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收听歌曲窗外 > 瓦格纳笔下的终极女性(第1页)

瓦格纳笔下的终极女性(第1页)

瓦格纳笔下的“终极”女性

我没有读过瓦格纳所写《论人性中的女性》一书。这是瓦格纳自1882年7月26日《帕西法尔》首演到1883年2月13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威尼斯去世的半年多时间里潜心完成的最后作品。这部文字的作品是否完成我也不得而知。只是我想,瓦格纳在其毕生创作的音乐作品里,写了那么多的女性,他还意犹未尽?

都说战争和爱情是一切艺术品表现和刻画的两大主题。瓦格纳自然无法也不会例外。曾读过这么一句描述巴赫的话:他不停地写音乐,也不停地生孩子(指他的孩子多达十数个)。那么我想,这么来描述瓦格纳也算属实。那就是:他不停地写音乐,也不停地恋爱。

听瓦格纳乐剧二十多年,不断感受瓦格纳作品中对女性的塑造和描绘,最终觉得有三位女性,可以称作是瓦格纳笔下的“终极”女性。

布伦希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

布伦希尔德无疑是承载着瓦格纳最多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浪漫主义情怀的女性。

《尼伯龙根的指环》是欧洲歌剧史乃至欧洲音乐史上,甚至可以说是欧洲艺术史上最伟大的宏篇巨制之一,是人类艺术创造的奇迹,是不朽的精神丰碑。“指环”中写到的女性角色,在全剧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就有二十多个,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布伦希尔德。

布伦希尔德是众神之王沃坦与大地之神爱尔达的九个女儿——即九个女武神——中最小、武艺最高强的女武神,也是父王最宠爱的女儿。布伦希尔德一出场(《女武神》第三幕第一场),便是一副女英雄的装束打扮:身披铠甲,手持盾牌和长矛。

父王沃坦指示布伦希尔德准备迎接战斗,并要她确保齐格蒙德在与洪丁的决斗中获胜,还得负责“打扫战场”。在高亢激昂的、女武神标志性的Hojotoho!Hojotoho!的呼喊声中,布伦希尔德告诉父亲,你的妻子弗丽卡正在气冲冲地往这儿赶,估计会有一场架要吵。我宁愿参加男人们的战斗,也不愿意夹在你们两个中间。于是布伦希尔德离去。

再次上场是在《女武神》第二幕第三场。沃坦与其妻、契约与婚姻之神弗丽卡,为齐格蒙德与洪丁的决斗之事大吵一架,最终以沃坦的“投降”而告结束。沃坦心事重重,因为他起誓在齐格蒙德与洪丁的决斗中,放弃对齐格蒙德的保护,这就意味着齐格蒙德——尘世女子为他所生的儿子——必死无疑。

布伦希尔德看出了父王的不快,就追问父亲缘由。沃坦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告诉了布伦希尔德,并要求布伦希尔德也遵从弗丽卡的意志,在决斗中放弃对齐格蒙德的保护。布伦希尔德竭力劝阻父亲收回对弗丽卡的承诺,而遵从自己内心对齐格蒙德——魏尔宗人——的爱,但被沃坦拒绝。

布伦希尔德因被齐格蒙德与齐格琳德的爱所震撼,决定违背父愿帮助齐格蒙德。但是在决斗中,沃坦出手将齐格蒙德的剑击碎,而致齐格蒙德被洪丁杀死。沃坦还不罢休,他不能容忍布伦希尔德对自己的背叛,因此严厉惩罚了布伦希尔德:剥夺她的神格,把她贬为凡人。令她昏睡于山岩之上,只要有男人路过吻醒她,便可娶她为妻。

长久以来,我一直非常喜欢沃坦在《女武神》里的最后那段“告别”。这不仅是因为我非常喜欢低男中音的唱段——这段唱实在是太好听了——还因为唱的是父女的离别,所以每次听都很感动,而把前面布伦希尔德大段大段的唱段只作为是离别的铺垫。虽然也听得烂熟,但是好像只是在为了“等”到那段“最后的离别”。

直到有一天,我仔细看了巴伦博伊姆1992年拜罗伊特瓦格纳歌剧节版的《女武神》,仔细听了“离别”之前的所有“铺垫”,突然感觉到,“离别”只是“果”,而前面那些“铺垫”,却是“因”。没有“因”,“果”就不成立。于是,对布伦希尔德那些唱段的感动,全然超过了最后那段“离别”。布伦希尔德,是这里,是全部的《女武神》,乃至全部“指环”的真正主角!

