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根据班主任、家长的建议,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举办专题讲座,努力提高家长学校教育的实效性,其中反响热烈的讲座有:广州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生导师郭斯萍教授面向高中学生、家长主讲的《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专题;广州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黄洁华教授给九年级家长开设的《莫做焦虑的家长——中考备战辅导》专题;中国家校合作教育指导师李美洁给七年级学生家长主讲的《携手并进赢在初一——献给所有七年级学生的家长》专题;广州市家庭教育促进会讲师团成员、北京四中网校广州分校周剑武校长主讲的《搞好家庭教育,促进孩子学习》专题;台湾学者朱学恒(《魔戒》中文译者)主讲的大型励志讲座《梦想成就人生》专题。
同时,学校还组织老师、家长“走出去”,参加市妇联等举办的家教公益讲座。2013年6月19日,学校组织了100位老师、家长聆听了教育家刘树谦主讲的《当一名聪明的家长》;2014年3月16日,学校组织了50位老师、家长聆听了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主讲的《让爱成长》;2014年9月27日,学校又组织了100位老师、家长聆听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陆士桢女士主讲的《新时代发展下,需要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家长学校讲座现场
此外,家长学校以班级为单位,不定期举行老师、家长教育沙龙。除了以专题形式全面系统地向家长讲授家教知识外,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小型沙龙探讨活动。例如,“单亲家庭教育”;“学困生家校配合策略”;“孩子的青春期,家长的断奶期”;“怎样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独立性”;“如何纠正孩子的双重性格”;“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培养”等,围绕一些难点、重点问题,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讨论,引导家长回顾昔日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或者让学生、家长、教师一起倾听家长代表的发言,交流家教经验,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共谋科学有效的方式。
小升初衔接教育讲座
面向青春期专场教育论坛
五、立足欣赏理念,革新家长会模式
在每一次的家长会前,老师们都会充分准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从本班的实际出发,向家长们进行汇报,以更好地让家长们了解其子女在校的学习、生活以及交友方面的情况。在每期家长会前一个星期,班主任都会发一份本班学生在家情况调查表,大概了解他们平时在家里的情况。根据调查了解到的情况,老师们会在家长会上和家长们一起探讨以上问题的解决办法,力图有效地解决问题。也正因如此,每次家长会,家长都迟迟不愿离去,有时原计划下午四点半结束的教育讲座或家长会,到六点还有家长在与老师或教育专家进行交流,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我们来一次不容易,一定要多取点‘经’回去。”
针对部分家长平时工作较忙,疏于与班主任联系,班主任定期将其子女的情况通过短信、微信、QQ的形式发送给他们。这样一来,家长能及时了解子女近期的情况,再结合教师给他们的建议,有的放矢地对子女进行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成效。而对于平时比较调皮的同学,教师会采用打电话的形式,将他们近期的情况详细地汇报给家长们,并与家长们一起探讨教育的方法。
对于后进生,我们倡导年级老师、班主任以约见他们的家长来学校,以及走进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的家访的双轨方式,与学生家长形成共同的教育共识,并采用相应的措施,对这些学生进行零距离无缝隙的教育,让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关心。
通过这样多层次的家长会,许多家长转变了原来的教育观念,改变了原本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孩子的心结慢慢地打开,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的转变,专程跑到学校,高兴地对老师们说:“以前孩子有什么情况在家里从来都不说,越这样我们家长越着急,看到他总想发脾气;现在知道了,这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家长自己造成的,现在脾气发得少了,他的逆反情况比以前好多了,问他的时候能对我们说自己的情况了,有时候还主动和我们说自己的表现,咱们的教育讲座没白听。”
