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种技巧仅仅是从众多提问实例中提炼概括出来的,并不能包括全部提问技巧。真正能够巧妙运用提问技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借鉴前人的经验并不断地开拓。
经验不足的记者采访不知从何着手,想到的问题往往是一般化。
解决的办法是:理清思路。
怎样理清思路呢?寻找差异、着眼变化、把握具体运动的客观对象。
下面分析一下《正大纵横》节目的“星光灿烂”栏目中对娱乐界明星张敏和奚秀兰的专访,从中可以学到一些有益的东西。
张敏专访的提问思路——
你是什么时候进入娱乐圈的?(信息)
你是公认的美女,可你为什么不参加选美?(观点、个性,同别人比较)
你拍过电影,也拍过电视,相比之下,更喜欢哪一样?(观点)
什么人对你的影响最大?(信息)
你是许多人的偶像、梦中情人,你的偶像是谁?(信息)
平时除了拍戏,都有什么消遣?(个性)
谈一谈你的家庭状况好吗?(信息)
将来还有什么理想?(信息)
奚秀兰专访的提问思路——
奚秀兰在歌坛已有22年,获奖无数……你是以参加歌唱比赛的形式进入娱乐圈的,是不是?(信息)
平时你总是喜爱唱普通话歌曲,是不是特别偏爱?(观点、个性,同别人比较)
现在许多人都谈论退休的问题,你在歌坛这么久,有没有感到厌倦?有没有想到退休呢?(观点、变化)
你是第一位被邀请到大陆演出的女歌星,还为熊猫和残疾人义演,当时的演出都很成功,请谈谈当时的情形。(信息,同别人比较)
我知道你有一位很爱你的丈夫,你们还是圈内的模范夫妻,可不可以谈谈你的家庭生活?(信息、个性)
对比分析——
从对张敏和奚秀兰专访的提问思路中,可以看到所有的问题都十分明白具体,针对人物的实际。
张敏是一个年轻的新秀,所以问及什么人对她影响最大,最后问她今后有什么理想。奚秀兰是一位有多年艺术生涯的明星,所以问及她对退休有什么想法,最后问现在的家庭生活情况。这些问题都是观众所关心的,同时也是新的信息。
涉及张敏的个性同奚秀兰个性的问题也是有很大区别的。例如问张敏喜欢拍电影还是电视;奚秀兰是否偏爱普通话歌曲。这些问题都是揭示人物的个性特色,比之泛泛而问“你有什么感受?”要高明得多。因为这些问题本身就已经为观众透露了一定的信息。
两个人物采访将问题、信息、观点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于问题具体把握了人物同别人相比之下的差异和变化,因而揭示了人物的个性。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问题中凡是涉及个人生活的部分口气都非常婉转。比如,问及张敏的选美和偶像,奚秀兰的退休和家庭生活,提问前都用社会上的公认看法作为铺垫,这样既表示了礼貌和尊重又得到了信息和观点。
3。多维性思维
创造性采访的特定含义是:创造性采访不仅引出信息,而且它允许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创造出一种采访对象单方面不能达到的理智水准。
记者在专访中怎样引出信息、交流信息并达到理智水准呢?
人物专访是问、听、看、想四者结合的有机采访活动,因此,记者只有进行多维性思维,才能达到上述水准。
其一,理智地提问。
要知道,是采访者的知识、洞察力和创造性想象力的形成、指引采访和建议应该采访什么题目,提出什么问题,成功的采访是那种忘记了摄像机和所有的一切,完全沉浸于谈话及所有的敏感的问题中。准确的提问基调有赖于记者辩证思维的思想方法;总体设计是否有的放矢在于记者对采访的人物事物的整体框架构思;提问方式运用能否自如灵活在于记者机智地选择,达到提问艺术外部形式与特定目的融合;提问技巧的发挥凭借记者积极主动的创造力而实现。
其二,聚精会神地听。
访问要求记者精神高度集中,全神贯注地倾听对方的回答。否则很容易发生致命的问题——没有听清访问对象说了些什么,什么重要,什么不清楚,什么不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