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古典的传承 > 西方思想的中世纪基础12(第3页)

西方思想的中世纪基础12(第3页)

(…Tristifummo

Nelaerdolcechedelsols'allegra。)

如今,这些人会得到医院的救治,可但丁把他们视为罪人。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概括中世纪思想的本质,我会说:它是中世纪身处其中重述传统的精神,而这精神就是信与乐(Itisthespiritinwhichitrestatedtradition;andthisspiritisFaithandJoy)。

(作者:恩斯特·罗伯特·库尔提乌斯,为德国现代古典学家,文学批评家;译者单位:深圳绿洲国际学校)

[1]本文为1949年7月3日,作者在美国科罗拉多州阿思潘举办的歌德诞辰两百周年纪念大会(GoetheBiialvo)所做的讲演。

[2]《中国比较文学》杂志2008年第4期刊登了陈纳节译的这篇讲演,值此重译之际,全部译出。

[3]HenryAdams(1838—1918),美国记者、历史学家、小说家。以下注释均为中译者注。

[4]蒂克纳(GeeTior,1791—1871),美国西班牙语言文化专家,以其西班牙文学史和文学批评闻名于世。

[5]佩恩(enn,1644—1718),英国房地产商人、哲学家、北美英属殖民地宾夕法尼亚的创始人,推崇民主与宗教自由。

[6]时间为1147—1149年。

[7]孔德(Augustete,1798—1857),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

[9]罗吉尔·培根(RogerBa,约1214—1292),英国方济各会士、哲学家、炼金术士,被经院派尊为“可钦博士”(Doirabilis)。这里需要同Fran(1561—1626)区分开来。

[10]巴比伦流亡,又名巴比伦囚禁(BabylonianCaptivity)。公元前597—前538年,犹太王国两度被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ezzarⅡ)征服,公元前587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第二次进军巴勒斯坦,并且将犹太王国大批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掳往巴比伦。公元前538年波斯国王居鲁士灭巴比伦后,被囚掳的犹太人才获准返回家园。这段历史对犹太教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1309—1378年为阿维尼翁教廷期(AvignonPapacy)。期间,相继有七位教皇居住在阿维尼翁,而非罗马。随着教皇博尼法奇乌斯八世(BonifaceⅧ)与法王菲利普四世(PhilipⅣ)的矛盾爆发,而其继任者本笃十一世(BeⅪ)任职仅八个月便离世,1305年,走投无路的教皇选举会议(clave)最终选举了法国出身的克莱蒙五世(tⅤ)。新教皇拒绝到罗马赴任,而是留在了法国,并于1309年把教廷迁至法国阿维尼翁的教区(papalenclave)。67年后的1376年,额我略十一世(GregoryⅪ)放弃阿维尼翁,再次把教廷迁回罗马。历史上有时就把教廷迁离罗马的这段时期称为“教皇的巴比伦流亡”。

[11]1409—1449年,罗马天主教中,为加强大公会议制衡教皇权力而发起的运动。

[12]F。J。E。Raby,AHistoryof-Latiry,1927,p。405。

[13]即教皇。

[14]枢机主教纽曼和有福者纽曼(theBlessedJohnHenryNewman),为19世纪英国宗教史上的重要人物。

[15]Index,即IndexLibrorumProhibitorum(《禁书目录》),为天主教会所禁之书的索引。一般读者只可读修正的版本,仅特殊许可人士才能阅读原稿。

[16]薄伽丘是但丁研究专家,写过但丁的传记,1373年担任但丁讲座讲师。

[17]兰德(EdwardKennardRand,1871—1945),美国古典学家、中世纪专家。

[18]语出《哥林多后书》3:6。武加大译本作:“lítteraenimóccidit,Spíritusautemvivíficat。”

[19]沃德尔(MissHelenWaddell,1889—1965),爱尔兰诗人、翻译家、剧作家。

[20]见第五幕第一场;朱生豪译文。

[21]迦梨陀娑,公元5世纪左右的印度古典梵语诗人,著有《优哩婆湿》《沙恭达罗》等。

[22]Inf。,Ⅶ,121f。;黄国彬译文。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