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事实虽然表明劳动者逐渐认识到职业安全的重要性,主动申请工伤认定意识增强,但在职业病认定过程中,个别职业病认定机构不负责任、与企业勾结拒绝给患者出具真实诊断证明、企业不给职工出具工作证明、患者没有保留好证据等都加剧了认定工伤的难度。“开胸验肺”事件形象地说明现阶段中国职业安全形势很严峻,职业伤害保护力度有待加大。
专栏8-11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
2004年张海超从河南农村老家来到郑州一家工厂做“碎石破碎”工作。3年里,他暴露在严重的粉尘中,最终得上了尘肺病。这是一种因长期吸入大量灰尘,导致末梢支气管下的肺泡积存灰尘,造成肺部纤维化的疾病。2007年8月份张海超感觉身体不适,起先以为是感冒,后又被诊断为肺结核,但是经过治疗病情始终没有缓解。最后郑州许多大医院均排除了肺结核,怀疑是尘肺病。为了弄清病情,张海超2009年1月去了北京,他在多家医院求诊,结论也是“尘肺病”。但是因为张海超就诊的各家医院都不是法定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这些医院在出具的诊断结论中只能用“疑似尘肺”和“不排除尘肺”等表述。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要确认是职业病,张海超必须到法定职业病诊断机构就诊。然而他去有职业病诊断资格的职业病诊断机构,却怎么都得不到尘肺病的诊断,他仅仅被诊断为肺结核。无奈之下,他只好选择“开胸验肺”,对不公平作最后的抗争。此举使他从困境中走了出来,他很快得到了领导的关注,他工作的公司和职业病防治所受到了惩罚,也获赔61万元,甚至他的工友们也获得了“尘肺病”的确诊。
传统上,人们认为消防员、警察、高空作业、煤矿工人、远洋渔业工人、建筑工人、X射线设备操作员等职业本身具有高风险特征,因为从业者暴露于粉尘、辐射、污染、火灾和管理不善等风险当中,但近几年职业风险从传统高危行业向一般行业转移,白领阶层因工作压力与工作强度造成的“过劳死”事件开始见诸报端。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让工作和生活混为一谈,人们实际工作时间可能远超8小时,非体力负荷越来越重。白领猝死、高工猝死等新闻敲响了健康警钟。
专栏8-12过劳死
“过劳死”没有严格的医学定义,因此通常泛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虽然,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不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过劳死案例见诸报端,让人们感觉到情况的严重性。仅以淘宝店主的过劳死事件为例。
2013年7月15日,36岁的淘宝品牌御泥坊前董事长吴立君因长期辛劳,突发脑部静脉窦血栓过世。2012年10月,29岁的淘宝皇冠店主许文俊因过度疲劳猝死,生前月入曾达百万元。2012年7月,一名24岁的淘宝卖家突然离世,意外发生前正一边忙着网店,一边筹备婚礼。2012年6月,江苏25岁的皇冠卖家小夏在出租屋内过世几天后才被快递员发现。2012年5月,“80后辣妈”淘宝全职店主因蛛网膜脑出血去世。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认为,职场压力是自杀的首要诱因。[26]工作量大、工作内容单调、工作难度大、竞争压力、人际关系复杂、职场“潜规则”等因素都有可能剥夺人们的工作乐趣。当工作或劳动仅仅为生存所需的时候,怎么可能真正实现国泰民安的中国梦?!
8。2。5保底线不愁生老病死
自古以来中国人勤俭节约,储蓄通常被看成一种优良传统。但是放置于中国GDP总量已经排名全球第二背景之下,[27]“储蓄”却被赋予另外一重色彩,甚至遭到严厉指责。确实,过度储蓄确实是引致消费疲软的重要原因,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进程(表8-15)。但是,无论如何不能否认“储蓄”是一种抵御变故、增加与风险抗衡的筹码,是一种不确定环境中的安全感来源,是转型期中国民众在全社会风险共担机制不健全条件下的理性选择。近年来,政府在养老、医疗、教育等领域逐渐增加了财政开支,也试图为社会建立一个城乡均等化的社会保障网络,但并不全面,至今依然有一些群体没有纳入任何社会保障范畴,个体与家庭依然是抵御风险的最基本单位,他们唯有省吃俭用,因此没有理由因为热衷储蓄而受到指责。
表8-152000~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储蓄情况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其中储蓄率根据其定义“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占当年GDP的比重”计算而来。
上述情况说明现阶段中国民众面临“不确定性”的巨大困扰,特别是失业、养老与重大疾病的威胁。中国梦的实质是“国泰民安,人民幸福”,为此,国家需要建构包括宏观经济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公共服务等在内的强大能力;中国梦强调政府要有强大的资源汲取能力,才能在多层次公共服务领域保障民生:“保底线”“强监管”,通过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创造就业机会,稳定收入,避免民众为生老病死发愁,确保其不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正是政府责任的最低体现。
专栏8-13天价公墓民众惊呼“死不起”
按照性质的不同,公墓分为两种:公益性公墓和经营性公墓。按民政部《公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前者是为农村村民提供遗体或骨灰安葬服务的公共墓地,采取无偿或低价的方式,目的是减轻火葬在农村推广的阻力;后者是为城镇居民提供骨灰或遗体安葬实行有偿服务的公共墓地,也就是说拥有城市户口的人,必须购买经营性公墓。经营性公墓属于第三产业,价格涨得又高又快,让人大呼“死不起”。
以北京为例,总价四五万元的墓地属于最便宜之列,而10万~50万元之间均属中档,最贵的“豪华墓”可达数百万元之巨;从单价看,万安公墓部分墓地要价21。8万平方米,超过了北京2月住房均价2。35万平方米的9倍。还有媒体作过统计,北京部分墓地三年里涨价3倍,9年涨了20倍。这样的上涨速度,比商品房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资料来源:骆海涛。天价墓地从何而来[N]。南方周末,2011-04-15。
按照规定,失业人员所在单位和个人已经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并已办理失业登记、有求职要求就可以申领失业保险金;职业保险金支付水平、领取时限与失业人交纳失业保险的年限正相关;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失业人可享受70%的医疗补助、就业培训等服务。2006~2011年城镇失业登记率稳定在4。2%左右,2013年上半年城镇失业率为5%,在合理的可控范围之内。同期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稳定增长,为因各种原因的失业人员提供了救济保险金(表8-16)。
表8-162006~2011年城镇失业与失业保障情况
注: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2),城镇失业人数来源于《中国统计摘要》(2013)。
