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 > 二民办学校内部治理的优化路向(第2页)

二民办学校内部治理的优化路向(第2页)

为完善内部治理,民办学校可以借鉴现代企业中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加强战略管理,采用扁平化管理、目标管理等多种管理方法,提升内部治理效率。一是重视战略导向,实施战略管理。在战略规划阶段,重视学校利益相关者的作用与利益诉求,广泛沟通、多方协调确定战略目标,提高各利益相关者对战略目标的共识度,减少矛盾与摩擦,强化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担当意识;在战略执行阶段,在调动各利益相关者积极性、兼顾各方利益诉求的基础上,优化内部资源配置与工作流程,加强执行力建设,强化对战略实施的跟踪管理;在战略控制阶段,要兼顾学校管理系统的内部控制和利益相关者的外部控制。二是积极推动学校内部治理革新,实施扁平化管理。通过降低管理重心,减少管理层级,突出基层教学单位管理主体地位,构建高效、弹性的管理体制。三是综合运用目标管理、标杆管理、绩效管理等方法,提高内部治理和管理的有效性、规范性、有序性,增强学校的环境适应能力、产出能力、信息沟通能力和整合能力。

(五)强化多方参与,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

利益相关者与民办学校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利益关系,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有助于维护学校和各方主体的利益,调动其参与学校治理、推动学校发展的积极性。一是建立利益相关者沟通机制。完善信息公开披露制度,按时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示学校办学、收支等情况,接受社会的监督。二是建立利益相关者指导机制,推进教(职)代会参与校园管理决策,利用网络化参与机制允许学生、家长、校友、社会公众参与指导学校事务,构建扁平化、多中心共同参与的互动体系,保障所有相关主体充分表达自身利益诉求。三是建立利益相关者权利救济制度,如申诉制度、复议制度、听证制度和信访制度等,全方位保障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四是建立利益相关者问责机制,由学校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组成的问责小组评议、监督、考察学校办学行为,学校主动应对和接受利益相关群体的问责。

如图5-3所示,民办学校的所有成员之间需要建立一种相互支持的关系,人人感到在需求价值、愿望、目标方面有真正共同的利益。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与协调,形成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获得经济效益、扩大社会效益的共建共享机制。

图5-3民办学校主要的利益群体及其期望

[1]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113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李永亮:《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

[3]苗庆红:《民办高校治理结构的演变研究》,载《中国高教研究》,2005(9):28-30。

[4]王维坤、张德祥:《我国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类型及演变路径》,载《现代教育管理》,2018(1):30-35。

[5]韩民:《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如何完善》,载《中国教育报》,2004-7-18。

[6]徐绪卿:《我国民办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研究》,41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7]潘东燕:《再造欧亚——西安欧亚学院十年转型变革记》,载《民办教育新观察》,2016(10):62-68。

[8]李福华:《大学治理与大学管理:概念辨析与边界确定》,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9-25。

[9]李永亮:《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研究》,89页,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

[10]转引自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36页,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11]李福华:《大学治理的理论基础与组织架构》,79-98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12]张永宏:《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学派》,104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3]赵金昌:《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推动高等教育发展》,载《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s1):6-7。

[14]薛飞:《关于完善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探索》,载《经营管理者》,2009(21),291-292。

[15]杨炜长:《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现实思考》,载《高等教育研究》,2005(8):51-56。

[16]彭宇文:《中国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研究》,216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7]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修订版)》,14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8]熊万曦:《大学校长遴选:美国顶尖大学的经验——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专访》,载《现代大学教育》,2013(5):7。

[19]彭宇文:《中国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研究》,194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