡庇托尔执政官名表(Fasti)中,被后来的罗马史学者广泛使用。
上述各年代纪作家的作品和大祭司年代纪等虽然都没有传到今天,但是共和晚期和帝国早期的作家显然都能见到和利用这些材料。其中有些材料通过保存至今的波利比乌斯、西塞罗、李维、狄奥尼修斯以及更晚的一些人的作品,间接传到了今天。
奥古斯都时代作过两种年代纪的编纂,总括了前人的作品,而且保存了下来,成为罗马史年代学的主要依据。
公元前36年,在屋大维的指示下重修了圣王殿(Regia),即大祭司团办公处所,用从西班牙掠夺来的战利品修成一座大理石圣殿。修成后,在殿的墙上铭刻了两套名录:一套是共和国以来逐年的主管长官名表,包括执政官、十人团和有执政官权的军事保民官以及狄克推多和骑兵司令官、监察官、大祭司长等名表。另一表所列的是举行过所有凯旋式的将军的名单。
两表铭刻的时间不很清楚。第一表上原来有马尔库斯·安敦尼和他祖父的名姓,后来被抹掉了。这说明初刻是在亚克兴战役之前,表上时间延续到公元12年,亚克兴之战以后的内容显然是后来补上去的。凯旋者名表中直到公元前19年,上面才出现安敦尼的姓名。
这两个表看来最初是屋大维授意编制的。所用材料不外来自上面提到的各种年纪作家、老小编年史家、古博物学家的作品以及其他当时还能找到的公元前2—前1世纪的作品。其中阿提库斯利用亚麻书所编的年代纪可能是比较更直接和更主要的来源。近代研究者认为奥古斯都的被释奴隶维利乌斯、弗拉库斯可能是编这两个名表的负责人。弗拉库斯是奥古斯都孙儿的教师,是个博学之士。[263]总之奥古斯都时代的两个名表并不是以任何更可靠的公家档案为依据而编写的。它们同传统保存下来的共和晚期和帝国前期的记载类似,并不比波利比乌斯、西塞罗、李维、狄奥尼修斯等人的报道更古老或更可靠。
这两个名表因为保留在卡庇托尔博物馆,所以引用者统称之为卡庇托尔执政官名表(CapitoliaeFasti),简称“执政官名表”。其中损毁看不见的部分经后人增补已经基本完整。李维经常引用这些材料,后来的其他作家也引用。在这个名表出现之前,罗马没有一个被学者一致接受的年表。李维曾多次因各种纪年官名表不一致而苦恼。[264]“执政官名表”出现之后,帝国早期作家李维、狄奥尼修斯等基本上以这个表为依据排列他们的年代顺序。不过这两个表也并不是十分可靠的。凯旋者名表第一人是战神马尔斯之子罗慕鲁斯,内容为庆祝对凯尼南人的胜利,庆祝时间在3月1日,这显然是伪造的。这一名表实际用处不大。比较有用的是“执政官名表”。这个名表的缺陷在于它所依赖的材料中贵族家谱占主要地位。西塞罗早就说过,各家族保存的家谱和葬礼演说太多伪造,使历史记录因之混乱。[265]李维也承认各家在葬礼演说和墓志铭文上都有意炫耀自己家族的荣誉,伪造死者官职,伪造凯旋式,夸大执政官任职次数。[266]甚至捏造家谱,把平民家世改为贵族,出身低微的人借用与之无关的高贵家族的相同姓名家世以提高自己的身价和名声。因为有这种伪造,影响了公共记录,造成了混乱。
例如,表上记录公元前458年有个执政官名叫L。米努西乌斯·奥古利努斯。按其他史料记载,米努西乌斯氏族一向属平民,直到公元前300年才第一次有一个该氏族的人任占卜官,取得“奥古利努斯”名[267]。罗马人的第三名是家族名,是氏族中某人因任显官或有战功或其他缘故出了名的,他的后人才采用他的称号为自己的家族名,亦即第三名。这个米努西乌斯氏族到公元前300年才出了一个占卜官,那早在公元前458年如何会有一个奥古利努斯(占卜官后人)?分明是假的,后添进去的。在卡庇托尔执政官名表上,公元前5—前4世纪的姓名中这类情况还不少,许多第三名(家族名)是伪造的。
保存下来体系比较完整的上古罗马史年代除在卡庇托尔执政官年表、李维和狄奥尼修斯的著作中可见外,还有西西里人狄奥多鲁斯的作品《历史集成》40卷。该书写到公元前54年为止,完成于奥古斯都时代。这书写希腊世界多,罗马占篇幅较少,但其中有奥林匹亚纪年和从而推出的从公元前486—前302年间雅典执政官名和罗马执政官名对照的年表。狄奥多鲁斯的罗马执政官表和卡庇托尔表在年代上有些地方有出入。他所依据的显然不是亚麻书或瓦罗等人的材料。研究者认为他或用了老年代纪作家或希腊方面稍早的材料。他自己在开始一章中说自己研究了拉丁文材料。提到有罗马古代的“备忘录”,所指也许是大年代纪或残存的纪年木牌之类。狄奥多鲁斯的罗马年代独成一家,与罗马传统不同,非常值得学者关注。
进入帝国时代以后,执政官名表就保存得完整了,后来又加入元首(君王)年表,不过也要经过后来一些编辑家的编纂才能保存下来。今天我们保有的执政官名表和罗马元首(君王)年表从共和国第一年布鲁图斯和科拉提努斯开始直到公元541年巴西里乌斯为止,上下共1050年。其中公元537年以前一直都沿用执政官和保民官姓名名年,公元537年以后才改为按君主统治年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