但是失业保险金相对CPI、消费支出水平而言微不足道,仅能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以北京为例:根据2014年2月最新低保标准在平均每档上调12。7%之后,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满5年的,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为1012元;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满10年的,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为1039元;累计缴费时间满10年不满15年的,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为1066元;累计缴费时间满15年不满20年的,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为1093元;累计缴费时间满20年以上的,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为1121元。从第13个月起,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一律按1012元发放。[28]对收入不太高、无储蓄、家庭负担重的失业者而言,失业保险金的功能是略胜于无。而更多没有被纳入失业保险范畴的劳动者则完全自担风险,遇到小病小灾自己扛,大病大灾只好听天由命。
中国在2007年4月3日起开始实施“重大疾病保险制度”,《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中规定了25种重大疾病:(1)恶性肿瘤(不包括部分早期恶性肿瘤);(2)急性心肌梗塞;(3)脑中风后遗症(永久性的功能障碍);(4)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须异体移植手术);(5)冠状动脉搭桥术(须开胸手术);(6)终末期肾病(须透析治疗或肾脏移植手术);(7)多个肢体缺失(完全性断离);(8)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9)良性脑肿瘤(须开颅手术或放射治疗);(10)慢性肝功能衰竭失代偿期(不包括酗酒或药物滥用所致);(11)脑炎后遗症或脑膜炎后遗症(永久性的功能障碍);(12)深度昏迷(不包括酗酒或药物滥用所致);(13)双耳失聪(永久不可逆);(14)双目失明(永久不可逆);(15)瘫痪(永久完全);(16)心脏瓣膜手术(须开胸手术);(17)严重阿尔茨海默病(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18)严重脑损伤(永久性的功能障碍);(19)严重帕金森病(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20)严重Ⅲ度烧伤(至少达体表面积的20%);(21)严重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有心力衰竭表现);(22)严重运动神经元病(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23)语言能力丧失(完全丧失且经积极治疗至少12个月);(24)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5)主动脉手术(须开胸或开腹手术)。
“大病医疗保险”纳入“全民医疗保险”范畴之前,为了防范重病风险,可选路径唯有购买商业保险。不过,商业保险价格通常较高,且保额并不高,想要彻底解决重病的后顾之忧就必须增加保险投入。因此这个选择只适合少数富人,对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并不现实。
专栏8-14中国初步建立世界上规模最大符合现阶段实际的社会保障体系
2013年,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保障内容增加,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在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初步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符合现阶段中国社会实际的社会保障体系。2012年,中国实现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截至2013年,全国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49750万人,比2012年增加1381万人;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2218万人,比2012年增加1791万人。在医疗保障方面,中国已基本建立全民医疗保险体系,且保障水平在不断提高。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超过13亿,参保率达到90%以上。此外,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进展顺利,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开始建立,减轻了城乡居民大病医疗费用负担。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稳步发展,对于参保人维持稳定的生活水准,获得医疗救治和生育保障等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对因遭受自然灾害、失去劳动能力或因其他原因陷入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实施社会救助,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准,是社会保障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和安全网。截至2013年,全国26个省份制定完善了临时救助政策。
资料来源:201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4-05-26。
风险社会全面来临之际,呼唤建立一个全社会共同支持的保障体系。这种保障不应当局限于温饱,还应当涵盖陷入窘境时的人的尊严,人们不会陷入治疗还是放弃治疗的选择困境,也不会因难舍亲情而做出“刻章救妻”的违法行为。
专栏8-15刻章救妻事件
北京下岗工人廖某,为救患上尿毒症的妻子杜某,找人刻了医院的收费章,为妻子进行免费透析治疗,4年间以此方式骗取医院治疗费17万余元。对于“刻章救妻”的“罪行”,廖某的答案是朴素的:“她病成这样,我总不能掐死她,哪怕有一点钱给她治病,我何必去刻假章?”
案发之后,社会各界对于廖某的同情多于责备,感动多于愤恨,纷纷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一位珠海人大代表向廖某一次性捐助了17万元,用于偿还医院债务,争取减刑。廖某也表示愿意积极退赃,弥补过错。法院在法律范围内从宽判决,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
“刻章救妻”事件让人在道德矛盾中反思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
资料来源:王丽娜。钱全退了,我对不起医院[N]。京华时报,2012-07-17。
综上,“安全感”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但“食品安全吗”“出行安全吗”“会失业吗”“得大病了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没有确定答案的时候,相信没有任何个体觉得幸福和安全。没有安全感的人通常是自私的、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他们的惯常行为要么逃避、要么攻击,前者如海外移民,后者如暴力冲突。“春江水暖鸭先知”,民生“安全”这个小小的梦想其实反映了现阶段中国民众最朴实的心理诉求,感知着百姓最基本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