六、开设活动体验课程,见证孩子成长
自2008年起,我校又在家长学校课程中尝试同步开设家长活动课程,即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各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新生军训、体育文化节、男生节、女生节、环大学城行军拉练、成人礼、最后的“六一”节、毕业典礼等,让家长在组织、参与、观摩中陪伴和见证孩子的成长。实践证明这一举措是有效的,很多家长因为参与其中,从而与孩子有了共同的体验,有了分享的共同话题,使得亲子关系更融洽、家庭更和谐。
在活动现场担任拉拉队的家长热情高涨
家长参加班级生日会
“六一”游园亲子活动
通过家长学校联合办学,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家长学校将树立起全新的风范,家校联合办学必将大放异彩!下文以两个家长学校的真实例子加以说明。
小故事之一:方军老师联合家长,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一不可,而且两者应该紧密的联系,形成有效的合力。
高一第二学期,年级重新分班,我被安排担任高一(1)班的班主任,开学后不久,我发现女生小刘上课经常睡觉,课后也不交作业,查看她的成绩,发现她是我班分班成绩最好的女生之一,特别是物化生的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刚开始我还没有很了解这个学生,看到她上课睡觉比较多,我就提醒她注意上课不要睡觉,认真听课,可是后来慢慢发现她上课睡觉的毛病依然没有改,而且课后的作业也经常缺交。于是反复地提醒和督促她上课认真听课,课后及时完成作业,但是一段时间下来,情况依然如此,没有改善的迹象。
对于这样的学生怎么办呢?首先我想到的是了解这个学生上学期的表现,以前的班主任告诉我她上学期也是这个样子,这样看来,她现在的表现不是这个学期才有的,而是在较长时间内养成的不良习惯。于是我找了个时间,想就她上课睡觉及不能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沟通,结果小刘的回答让我非常诧异,“不想交,为什么要交?”一句话便体现出满不在乎的学习态度。很明显,这次的沟通没能达到我想要的目的,考虑到她的这种思想表现,我觉得如果同她再直接对话很难了,于是我打电话向家长求助,家长听了我的反馈也很是气愤,认为作为一个学生怎么能对老师这么无礼?同时也告诉我,她确实也是一向如此,在家里和长辈也是无法比较好的沟通,总是闹得不愉快。反过来家长向我寻求帮助,说老师你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帮她。
于是我约请家长到学校来,我和刘婷及其爸妈一起沟通交流,整个谈话时间大约3小时,尽管不是特别的顺利,但是通过谈话,我清楚了为什么她会有之前的这些表现,我想这也是我应该关注的深层原因。
第一,学习惰性,没有时间紧迫感、很随意,做一点作业算一点,也正是这样,所以拖拖拉拉,下午放学后回到家已经8点多(回家路程也就需要40~50分钟),回家后吃饭看电视,等到10点钟以后才开始学习,也就是晚上放学以后能用来学习的时间最多也就2个小时左右,所以完成所有作业是不可能的。
第二,晚上经常睡不着,一般都00:30以后才睡,早上06:30要起床赶回学校,中午一般不睡觉,用来做作业,所以每天睡觉时间其实就是6小时左右,依照一个人的正常休息时间来看,不困是不可能的。因此小刘上课就睡,白天上课睡得多所以午睡时间不睡,晚上回家也不困,很难早睡,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养成了极其不好的习惯。
第三,确实缺乏自我反省的意识,不能够端正态度、正确分析自己的行为,也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好。
针对她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给她提出明确的建议:
第一,要学习,先学做人,要多考虑自己的行为给家长、老师、他人所带来的影响,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而不是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自己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要加以改进,才会不断地提高。
第二,从现在开始,逐步调整自己晚上休息的时间,让自己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而且上课不能再睡,再困也要坚持住(也可以站着听课),中午午睡时间要休息。
第三,作业要保证完成,不能再随意做,一定要有紧迫感,充分利用好下午放学以后到晚上休息之前的这段时间,晚上回家的学习时间若很难保证,那就申请晚上在学校上晚修,晚修后家长再到学校来接。
第四,利用这次的事情反思自己的行为,写好保证书,保证以后做好,如果做不好,任由学校、年级处理(其实这个学生还是挺有上进心的,让她做出保证,也是一种很好的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