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传媒就业与职业发展的关系 > 第二 职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第2页)

第二 职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第2页)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

随着企业的发展,员工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特别是现在很多国内的企业引入国际流行精密生产流程后,对员工工作提出了更为苛刻和精准的要求,同时对员工的心理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愿招聘一个承受能力低、影响工作进程的员工。

根据有关职业能力测评结果,当代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对挫折的承受力低、人际交往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弱、自我意识不成熟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求职的动机和工作后的表现。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很多大学毕业生在面临就业的时候,更倾向于希望永远待在学校里,躲避就业,这大都是对就业压力的恐惧造成的。因为就业压力形成心理疾病,又因为心理疾病而使得自己的才能不能充分发挥,导致工作表现不佳,甚至找不到工作,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恶性循环。大学生一定要警惕自己的亚健康心理状态。

所以,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来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下面介绍几种方式以供参考。

1。多掌握些心理调节的技巧

可以通过报刊、互联网上的小游戏等,找到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技能,这些简单的心理游戏和技巧对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形成能起到预防的作用。我们不妨在自己心烦意乱或者闲暇之余去了解一下、尝试一下,帮助自己走出心理困境。

2。塑造完整的人格

俗话说,一个人不可能完美,但可以完整。任何一个人,其性格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这些缺陷如果平时不加注意,很容易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心理问题。但正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密切交往很多时候能弥补个人性格上的缺陷,因为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学习别人的性格优点来改正自己的性格缺点。所以应该广泛地交友,并学习每个人身上的优点,从他人身上学到的越多,精神就能越加完整、越加健康。

3。学会自我调节

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是保证心理健康的主要手段之一,简单地说就是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通过合理的手段发泄情绪,让心情恢复愉快。自我调节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参加体育锻炼、找朋友倾诉等,因人而异,每个人都要寻找到自己的一种方式,相信一定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4。培养自己的爱好

培养健康的业余爱好是避免心理亚健康的一种良好的方法。当一个人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内心的充实感能够加强,能冲释心中的不快。爱好可以是听听音乐、看看书,或者是和朋友一起进行户外运动等,总之是能令自己感到愉快和放松的事情。爱好越多,生活就能越快乐。

(四)团队协作精神

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是每一个企业都非常注重的素质。它需要员工在工作中处处以大局为重,同事之间能够畅通无阻地进行沟通、合作,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大学生在进入企业以后,首先要想方设法地融入这个团队,了解并熟悉这个团队的文化和规章制度,并接受这个团队的价值观念,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职责。

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可以靠参加学校团学组织和学生社团来培养。团学组织是微观的社会,参加团学组织是步入社会前最好的锻炼。在团学组织中,可以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但更重要的是,要做一个诚心诚意的服务者和志愿者,并且在此过程中要做好老师和同学之间沟通桥梁的角色。让自己积极参加学校的团学活动,为自己找一个“不用付学费”的学习机会,也为自己搭建一个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的平台。

(五)适应社会的能力

现在很多企业在招聘时对应届毕业生表示出冷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和社会经验,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大学里运行的规则和社会上有很大的不同。这种环境的隔离,往往使得“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思维日趋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很多应届大学毕业生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就适应不了工作的强度和公司的规章制度,急于跳槽,结果换来换去始终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单位。很多刚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不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不愿意从底层做起,不满现在的工作待遇,不愿做具体细致的工作,不能吃苦。而用人单位更愿意招聘工作任劳任怨,为人处世毕恭毕敬,人品诚实可靠的员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招聘要求和很多心高气傲的大学毕业生自我期望值截然不同。为此,大学生必须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基本上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只有通过不断地接触社会来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同时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来适应社会环境。一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其综合素质的反映,适应能力的强弱是与他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活动能力、创造能力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一个素质较高、各方面能力强的大学生走上社会后,很快就能适应环境、适应工作,即使在比较困难和比较差的环境里,也能积极转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好的成绩。

二、大学生应积极提升自己以满足职业要求

不同职业有不同的要求,对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来说,能否很好满足和适应职业的要求是能否成功入职的最重要因素。那么,大学生该如何满足和适应职业的要求呢?