布伦希尔德出现在“指环”第三部《齐格弗里德》里,是第三幕第三场,即全剧的最后部分。她被齐格弗里德吻醒,与齐格弗里德相爱。这部分是“指环”第四部《众神的黄昏》的序幕。

《众神的黄昏》讲述的是齐格弗里德与布伦希尔德的故事,主题虽是“齐格弗里德之死”,主角却是布伦希尔德。布伦希尔德因为感动于真正的爱而触犯了沃坦,被剥夺了神力,成为凡间女子。而齐格弗里德正是“源自”布伦希尔德对沃坦的触犯。没有她对齐格琳德的救助,就没有齐格弗里德。可以说,布伦希尔德正是为了齐格弗里德而失去了神力。

齐格弗里德因为被哈根设计,喝了健忘水,背弃了与布伦希尔德的爱。布伦希尔德不知道真情,对齐格弗里德的背叛——抢走指环,向古特鲁妮示爱,把她掳来与巩特尔成亲——怒不可遏,于是参与哈根和阿尔伯利希谋害齐格弗里德的阴谋。布伦希尔德说出了齐格弗里德的致命弱点,致使齐格弗里德死于哈根的长矛。布伦希尔德复仇了!但最终布伦希尔德知道了真相!于是,她再次燃起了对齐格弗里德的爱,决意追随他而去。而在追随齐格弗里德之前,还要完成一件伟大的使命:把象征权力与贪欲的指环,还给莱茵河的仙女,让权力与贪欲永沉水底;把象征诸神统治的瓦尔哈拉天宫,连同诸神,焚烧殆尽,创建出崭新的、以人间之爱取代贪婪的时代。

布伦希尔德是瓦格纳创造出的一位最吃重的女性角色。能够担纲演唱布伦希尔德的女高音,必是一位“超级”的、“超凡”的女歌手,一位与瓦格纳、与布伦希尔德在精神上息息相通的女歌手;必是把歌唱“忘”在脑后,把声音彻底融入乐队,融入剧情,融入瓦格纳营造出的境界之中。

对瓦格纳歌剧的演绎,经过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孕育和发展,再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杀戮,于1951年到1970年这20年间,达到巅峰。我觉得,自1951年战后第一届拜罗伊特瓦格纳歌剧节始,至1970年拜罗伊特瓦格纳歌剧节后尼尔森告别拜罗伊特、维兰·瓦格纳去世为终,这一终结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就聆听而言,这20年是瓦格纳歌剧演绎的最好时期。群星灿烂,伟大的演绎层出不穷。

我最喜欢的以演唱布伦希尔德著称的歌唱家有两位。很有意思的是,她俩不仅以演唱瓦格纳作品著称,而且都是瑞典人;而且,竟然她俩的生卒年都相同(1918—2006)。但要是以艺术生涯论,她俩却分属一个时代的两端。这些在上一篇谈论《女武神》录音的短文里已经提到,这里就不再重复了。只想说,弗拉格斯塔的确伟大,她演唱的布伦希尔德我也很喜欢,但是相比起来,我更喜欢瓦尔内和尼尔森。用一句话来形容她们各自演绎瓦格纳的特点,似乎可以这么说:弗拉格斯塔温暖;瓦尔内高贵;尼尔森冷艳。

伊索尔德(《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如果让我在所有以爱和爱情为题材的歌剧作品中选出最喜欢的,那毫无疑问我会选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原因简单,我把伊索尔德在终场的那段“爱之死”的译文抄录如下:

他的微笑

多么温柔,

他的眼神

多么甜蜜。

朋友,你看到了吗?

你没看到?

他的目光,灼热而明亮,

闪烁在苍穹之上,

似有繁星闪烁在他的周围?

你没看到?

他的心,伴随着脉搏的律动,

多么高贵,

多么勇敢,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