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媒体之窗看广附
媒体就像一个万花筒,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精彩缤纷的生活。对于广附而言,媒体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比如校内媒体主要有校园网、微信平台、校报等;外媒则主要是各大电视台和各大报纸。
一、爱心行动流芳诸媒体对口帮扶遍及省内外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都不会是一座孤岛,我们需要他人,他人也需要我们。当你温暖了他人时,收获的不仅是一声真诚的感谢,同样收获了自己精神生活的富足。俗语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广附一直以来都在坚持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一份份温暖。
2007年1月9日,《南方都市报》有这样一篇报道,广附教师和高二年级学生代表到广州市孤儿院探访,他们用在校内募捐的1万多元款项为孤儿院买了新书和物品,让孤儿院的寒冬不再那么冷。
这一年广附的爱心脚步才刚刚开始。2007年2月11日,在邓云洲校长的带领下,广附一行来到粤北清新县,为飞来峡二中、白湾中学、珠坑中学捐赠价值30多万元的教学物资。不仅如此,邓校长还表示,学校将会进一步关注和帮助贫困学生就学。从2007年9月开始,高中部将特设40个优惠指标,面向全省招收贫困优秀学生。清新县的领导十分重视该项活动,亲自对广附师生表示了感谢。媒体各界也对广附的这项活动进行了追踪报道,比如,广东卫视和广州电视台对捐赠仪式进行了报道,而《南方都市报》更是赞誉广附“扶贫而不居高临下”。
2008年5月12日,神州大地被一件事心心相连,这就是汶川地震。这个时候广附自然站出来伸出援助之手,秉承一贯的行善为爱的行为。广附为那些因地震而不能学习的灾区学子准备了最好的班级,供他们免费借读,让灾区的学生感受到了广附的温暖以及大难下的大爱。广东卫视、《新快报》等多家媒体特地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
除此之外,学校每年都举办“爱心嘉年华”活动,让学生们参与到活动中,学会感恩、分享,学会互相帮助,奉献自己的爱心。
广附一直坚持的温暖行动还有对薄弱学校的帮扶。2014年5月,根据《广清教育对口帮扶2014年度工作计划》,广附与清远市第一中学建立对口帮扶关系。邓校长向清远一中全面介绍了广附近年的教学教改特色,期望两校本着优势互补、实事求是、行必有效的原则,建立全方位对接模式,并将帮扶工作细化。根据“一中所需,广附所能”的主题,立足以学校特色教学、优势学科为引领,全面辐射,从学校管理、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教学教研、德育实效等多方面实现对**流与帮扶。
2014年10月28日,我校与韶关市始兴县教育局在大学城校区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始兴县副县长刘胜春介绍了始兴县的教育改革情况,高度评价了广附十年来的办学成就,并希望在怎样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以及基础教育的出口怎样找到突破口两个方面,得到广附的帮助,帮助全县破解教育瓶颈、走出困境。邓校长在会上表示,应该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共同关注山区教育的发展,并对帮扶合作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建议。
2015年3月27日,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千校扶千校”行动第二周期帮扶计划,进一步有效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广附向韶关浈江中学捐赠了码洋59000元的图书共1234册。校党委原书记朱东平同志带领我校初三年级中考会考科目骨干教师,到浈江中学进行交流活动,骨干教师们就学校、年级的德育特色和管理方法,以及面上总体备考计划做了精彩汇报,并结合广附特点,分别对数学和英语学科的中考备考计划、策略与实施等方面做了全面细致的介绍。浈江区教育局副局长李沿生对广附的帮扶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感谢广附给浈江地区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做出引领和指导。此次活动,达到了相互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韶关日报》《广州日报》,以及韶关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帮扶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
2016年7月21日,在欧卫国书记等校领导的带领下,我校第四届全体国防班学生200余人前往贵州开展“重走红军长征路”活动。在为期8天的活动中,广州电视台、《羊城晚报》社、新浪广东三家媒体全程参与,学校官方微信同步推出“重走长征路”系列报道。校领导和国防班老师们带领国防班学生参观了四渡赤水纪念馆、赤水红军烈士陵园、遵义会议会址、息烽集中营、王若飞故居等地,向烈士们敬献了花圈,并在娄山关进行了10千米拉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首长征路,重忆长征史,是我们国防班学子送给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纪念的献礼。水流千里终归海,山川在见证;长征精神要薪火相传,我们不会忘记。为了深刻地体悟长征精神,国防班还走进了土城镇乡村小学少年宫,开展两校手拉手帮扶活动,并向土城小学捐赠1000册图书,同时,还正式确定了手拉手帮扶关系。
2014年5月,广附与清远一中签约对口帮扶
2014年10月,广附与始兴县教育局在广附大学城校区签订对口帮扶协议
2015年3月,广附向浈江中学捐赠图书1234册
广附及广大附小与土城镇小学开展手拉手帮扶活动
李卫副校长代表学校向土城镇小学捐赠图书
国防班学生接受广州电视台记者采访
二、中国教育电视台报道广附英才培养计划
