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到这里,
向哥哥敬献祭礼,
以了却对你的哀思,
与你孤寂的亡灵直述,
即使没有回音。
既然命运将你从我的身边夺走,
可怜的哥哥,
我只能恳求你姑且收下按祖制放在你坟前的祭品。
享用吧,已被弟弟泪水浸透的祭礼。
告辞了,哥哥,
请多保重,
愿平安永伴。[27]
真可谓字字深情,句句刺心,兄弟情谊尽在诗人的独白之中。
卢克莱修(约公元前99—前55)是公元前1世纪的另一位重要诗人,是《物性论》一书的作者。他写诗的目的是教人讲道理,而不是抒发个人情感,更不是供人娱乐欣赏的。《物性论》这一题目来自苏格拉底以前的学者所讨论的《论自然》。全书共分6卷,每卷有1000多行,是作者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呕心沥血,“忍受一切辛苦”,“熬过无数不眠之夜”后结下的硕果。[28]在写作此书以前,作者祈求埃尼阿斯之母——维纳斯,祈求她赐给作者的诗篇以永恒的美丽,也祈求她将野蛮的战争停止消失。[29]《物性论》这部很长的诗歌,思想超前,辞藻华丽,内容主要涉及对宇宙万物和自然现象的解释和举例论证,既非叙事,又不抒情,文字里富有哲理,内容中渗透着真理。许多说法与中国古典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例如:
人们总愿望取得荣名和权位,
以便他们的好运在坚固的基础上
能永远安稳存在,
以便他们自己能应有尽有,
平静安乐地过生活——
但是,全都徒然;因为当他们卖命攀登名位的山峰的时候,
他们使自己的路径变成危险可怕;
而即使当他们有一天爬到了上面,
妒忌有时会像雷电一样轰击他们,
轻蔑地把他们抛下到最黑暗的地狱里;
因为,瞧,所有的峰顶和一切比别处更高的地方,
都受妒忌的雷电所击而冒烟;
所以远不如安静地服从,
胜于一心想做最高的主宰,
做帝国的占有者。[30]
罗马缔造了帝国,而一些政治强人总希望占有罗马人赢得的帝国,成为帝国的主宰,以图平静安宁之生活。卢克莱修认为,这种希望终将落空,因为“木独秀于林,而风必摧之”,“峰独拔于山,而雷必击之”。又如:
一个人如果破坏了公共安宁的盟约,
就绝不容易过一种镇静安详的生活。
因为即使他逃避了神和人们的眼睛,
他还必定会害怕不能永远藏住罪行。[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