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 > 二典型案例分析(第3页)

二典型案例分析(第3页)

正是由于平时疏于警告,缺乏对学生相关金融知识的教育,才使得一些心智不那么成熟的学生轻易落入陷阱。如果学校能够在事件发生之后及时回应,并对在校的学生发布通知和警告,至少能够在其后的阶段里稍许降低舆情的规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校内有关部门要联合正规金融机构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教育力度,对校园内现存的网贷信息、相关网贷推广人员进行处理和整治,从源头上遏制校园贷乱象。此外,还要建立大学生的信贷体系,尤其是资助信贷体系,满足经济困难学生的保障性需求,而无须求助于校园贷。

(3)学生应建立理性的消费观

如果学校、家长特别是学生自身平日里注重培养自己正确的消费观,对待青春期恋爱等特殊阶段能够理性看待,是不是就能避免陷入校园贷?就此看来,一小部分当代大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面对人生的不同阶段不能理性地看待,没能培育理性的消费观,这也是他们容易误入歧途的原因之一。

(三)“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校园贷的整治和清理工作绝不能松懈

1。事件概述

2017年2月17日,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高校要关注“校园贷”等新问题,配合各地金融监管部门加强对校园不良网络借贷的监管力度,引导学生增强对网络借贷风险防范意识。此后,教育部等部门多次发布相关文件整治、规范校园贷市场。

2017年5月27日,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建斌表示,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正在研究出台有关规范性文件,杜绝恶性校园贷事件的发生。

2017年6月28日,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从事校园贷业务的网贷机构一律暂停新发校园网贷业务,并根据自身存量业务情况,制定明确的退出整改计划。同时,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2017年9月6日,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表示,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鼓励正规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

此后,多家国有银行进军校园贷市场,多地政府也纷纷下重拳整治校园贷乱象。具体情况如图2-5-18至图2-5-20所示。

图2-5-18国有银行进军校园贷市场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图2-5-19湖南剑指校园贷四大乱象呼吁大学生抵制非法网贷

图片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网站

图2-5-20上海网贷企业全部暂停新增校园贷业务

图片来源:上海法治报网

2。舆情概况

由于此类政策性事件不像学生身陷校园贷事件那样容易引起大范围关注,数据可获得性较低,所以在本部分笔者将进行定性分析。据不完全统计,在教育部等三部门针对校园贷乱象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指示后,诸如凤凰网、澎湃新闻、《南方日报》等至少17家媒体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报道、转载、评论。湖北、湖南、上海等地也先后出台政策,下重拳整治非法校园贷。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等金融机构也纷纷与高校联手,举办各种形式的金融知识专题讲座,呼吁学生远离不良校园贷,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广东警方调派警力,成功捣毁一个非法校园贷团伙犯罪窝点。可以看到,在教育部等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后,金融机构、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与各主要媒体之间相互配合,治理校园贷市场乱象工作初见成效。

3。舆论观点

(1)部分网民认为这有利于保证大学生合理贷款、安全消费

“百家号”平台上发表的文章《教育部再次强调禁止校园贷,校园贷终于可以落幕!》称,产生校园贷的原因,是因为大学生都有消费需求。为了满足学生金融消费的需求,教育部鼓励正规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保证大学生合理贷款、安全消费。金融机构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不妨在简化程序、降低门槛方面做好文章,让真正有需求的大学生更便利地得到金融支持,有尊严也有能力进行贷款消费。

(2)作为正规军的国有银行理应树立好公益思维、承担好社会责任

《人民日报》在《校园贷成“校园害”,仅仅取缔还不够?》一文中指出:银行业和正规的网贷机构应积极开展融资业务。这块业务应该具有一定的“公益思维”,不能以追求高利润为目的;要建立严格的行业准入机制和业务操作规范,还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避免学生“多头借贷”“以卡养卡”的现象;做好学生借贷市场的“风控”,既防止学生陷入“贷款漩涡”,也避免借贷机构的违约损失。

4。舆情应对点评

(1)对事件直接、明确的回应有助于引导舆论向积极方面转变

此次事件中,教育部对校园贷业务明令禁止的态度得到全社会的积极响应,各大网络校园贷平台纷纷迎来寒冬。根据之前统计的数据,10月份学生身陷校园贷事件数量陡降,这与相关政府部门高水平出手解决校园贷事件不无关系。笔者认为,正是因为政府态度坚决,所以才使得打击非法校园贷的工作取得突破进展,也使得舆论更关注这些正面的、积极的事件。

(2)及时出台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遏制事件继续恶化的势头

在教育部指明方向后,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纷纷出台相应的限制性政策。例如,广东互联网金融协会、江西银监局、福建省金融办等都对校园贷业务实施管控和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不良校园贷款的势力,对此类事件的解决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笔者认为,只有中央和地方积极配合,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切实加强打击力度,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3)高校要加强政府、银行、学生之间的联系

笔者发现,在教育部提出整改意见后,高校方面却迟迟未见明显发声。在与各大国有银行加强合作、让银行金融产品更方便快捷地进入校园,以及加强学生金融安全教育方面,大多流于形式。只是在官网上发一个通知,让学生做一些问卷调查等,这些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学生上当受骗。所以今后一个时期,高校仍要加强与政府、银行、学生之间的联系。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