广附在素质教育方面独树一帜,在“以生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广附尊重每一位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所长,锻炼其所能,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做最好的自己”。近年来,广附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很多学生现在成了社会各界的人才、精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这不,2015年4月5日,中国教育电视台《请教请教》栏目以《天才培养计划》为主题,以广附九年级15班杨承熹同学的学习成长经历为切入点,邀请杨承熹同学的竞赛辅导老师王晓鹏老师、杨妈妈詹广平女士做客节目,制作了45分钟的专题节目,介绍和分析了杨承熹同学在广附的成长轨迹。
《请教请教》栏目常以新闻事件或热点话题为切入点,立足教育,服务教育,用优秀的教育理念提请全社会注重教育,节目每期都精心选择若干教育界人士与心理学家组成专业团队,把专业的教育理论化为对实际问题的指导,帮助更多人了解受教育者的特性,了解教育的规律。
本期节目高度评价了广附的教育模式,对广附的教育理念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在节目中多次强调广附“注重素质教育,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这种培养教育模式,值得借鉴”。
三、《学校品牌》杂志对广附的专题报道
一所名校,不仅要围绕着师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展开,也要注重学校的品牌建设。2008年10月,《学校品牌》杂志的“名校解读”栏目对广附进行了专访报道。报道中以“以一个实干家的眼光求索治校之道”为题,对邓云洲校长进行了专访,并且报道里还重点介绍了广附的特色活动:语言文化节、DJ大赛、爱心嘉年华、毕业典礼等。这次宣传报道全面介绍了广附的办学情况,重点介绍了广附的办学亮点,进一步提升了广附在社会上的美誉度。
《学校品牌》杂志如是报道:“广附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有一套严谨的制度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实行三级教师培养制度,较好解决了老、中、青教师的衔接,另外学校还通过专题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在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教学评估、教师师德与态度等方面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实现教师的阶梯式发展……通过一个个社团建设,广附解决了学生自身的爱好问题,实践证明广附是成功的,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成绩是显著的……博士论坛、毕业典礼、爱心嘉年华、数学文化节、语言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提升了全校师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为师生营造了和谐发展的精神家园,切实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媒体对广附国防班的连续报道
在高中办国防班,广附的这一创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1。2012年全国首家高中“国防班”落成广附
自2011年9月始,在广州军区选培办的大力支持下,广附的国防课程和高中“国防班”开始了一系列的筹备工作。2012年,对于广附而言注定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同年5月,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军区政治部联合下发《关于确定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为广州军区国防生源基地的通知》(政选〔2012〕6号),并在黄华路校区举行了广州军区国防生源基地揭牌仪式。2012年10月11日下午,全国首家高中“国防班”开班仪式在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大学城校区举行,军地双方正式签订了共同培养国防后备人才协议。
广附这一开创性的特色班级,一时间成了媒体各界关注的焦点:10月12日,中央一台《新闻联播》、中央十三台《新联直播间》、中央七台《军事报道》等栏目报道了全国首家高中“国防班”开班仪式。《战士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和新浪、凤凰、搜狐、腾讯等各大报纸和网络媒体也进行转载。11月6日,《解放军报》(内参增刊)刊登了反映广东省军区在广附开办国防班经验做法的文章。
经过2012年国防班的“试水”成功,自此,广附每年招收国防班,且年年创佳绩。媒体称广附的创新办学很“牛”,称国防班的学生是“文武双全”;媒体还评价这些“军味十足”的广附国防班的学生们有了一个“磨砺顽强作风,培养优良品格”的机会;甚至2013年、2014年广附招生率得到明显提升之后,媒体分析,这充分体现了国防班的优良带动作用。总之,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广附让我们涨姿势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媒体视角下广附国防班学子的飒爽军姿吧。
下面这幅图是2012年8月27日,《羊城晚报》一幅名为“广大附中首年招收的国防生,英姿飒爽”图片。一个个中学生穿上军服之后,阳刚之气势不可当。
广附国防班学生进行军事操练
接着一幅图,是2014年8月19日《羊城晚报》一幅名为“广附国防班,首次集体亮相”的报道中所附的照片,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青春和力量!
国防班新生军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