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述题
1。论述当今社会存在的信息爆炸和信息匮乏现象
在信息社会,人们在冷静地观察与思考中,发现大众传播中的传受不均衡状况导致了现代社会的信息爆炸和信息匮乏。
(1)信息爆炸
美国信息学家认为,信息爆炸是人类处理信息的手段日益先进的结果,信息爆炸的表现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
①新闻信息飞速增加。如今,很多国家都加大了对各种大众媒介的扩建力度,形成了陆海空交织、声字像并举的立体化、全方位的新闻信息传播格局,大大加大了新闻信息量。
②娱乐信息急剧攀升。大众媒介主要被用于娱乐所占有的百分比大得惊人。娱乐信息借助大众媒介的强力传播遍布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大众的每根神经,不仅大量的录像片、录音带、CD、VCD、MP3、MP4、流行歌曲、流行小说等源源不断地流向家庭,就连那些最严肃的新闻报道、政治演说、群众集会,我们也会看到娱乐信息包蕴其中,甚至麦克风前声音甜、软、轻、柔、绵的播音员和摄像机前十分性感的俊男俏女,也无不是在竭尽全力以富有**力的声音和形体向人们传播某种娱乐信息。
③广告信息铺天盖地。广告是一种全球现象,它们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既令人生厌,又挥之不去。面对铺天盖地的广告信息,受众的精神已经疲惫,情绪也已变坏,不仅接收效果日益下降,而且也有相当多的人对广告的可信度持怀疑态度。
④科技信息飞速递增。这在发达国家尤为明显。科技信息的快速增长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数量增长快,特别是科学论文和发明成果的数量。二是新陈代谢快,文献老化和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三是文献信息增长快,各类科研、教学和传播机构的实验数据、调查数据、文献数据和产品数据等数据库铺天盖地。
信息爆炸的后果:信息爆炸既是人们对当代社会大量出现并加速增长的各种信息现象的一种形象化描述,也是人们对信息在单位空间内的急剧增加和剧烈反应可能对媒介生态造成巨大破坏的担忧。信息爆炸的后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信息泛滥。据日本《信息流通调查报告》估计,人类标准供给信息量每10年约增加4倍,而个人消费量几乎没有大的变化。如此日积月累,过剩的信息必然堆积如山,最终会造成信息“雪崩”、信息洪水,危害社会和人类自身。另外,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劳伦兹在《文明人的八大危机》中对此也做过分析。
②信息超载。这是指社会信息量超过个人或系统能力所能接收、处理或有效利用并导致故障的状况。
③信息浪费。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人类应该很好地开发和利用,但由于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被大量的无用信息所淹没,求知的人不得不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对待信息洪水,这种大海捞针式搜寻的结果是,经常无奈地让一些有用信息与大量无用信息一起从身旁流过,从而造成了信息浪费。信息内容的支离破碎、凌乱不堪构成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伤害。
④信息疾病。面对极度膨胀的信息量,人们受到信息爆炸、信息超载、混沌信息空间和数据过剩所造成的巨大心理压力,引发了一系列信息疾病:有的手忙脚乱,焦急不安,情绪暴躁;有的消极被动,精神麻木,智力退化;还有的自我封闭,残酷冷漠,心理变态。
(2)信息匮乏
所谓信息匮乏是指大宗媒介提供的巨量信息中严重缺乏受众所需要的“有价值的”、“能了解事情真相的”、“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信息匮乏是信息爆炸的伴生现象,也是信息爆炸的负面效果。它主要表现为:
①真相信息匮乏。在传媒产品生产周期越来越短的情况下,大众传播者往往乐于采集、传播那些显性的浅层次的表象信息,特别是“引人注目”的事件,而不愿深挖隐藏在这类事件后面的深层次原因和社会背景,而这往往是人们所想了解的真相。还有就是与受众工作、生活有关的各种真相信息十分缺乏。
②重要信息匮乏。着眼于经济效益的媒介,它们日益重视的是具有巨大市场价值的共同信息。所以,共同信息同质化和爆炸化只会导致重要信息日益匮乏,因为重要信息没有多少市场价值。
③知识信息匮乏。从总体上看,知识供应总量一直在逐步增长,特别是现代科技知识更是增长迅猛。但是它们既没有一般信息增长的速度快,也没有一般信息供应的数量大,而社会科学知识增长一直委靡不振。有时即使知识的总量增长了,但是,往往是表面的虚假的繁荣,真正的真理性知识并不多。
信息匮乏的原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人的惰性。职业传播者要生产、搜集、获取真相信息、重要信息、知识信息、思想信息等,就必须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要付出较多的代价和成本,而搜集显性信息、表象信息、共同信息、一般信息,不仅省时省力省钱,而且容易得到好处。一般受众要吸收、消化书籍和报刊上的知识信息、深层信息和思想信息,不仅需要一定的文化程度,而且也费时费力。相反,听广播、看电视对受众的文化程度则无特殊要求,也不费力费脑。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惰性心理很容易趋向于做省时省力的选择。
②市场取向。市场历来是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指挥棒。一般来讲,共同信息、表象信息、一般信息能满足多数受众的当前需求,较有市场价值,容易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往往是媒介生产和营销的主要市场取向。只要采用赚钱至上的市场取向,就会导致信息爆炸与信息匮乏的双重负面效果。
③传受失衡。大众传媒的设备日益现代化、集群化、高速化,媒介机构日益增多,队伍日益庞大,专业分工日益精细。而作为接收信息一方的受众,不仅是以个体来面对庞大的传媒,而且其接收信息的装置也远远落后于传媒的各种装置,甚至就是这样相对落后的接收装置,还是依据传媒的意愿而不是受众的需要设计制造的。在大众传媒完全主导信息的生产、经营甚至接收的情况下,广大受众所能做的只是打开开关,等待信息的涌入,消极地选看那些不十分讨厌的内容。置于信息洪水中的受众,想寻找重要的有用的知识性、思想性信息已变得十分困难。
(邵培仁)
2。试述信息污染与信息侵略现象
当我们热烈拥吻信息文明和享受信息佳肴时,信息污染又成了一杯并非“自酿的苦酒”,媒介强国凭借大众传播上的优势强行倾倒信息又会演化成类似于军事入侵的信息侵略,从而对人类社会构成危害。
首先是信息污染,这是精神世界里的垃圾。
信息污染是指媒介信息中混入了有害性、欺骗性、误导性信息元素,或者媒介信息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的信息元素超过传播标准或道德底线,对传播生态、信息资源以及人类身心健康造成破坏、损害或其他不良影响。从更深层次讲,信息污染也是对有利、有用信息传播、接收、处理和使用的干扰,直接影响有利、有用信息传播的速度与效率,增加了人们对信息筛选、判断、甄别的难度,从而也降低了准确使用有利、有用信息的效果。
(1)信息污染的表现
信息污染已成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社会公害。信息污染主要包括以下三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