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报纸编辑学教程pdf > 第五 稿件选择注意与失误纠偏(第2页)

第五 稿件选择注意与失误纠偏(第2页)

【文字更正】

1。6月15日A28版《众主力休战,西热力江挑大梁》(校对:吴限,编辑:韩双明)一文,第2栏第2段第1行及第5行中的“双发”均应为“双方”。

2。6月15日C07版《百年沧桑,追访袁氏一脉》(校对:李铭编辑:吴永熹)一文,照片注释第9行中的“大女儿子”应为“大儿子”。

本报谨就以上错误和疏漏向读者和相关单位、人士致歉。

挑错热线:010-67106710

第三,保障受众的表达权。如今,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和勃兴,已经融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些基本权利包括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这些权利落实到公共传媒领域,除了要迅速、真实、全面地公开新闻信息,还有媒体和受众之间的制度性的沟通互动,形成一种“开门办报”的格局,保障受众的参与权、表达权。媒体公开认错纠错,尤其是受众的挑错被媒体采纳发表,无疑是在体现受众的表达权,同时也是对受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保障。虽然现阶段法律没有规定媒体这样的义务和要求,一些媒体也没有认识到如何面对与保障公众的这些权利,但具有现代传播意识的媒体,应当主动这样去实践,满足受众的这些权利。同时,新闻媒体还可以公布举报电话与信箱,鼓励受众举报假新闻和造假者。事实证明,这种方式不仅能加大社会各界对新闻媒体的监督,使新闻工作者严格要求自己,促进媒体业本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如《新京报》每天在第2版公开报纸前一天出现的差错,也在表明这点。

第四,缓解后续的被动麻烦。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由于媒体对自己的过失公开进行了纠正,一方面向社会表示了知错改错、挽回影响的决心,在舆论上赢得了一定的主动。另一方面,也使得当事人由于报道出现的差错而遭受的伤害减少到了最低程度,往往能取得当事人的谅解,可缓解可能引起的麻烦。即便在后续纠纷乃至作为被告对簿公堂,在法律诉讼中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部分责任。因为有了这样主动更正、公开致歉和严肃问责,报纸出现的差错会取得当事人的谅解,如前面提到《经济观察报》就刊登的一篇失实报道做出的致歉声明。

(二)怎样表现纠错

报纸的内容出现失误情况,有的是采访对象提供的材料有不准确的,有的是稿件作者本身的某处疏忽,有的编辑在修改稿件或编排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什么地方有错就什么地方检讨,不回避,不夸大,不缩小,通常采用下面几种方式。

第一种是临时性的纠正方式,即媒体对于某一有误的具体内容进行纠正。其主要形式有“来函照登”、“更正声明”、“更正与致歉”等形式,主要就当时涉及的人名、地名、单位、职务、数据、概念、观点以及文字语法等差错进行纠正,这种形式运用较多。如新华社以《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题,全文刊发了时任总理温家宝在北京市第35中学的听课感受和在座谈会上的讲话。新闻稿件中温家宝对所听5堂课的感受都作了详细讲述,提到“对学生的回答,老师应因势利导,问他看过多少种岩石,知道名字吗?老师就可以讲岩石的分类:沉积岩、岩浆岩、火山岩”。稿件播发后的第二天,温家宝写信给新华社更正说:“贵社昨天播发我的一文,其中岩石学的分类,应为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变质岩,特此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新华社当即将更正连同温家宝的手迹在次日播发,这几句朴实而真挚的更正话语,受到广大受众的好评,在各报和互联网上广泛流传。类似“来函照登”的方式,往往表明新闻中出现的差错责任是在对方。但毕竟新闻是自己媒体报道的,与把关不严有联系,间接地默认坦陈了自己也有失职之处。

第二种是专门设置固定的栏目纠错,一些报纸在固定的版面某处设“更正专栏”、“编读往来”、“读者来信”、“编者的话”之类,表白各种差错并道歉。如《南方周末》在第2版不固定的位置上设“有错即改”栏目,刊登发现并更正这个错误的读者姓名及其单位。大名鼎鼎的美国《纽约时报》,也有一个“更正专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京报》从2003年11月11日创刊的第二天起,就在第2版的左侧位置开辟了“更正与说明”专栏,下设“事实纠错”、“文字更正”等子栏目,对该报前一天或近日出现的事实错误和重要文字差错进行更正,对报道中一些价值理念和操作方式上的不妥之处进行纠错,并“就以上错误和疏漏向广大读者和相关单位、人士致歉”。如2013年该报更正栏目发表该栏目设置专业编辑,公布挑错热线,安排专人收集读者来电来函“挑错”,同时聘请几名专业人士担任社外审读,专门挑出当日见报差错。《新京报》的这种纠错的方法与经验,值得学习。

图3-10《重庆时报》刊登的致歉信

第三种是媒体的专门检讨。一些较有社会影响与关注度的报道,被证实为严重失实甚至根本错误,或者对新闻报道的失误所作的一般性的更正,尚不足以概括记者在采写新闻或编辑的稿件处理上的重大疏失,那么,报纸就此专门郑重其事的向社会做出公开检讨,这是一种严厉的自我批评。如《重庆时报》曾报道了中国作协在重庆开会“住总统套房,吃豪华宴席,坐高级轿车”的新闻,各家媒体纷纷转载,引起舆论哗然。中国作协随即向该报提出严重抗议,指责其严重失实。《重庆时报》在查实真相后,立即在头版头条位置以通栏标题发表的《致中国作家协会致歉信》(见图3-10),获得了中国作协的谅解。

读者是报纸的上帝,报纸对读者表示谦卑,特别是出现重大失误,深刻地反省理所当然。如果面对明显的差错置若罔闻甚至百般狡辩、文过饰非,最终必定被社会所抛弃。

[1][美]施拉姆等:《传播学概论》,161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2]《列宁全集》,11卷,333、20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3]《给徐懋庸》(1933年12月20日),见《鲁迅全集》,10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4]《南腔北调集》,见《鲁迅全集》,4卷,393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9卷,38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8卷,53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7]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51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2000。

[8]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编》,156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9]《斯大林全集》,2卷,29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10]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121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1][美]威·安·斯旺伯格著,陆志宝、俞再林译:《普利策传》,80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89。

[12]《孟子》,173页,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13][法]雨果:《克伦威尔序言》,见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卷,183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