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心理与科学
——心理现象面面观
如果拿到下面这份描述,你会觉得有多少符合你呢?
你非常需要别人喜欢你,你也非常喜欢别人佩服你。外表上,你守纪律、受控制,而在内心里往往感到厌烦和没有安全感。你时常地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充满疑惑,不知道自己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你喜欢变化,对受约束和限制感到不满。你发现过于坦率和让别人了解你的一切是不明智的。有时你是外向的,和蔼可亲,容易交往;但有时你又是内向的,小心谨慎和沉默寡言。
这份描述能够说出你的个性特点吗?实际上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份描述很符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但考虑到你和他人的差异就很有问题了。上面的描述包含了人格维度的不同特点,如“有时你是外向的”“有时你又是内向的”,总是有正确的成分在里面。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一种知觉错误,即只关注与自己期望相符合的信息而忽略了其他的信息。这也是占星术这类伪心理学为大众所迷信的原因。所以尽管生活处处充满心理学,但我们应从科学的角度出发,通过严格的实证分析来了解复杂的心理现象。下面我们将同大家一起走进科学心理学的殿堂,探讨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个体心理
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主要包括认知、动机、情绪、人格和意识。
(一)认知
认知指人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心理活动,包括人的注意、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智力和创造力等。人类正是拥有了认知,才能接收外界的信息刺激,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判断,成为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物,创造着属于人类社会独有的文明。
1。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我们的环境中包含着大量的信息,不可能每一个信息我们都需要均等地对待,我们必须进行选择,排除那些无关的信息,选择那些对我们重要的信息。这一过程就是通过注意实现的。
2。感知觉
和日常生活中说的“跟着感觉走”不同,心理学中的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比如一个苹果,我们会通过眼睛发现它是红色的,通过鼻子闻出它的果香味,通过皮肤接触感受到它的硬度,通过舌头尝出它是酸甜的……这里的红色、果香味、硬度和酸甜就是感觉,它是一个简单的心理过程。我们必须对这些感觉进行组织,形成对事物的整体反映,这个过程我们称为知觉。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试图对知觉的对象予以解释,并用词来标志它。如看到图1-1时,我们很容易将这些墨点知觉为一只狗的形象。
3。记忆
还记得上一节我们让你回忆自己的高中时代吗?这个过程就是记忆。它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用信息加工论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记忆使我们在适应活动中,不必再经历学习的过程而直接利用经验来进行应对,这大大增强了我们适应的能力。但同时你也发现自己常常对某些事记忆模糊,甚至毫无印象,这就是遗忘现象。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Ebbinghaus)对遗忘有深入的研究,他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这提醒我们及时复习的重要性。
图1-1你觉得这是什么呢
4。想象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的两大基本特点。形象性是指想象处理的主要是直观生动的图形信息而不是抽象的词汇符号。新颖性是指想象产生的新形象不仅可以是过去未曾感知过的,还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或者不可能有的形象。想象具有重大作用,爱因斯坦就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使人类创造出经典的文学形象,也让人类最终可以像鸟儿一样飞向天空。
5。思维
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过程。思维会整合注意、感知觉、记忆等认知过程所加工的信息,通过概念形成、推理和问题解决等过程,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这与感知觉反映的事物的外在属性不同,就如看到喜鹊和蝙蝠,我们的感知觉会将二者归为一类,因为它们都会飞;但思维告诉我们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是鸟类,另一个则是哺乳动物。
6。智力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评价“你好聪明啊”,或是“你真的很笨”,而关于“聪明”与“笨”,心理学用术语“智力”来界定。智力是人类各种不同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它是个人有目的地活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对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每个人的智力不尽相同,这不仅体现在不同的智商水平上,也体现在不同的优势智力上。智力还分优势与不足?当然,加德纳(Hardner)认为人有8种智力,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优势智力,即“天生我材必有用”。
7。创造力
创造力是大家普遍尊崇的一种能力,它是指能够制造出某种独特的、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是不是只有天才才具有创造力?其实不然,研究发现具有中等智力以上的人都可能有高创造力的潜能,而人格才是决定创造力的关键。加德纳(1993)对此进行了总结:首先是冒险的精神,高创造力的人往往会主动探索一些人类未知的领域;其次是知识的储备,高创造力的人在所探索的领域中通常具有多年的专业知识储备;最后是内在动机驱动的特征,高创造力的人会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中得到快乐和满足。
表1-1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二)动机和情绪
我们饿了就会去寻找食物,渴了要喝水;高兴时行动积极,郁闷了宁愿一个人待在家里生气。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心理体验,是人受自己动机和情绪影响的表现。
1。动机
生活中常有“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这是因为人们在时间充裕时缺乏行动的内部动力,即动机。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内部条件,如人口渴时,喝水的需要推动人们找水来满足需要,此时喝水的需要就成为找水行为的动机。但有时我们并无喝水的需要,如在逛超市的时候你看到有正在促销的饮料就买了一瓶,此时外在刺激(促销)成为引起行为的原因,我们称这个外在刺激为诱因,它是动机产生的外部条件。
2。情绪
情绪是以生理唤醒水平、面部表情、姿势和主观感觉的变化为特征的某种状态,它和需要关系紧密。就比如,当一个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他们会产生悲伤情绪;而如果他们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情绪的发生有其生理基础,传统上认为边缘系统是情绪的关键脑区,而且大脑活动的记录表明右半球在识别他人情绪时起主导作用。认知因素在人的情绪反应中起主要作用,我们习惯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样的话来安慰那些遭遇了不幸的人,即试图通过改变认知来调整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