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报道答案 > 第一 消息类新闻的写作(第3页)

第一 消息类新闻的写作(第3页)

写综合新闻要注意体现新闻价值,避免面面俱到,主次不分。作为动态性新闻,综合新闻也要有新闻由头,讲求报道时机。

5。简明新闻

简明新闻只告诉观众发生了什么事,不作具体介绍、说明,仅仅是简单地报道事实。

通常,简明新闻又称短讯、简讯。一条简明新闻只有15秒钟左右,只需几十个字。写作时,要用最简洁的语言将新闻事件概要地加以表述。

在电视上,处理简明新闻常常以成组的方式加以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经常报道一组简讯,以扩大节目信息容量。

简讯播出节奏快,写作就要紧凑,画面选择有代表性的主要几个镜头加以编辑。

一般情况下,头一天发生的较重大新闻已经在晚间报道后,第二天在其他节目中早间或午间再报道时,往往作简明新闻处理。一些不太重要的信息,或比较简单的信息,常常也用简明方式进行报道。

简明新闻有时仅有一句话,通常又叫一句话新闻,一句话新闻是最简练的新闻体裁。写一句话并不简单,既要准确清楚,又要言之有物。行之有效的办法是突出重要信息、最新动态。

6。新闻特写

电视新闻特写是把现实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给予“放大”和“再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新闻特写的取材必须是真实的,要尽可能讲求新鲜及时。

新闻特写在表现手法上是截取事件的一个片断,即事件的某一个**画面,给人以特别深刻印象。

新闻特写首先要求人物鲜明、事件逼真、有突出特征。

新闻特写可分为人物特写和事件特写,但报道人物往往离不开事件,报道事件往往离不开人,因此两者常常是交织在一起。

新闻特写没有固定长度限制,一般3~5分钟。特写,也没有固定不变的结构,但它重点表现场景或**画面,注意展示人物鲜明形象。

特写的侧重点是“再现”新闻事件,因此必须到现场拍摄、采访。人物表现要有突出特征,事物表现要紧扣主题。

特写中的采访插入以快速为主,提问力求精当准确、简短明了。

特写写作要详略得当。同文字新闻特写相比,电视新闻特写不要大段描写现场场景和人物形象,因为画面已经生动地“再现”了。

目前,我国电视界对特写的运用越来越多,但表现手法还不够完美。许多特写以大段采访问答结构全篇,缺少**画面。人物选择比较雷同,千人一面。采访提问比较简单,浅尝辄止。特写题材还比较局限,往往截取重大会议召开前后对代表的采访。邓小平逝世的报道过程中,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对目送遗体火化的群众的采访报道采用了特写体裁,其中抓拍到了一些**画面,但采访仍然比较雷同。

在国外,特写的体裁较早就得以运用。不过题材范围大多限定在轻松的选题。许多奇闻轶事通过特写展现,非常生动有趣。例如,美国的电视新闻特写大多用于社会新闻,安排在杂志性节目中播出。因此,风格比较轻松。表现元素除画面、解说、采访、同期声外,还利用音乐。

我国电视界对社会新闻中的奇闻轶事报道比较少。有时利用特写报道自然景观,如一场瑞雪、铁树开花。有时也报道人物,如气功老人、绝活表演等。

电视特写的发展是杂志型节目的出现而推动的。杂志型节目时间长,报道面广。许多轻松的栏目中需要大量的特写内容。例如,北京电视台曾播出的《信不信由你》节目中,有大量的内容是通过特写表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美国家庭滑稽录像》《电视精彩镜头集锦》等栏目都运用特写体裁或借鉴特写表现手法。

7。现场口头报道

现场口头报道是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手持话筒,将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向观众做口头叙述,电视口头报道还要通过拍摄展现现场动态和环境。

(1)广播现场口头报道

广播新闻的现场口头报道,是发挥广播优势的新闻报道方式。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一类的新闻不仅需要口头播报能力,同时也要记者进行写作构思。在多数情况下,记者要在现场将报道的要点用笔写下来,有时还要事先将报道的内容写下来。预知性的新闻,记者经常根据经验提前将稿件框架和大体内容写好,到现场再进行调整。

广播现场口头报道与录音报道有一定的共性,也有一定的区别。

我们知道常用的录音报道形式有下列几种: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特写、录音访问记、录音座谈会、实况录音剪辑以及录音讲话。

录音报道形式之间有一定的区别,但是有几种录音报道形式,互相之间是很难区别的。例如,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特写、录音访问记之间,就很难有明确的界限。广播现场口头报道和录音报道是有区别的。

区别就是现场正在进行的事件,以及口头报道的口头二字上。也就是说,口头报道是通过记者到现场去亲自口头向听众报告所见所闻。

而录音报道是不通过自己口头报道的,而是形成文字后再配音,然后合成。录音访问记里出现记者的声音,但它是以访问的形式出现。而口头报道是以报道新闻的形式出现。就像实况转播一样,在事件发生的现场,不经过录音就把实况音响播送出来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广播现场口头报道的采制比电视现场口头报道相对简单。

现场报道是最能反映广播记者的观察水平高低的一种手段。一个优秀的广播记者,往往能够随着事件的发生做即席现场报道。

下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布鲁斯·邓宁1975年对最后一批撤离南越的越南难民做的现场报道——

我们尽力迅速让他们登上飞机。他们正在往舷梯上爬。人群像潮水般涌过来,要想阻止他们是办不到的。一些人在舷梯上被挤倒。他们正在把十几个人送上飞机。他们……哦……被挡住了。又有十几个人跑过来,抓住舷梯。我们的飞机周围都是人群。我不知道我们怎样才能走出人群。

我们尽快地让人们登上飞机。妇女和儿童却被抛在后面。飞机四周都是带孩子的人,妇女们站在那儿,挤不上来,但是男人们却以最快的速度爬上舷梯。我们把三四个孩子和十几个妇女送上飞机,就是这么多。他们挤坏了舷梯的栏杆。飞机发动了,但人们仍在试图爬上舷梯。有些被摔在跑道上。在我们后面被抛下了一群人。飞机在加速,已经超重。机尾下垂,我们让人们到前面来。这架飞机将在最艰难的跑道上起飞——起飞了。我们,机舱里的男人在欢呼。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值得欢呼的事情。那些被抛在后面的数以千计的妇女和儿童本应被送上飞机。可是在飞机上的妇女和儿童却少得可怜。我们现在已经飞翔在空中。这是我在越南的最可怕的一次经历。

邓宁的这一现场报道是细心观察的结果。他的报道只需做一点编辑就能形成文字稿。他的叙述简洁生动,用短小易懂的句子口述而成,几乎没有使用什么形容词。但他对现场做了细心的观察。他描述、强调了重点:人群在争先恐后地涌向飞机的舷梯,妇女和儿童被抛在后面,危险的起飞,最后是上了飞机的男人们得意扬扬,对那些被抛在后面的妇女和儿童的处境不以为然。

从这则报道中,我们看到一个优秀的广播记者首先是一个出色的观察家,不论报道什么,你若想把自己培养成为训练有素的观察家,在你作现场报道或坐下来写稿前,你都会发现你已经完成了写作工作中最艰难的一部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