(一)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是前提条件

第一,大学毕业生要在进入职场前进行准确的自我认识。职业选择理论认为,每种职业对就业者的能力、兴趣等特性都有不同的要求,而每个人的特性又是可以进行具体测量的,因而只要将测试结果与职业要求相对照,就可以判断一个人未来的就职方向。因此,要通过及时地了解自己及自己所感兴趣的职业,及早地为自己的职业选择作出合理的定位。第二,积极培养职业角色适应能力和竞争意识。大学生在毕业之前要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为日后就业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与实践基础。大学生通常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与社会接触,拓宽视野,培养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亲切感,锻炼自己的胆识和技能,这些都是未来职场中非常重要的素质。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大学毕业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能直接应用于具体职业的比例并不高,还有许多其他知识需要自己不断补充。如果大学毕业生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形成了博专相融的知识结构,那么将来需要补充的知识就会相应地减少,而且因为有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自学能力,即便需要充实某些学科的知识,其掌握的速度也快于知识面狭窄的大学生。这样的大学生职业适应性就强,职业竞争能力自然也高。第三,要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由传统文化以及社会评价系统形成职业的社会地位,是影响大学毕业生进行职业选择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经济结构的快速转型,这些因素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原来的职业社会地位序列正在发生变化,并逐渐被新的地位序列所取代,从而与大学毕业生观念中的价值取向不协调。因此,大学毕业生要接受社会现实,尽早修正原先的职业价值取向,使其与社会现状保持协调。具体来说,要有远大的理想观、正确的苦乐观、现实的地位观和客观的待遇观。第四,培养适应于将来职业角色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这是提高大学生满足和适应职业要求的基础。

(二)构建与拓展社会支持网络是重要途径

第一,我国政府一直在积极构建与拓展政策对大学毕业生的支持网络。各级政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在政策上给予了倾斜,在努力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的同时,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竞争的平台,已经构建并在不断完善以就业为核心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各级政府创造各种条件,把大学生就业纳入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范围,力争建立公平、竞争、择优、统一有序的就业制度、机制和服务体系,积极搭建了大学生就业公共信息平台,为聘、求双方提供信息支持,努力解决大学生就业信息不对称、机会不均等的问题。同时也出台了一些鼓励人才合理流动的相关政策,不断消除不合理的限制大学毕业生自由就业的歧视性政策或户籍、性别、身高、相貌等方面的限制条件,保护了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大学生就业。

第二,我国政府也一直在积极构建与拓展社区对大学毕业生的支持网络。长期以来,人们得到的帮助和支持主要来自家庭家族支持网络和单位支持网络,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人们家庭家族观念的淡化,家庭家族支持网络和单位支持网络的社会支持作用日渐减弱,而社区支持网络正在逐步建立,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增强。城市社区中已经逐步建立了由基层政府或其派出机构(街道)、警察(派出所)、群众性团体(妇联、青年团等)、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居委会)、专业机构(医院、社会工作、心理咨询、婚姻辅导等)和街坊邻里等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社区生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社会支持救助网络。这一网络是建立在居民居住的社区之中,而且是由不同性质的多种组织和人群构成,具有一定的威信和权威。这些网络的建设使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享受到了更多的公共服务、社会福利,对于树立他们的社区主体意识、协作意识,增强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促进社区的融合,进而提升其社会适应性特别是职业的满足度和适应性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我国政府也一直在积极构建与拓展就业单位的支持网络。各用人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消除各种形式的歧视,切实保障刚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同时倡导人文关怀,为新员工提供精神支持。单位要重视大学毕业生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为其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并且丰富他们的娱乐文化生活。同时要尊重并听取新员工的合理建议和意见,关心他们的疾苦,要以直接物质捐助、赞助等形式向贫困新员工提供无偿支持,为他们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心理环境,增强其单位的归属感,从而提高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性水平。

复习思考题

1。当代雕塑家潘鹤的雕塑力作《自我完善》:一块竖立的大理石上,一位少女上半身的精美雕像已经凿出,下半身仍与未经雕琢的大理石浑然一体;她右手举锤,左手持凿,继续在雕琢自己的躯体……请你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2。“我该具备怎样的职业素质?”要求写出5条最能反映自己想法和风格的答案。

活动设计

当你声称自己已经具备某种素质的时候,你的同学们马上想让你证明一下,你必须提供你的成就经历来支持你拥有某种素质。下面回顾你的过去,写出3~4个你认为最重要的成就经历,这些成就经历来自你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生活经历、活动经历、学习中的奖励和回报等。每一项成就经历取一个名字,然后写出尽量多的细节。要写出时间、地点以及发生的事情,你是如何做的,为什么这么做,还要描述当时你对这段经历的感受以及从中学到什么。详细描述完你的成就经历后,自己再重新读一遍,圈出你从中拥有的能力和所具备的素质,并在纸上列出来。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