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职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
名人名言
我们要求阿里巴巴的员工诚信,要有学习能力、乐观精神和拥抱变化的态度!
——马云
案例
小梅现在是公司的“签单明星”,前年,广交会上她从中东一家公司手里拿下了一张50万元人民币的合同;去年,她搞定了菲律宾某公司长期合作项目的协议和泰国某公司几十万元的合同两笔大单子;在被称为“经济寒冬”的2009年,她仍然为公司拿到了数十万元的合同。而在五年前,她只是一个怀揣着中专文凭的小姑娘,从宁波来到上海。
刚来上海的时候,受学历和能力限制,小梅每天做的事只是与工厂方面联系联系。看着外贸业务员陪着客户跑进跑出,然后带回来一张张动辄几十万元的合同,她只能在一旁羡慕。200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听同事说起某大学,带着好奇与梦想,她走进了学校的大门,报读了英语专业。
通过学习,小梅的底气足了,英语会话能力大大提高,给她带来了升职的机会。一次,在广交会上,一个老外向她询问业务,她壮着胆子跟客人攀谈了起来,从一般的问候说到公司的产品,她越说越流畅。这个场景让她的老板对她刮目相看。事后问她外语是哪里学的,怎么说得这么好。小梅告诉他自己是某大学的学生,英语是在学校学的。老板点了点头,从那以后她就从一个普通的单证员变成了从前自己羡慕的外贸业务员,也开始把订单一张张往公司里带。三年来,她与德国、波兰、爱尔兰、巴拿马等国家的公司谈判、累计签订的合同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于是,她在公司赢得了“谈判专家”的称号。
大学生的素质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基础。
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不同,但不管从事何种职业,总有一些素质、知识能力是共性的,这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根据职业的要求,构建合理的知识能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备将来工作。
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首先要弄清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然后针对这些要求不断地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本领,提高自身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
大学生的素质构成,从高等教育角度看,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它所着眼的不仅是学生现在或将来一个时期的需要,而且是学生终身受用的素质养成;不仅是学生今后的谋生素质,而且是学生全面素质的养成,特别是人文素质的养成,这已超出了功利的价值追求。从对象上看,它着眼于全体学生的成才,而不仅仅是少数人的成才。
大学生素质的核心是创新。创新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性格体现,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一个人的成才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非智力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哈佛大学研究表明,人生成就至多只有20%归诸智商,80%则受其他因素影响,如意志力、自信心、控制情绪、人际关系、团队精神、自我激励、思考方法等。一个人的素质,学历和专业知识只是容易被人看到的一小部分,而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是责任感、价值观、毅力、协作能力等。1999年,世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针对21世纪人才素质,调查了数十位著名跨国公司总裁,他们特别强调的素质是责任心、主动性、创造性、灵活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性的发展程度与其所持的世界观、人生哲学、生活方式、伦理准则、思维模式高度相关,是其综合素质的体现。他们不是用过去规定今天,而是用未来规划今天。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对个人素质越发看重。以往企业或者机构取得的发展,主要依靠劳动力的投入以及革新生产技术和生产条件,他们通过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取得了丰厚的利润,通过改进生产技术,也提高了生产效益。但是,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形势,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利益碰撞,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纷纷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不仅仅只注重劳动力的投入,也不仅仅在不断地研究高新尖端产品以及改革生产技术,更重要的是,企业也越来越注重对人才的应用。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才!人才又是什么?人才就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任何企业或者机构在选人、用人的时候,都不会忽视素质的价值,因为素质是完成一切工作、创造效益的基础。当今的社会究竟需要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先看看用人单位的回答。
北大青鸟人力资源部副总这样说过:企业要求的人才不是应试人才,而是做事人才。
华为人事部的工作人员说:我们不苛求名校和专业对口,只要学生综合素质好,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强,遇到问题能及时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能及时调动自己的能力和所学的知识,迅速制定出可操作的方案,同样受欢迎。
法国达飞轮船公司驻杭办事处工作人员说:我们特别欣赏有团队精神的员工,因为在公司的任何一个项目运作过程中,如果有一个员工在一个环节上出现问题,将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程。
虽然以上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各有不同,但有很多因素是相同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是每个大学生走出校门首先要具备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通常包括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根据自身条件制定自我职业规划的能力以及独立面对各种困难的能力。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并不值得我们过分去关注。但事实却表明,当今的大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当今很多企业之所以都强调人才的工作经验,常常是由于大学生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常常会对手边的工作不知所措,稍微遇到一点困难就向同事和上司请教,导致自己甚至整个团队效率低下,这也是当今大学生缺乏独立完成工作能力所造成的。
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求大学生具备独立精神,具体的可以表现为对自己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也可以表现为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能使我们在面对困难时更快地作出反应,不至于不知所措而向别人求助。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在平常生活中形成的。如果在大学阶段,生活上习惯于依赖父母,学习上习惯于依赖老师,人际交往上习惯于依赖同学,那么就很难具备独立的精神。所以我们希望每位大学生从现在开始,就能学会依靠自己来解决问题,每当你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好一道难题,你会发现自己成熟得更快了。
(二)学习能力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企业愿意招聘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员工,同时学习能力强也能为今后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学习能力一般包括对新知识的掌握和工作上的创新精神。
要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很多大学生认为工作后学习就不再重要,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相对于工作,学习才是伴随我们成长的终身事业,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如不培养自己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思想和知识会跟不上时代进步的步伐,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第二,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学生在入职后,工作环境不同于学校,时间上不再像学生时代那样宽松,也不会有老师和同学的帮忙,工作上的压力可能使自己不能平静下来学习。所以,培养一种适合自己的高效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第三,要培养坚持学习的习惯。学习需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当然在工作岗位上保持这种状态非常难,工作后,很多学生会有很多逃避学习的借口和理由,比如说时间不够用,工作太繁忙太累,周围的环境太嘈杂等。其实只要坚信学习的重要性,坚信自己一定能持之以恒,那就比别人多了一些竞争的资本。
第四,要学会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工作中学习不同于课本学习,很多情况没有教科书作为参考和模板。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虚心地向周围的同事学习。看到公司销售骨干出色的交际能力,看到自己上司卓越的领导能力,都可以通过学习,把这些别人的优点转化为自己的优势。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难免心高气傲,自命不凡,但要明白看起来最弱的人身上也有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点。向周围的同事学习,是获得成长的一条捷径。
总之,要记得一点,世界上没有人是天才,一切能力都需要通过我们的不断学习来达到。天才只不过比常人更懂得坚持和努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