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顾明远先生的四句话 > 杨阿姆司夸美纽斯是关于学前教育的伟大的捷克教育家和思想家1(第1页)

杨阿姆司夸美纽斯是关于学前教育的伟大的捷克教育家和思想家1(第1页)

杨·阿姆司·夸美纽斯是关于学前教育的伟大的捷克教育家和思想家[1]

按照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决定,1957年要纪念天才的捷克教育家、爱国者和哲学家杨·阿姆司·夸美纽斯的阿姆斯特丹教育论文全集出版300周年。纪念夸美纽斯的活动不仅在他的祖国—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共和国进行,而且在苏联、人民民主国家和全世界进步人士中进行。

夸美纽斯是作为先进教育学的奠基人、思想家和世界和平的拥护者而被列入人类社会的历史的。夸美纽斯的名声超越了他自己的祖国,英国、瑞典、匈牙利和荷兰的先进人士都知道他,并且曾邀请他去工作。

夸美纽斯的科学活动是既深刻又广泛的。他的工作不仅涉及教育学,并且涉及语言学、哲学、自然科学及天文学。他最先绘制了摩拉维亚的地图,并对物理学产生极大的兴趣。

夸美纽斯的创作遗产是十分丰富的,他的作品有250多篇。其中许多作品,按其意义来说,超越了自己的时代,直到现在还具有价值,并以许多民族的文字出版了。

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夸美纽斯的教育著作《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图解》特别重要。

夸美纽斯的伟大功绩在于他最先研究了儿童最早时期[2]和学前期的教育学。他的有关幼儿家庭教育的作品是直到现在还没有失去意义的经典著作。

夸美纽斯的生活道路是非常艰苦的。他在1592年生于摩拉维亚的尼符尼茨城,生于一个属于民主激进派“捷克兄弟会”的家庭。这部分捷克人激起了当时奴役捷克的天主教会和德国封建主方面的愤怒而遭到追踪和迫害。

17世纪,在封建主义内部建立起新的资本主义的基础时,欧洲人民的生活经历了暴风雨般的历史事件。发生于捷克的,具体表现为捷克人民反对德国封建主和天主教的斗争的三十年战争爆发了,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了,俄国人民反对波兰封建侵略的斗争、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民为自己的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斗争展开了。

反动势力在捷克得势,捷克在政治上丧失了独立,这就迫使夸美纽斯跟一部分捷克人逃亡,在国外过着流亡的生活。虽然这样,他仍旧忠于自己民族的被压迫的人民,跟民族中的进步人士共同生活着和行动着。

夸美纽斯很早就成了孤儿,极晚才开始读书,但早在拉丁语中学的时候他就显出了特殊的才能和工作能力。他毕业于赫波恩大学(又译为赫尔伯恩大学—编者注)的神学系,在海德堡大学听讲过,曾在西欧各国旅行。在捷克他做过自己曾在那里学习过的普列罗夫中学的校长,之后他受兄弟会的委派做了牧师,接着又做了“捷克兄弟会”教派的主教。

夸美纽斯的工作被三十年战争打断了。捷克被德国皇帝征服,并被雇佣军队抢劫一空。胜利者用十分残酷的方法传播了天主教,并迫害新教徒。夸美纽斯只得跟3万个新教徒家庭一起隐蔽起来,最后逃离捷克国境,到了波兰的黎撒城,在之后的40多年一直漂泊在西欧各国。

波兰狂热分子烧毁黎撒城的大火,烧毁了夸美纽斯的珍贵原稿。

夸美纽斯的晚年是在阿姆斯特丹度过的,最后在那里逝世。

作为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的夸美纽斯,不顾穷困和丧失亲人,坚定地进行了科学工作和实际工作。

夸美纽斯的世界观和他的教育观点的发展受到“捷克兄弟会”教派的思想及其民主主义、宗教色彩和教育实践的影响。夸美纽斯经常渴望代表居民中的民主阶层说话,并为本国人民的利益服务。在夸美纽斯的世界观中渗透着矛盾的观点。在他的世界观中,表现为承认客观世界、渴望认识自然界的“谜”并促使它为人类的利益服务的某些唯物主义因素,是跟宗教思想相互交织着的。夸美纽斯受到了当时科学的唯物主义倾向的影响,他站在感觉论的立场上。他认为在人的意识中不可能有任何以前没有感觉到的东西,他力求在自己的论点上从事实出发,依靠经验,号召研究事物和现象。从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中夸美纽斯获得了朝气蓬勃的情绪和人道主义精神。

夸美纽斯的主要活动是在新的民主的基础上改革中世纪的教育和教学。他号召要使知识普及于一切人—他的人民乃至全人类。夸美纽斯是普及教育的拥护者,他宣传了涵盖全人类、各阶层的教育和教养的思想。初等学校应该是本族语的学校。夸美纽斯的这个要求具有深刻的政治教育的意义,旨在反对捷克人民的文化屈从于德国侵略者。另一方面,用本族语进行教学的初等教育能够使初等教育普及于全体人民,而中世纪拉丁语学校却造成广大劳动人民受教育的困难。夸美纽斯很高地评价了教育的社会意义。他在《大教学论》里说,教育应普及于一切人,“直到手工业者、农民、脚夫和妇女”。普及教育和教学应在学校里进行。在这里所有的儿童(包括富人的和穷人的,男孩和女孩)都要学习,为参加实际生活做好准备。只有儿童的才能,而不是阶层和财产的特权,能影响到个人能否完成学校各个阶段的学习。

夸美纽斯认为,借助于教育来改造现存的制度是可能的,关于这个制度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曾尖锐地批评过。例如在《世界迷宫和心的天堂》一书中,夸美纽斯嘲讽了当时的等级和阶级社会制度、生产和社会关系、家庭生活、主要职业、国家和寺院的机关、法庭、科学家和哲学家的活动,但是他不能看到这些社会祸害的真正原因。夸美纽斯梦想创造一种理想的社会秩序,并确保全国人民的和平。

夸美纽斯研究了学校系统,学校的各个环节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着的。为6~12岁的儿童设立小学,这是一种设立在每个村落的“本族语”学校;中学(12~18岁的少年拉丁语学校或中学)设在每个城市里;“学院或大学”设在每个国家里。

在上这些学校之前还有“母育学校”,也就是在家庭里的学前教育,这里的主要教师是母亲。夸美纽斯认为这个阶段有极大的意义,他指出,“母育学校”是新生一代整个教育体系的必要部分。如果儿童在入学前没有受过很好的家庭教育,那他们以后的教育和教养就会有损失。

夸美纽斯在自己的著作里再三地强调了儿童最早时期的教育对于他们的发展的意义。例如他在《论天赋才能的培养》一文中说,天赋的顺利发展在儿童的最早时期就有了最初的基础。在《大教学论》中我们读到,因为自然计算着时间,所以所有一切都要按照年龄阶段来安排,因此教育也应及早地在所谓的“一生的春天”开始,因为在这个时期容易奏效。

夸美纽斯关于学前教育的观点没有在《母育学校》一书中加以系统地阐述。这是关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简篇。本书开头阐述了一般的教育原理,然后,这些教育原理在比较局部性的问题上具体化了,逐步地引导读者由儿童的最早时期读到学龄时期。

《母育学校》一书是家庭(家长、教养员和保姆)的指南。按照夸美纽斯的意见,这本书是对于当代幼儿教育的思想和观点的某种总结。这个指南对夸美纽斯以前的以及跟他同时代的教育家—人道主义者的新思想做了系统的和创造性的加工。

在《母育学校》中可以看到,夸美纽斯是一个发展新的原则的、对儿童和他们在整个生活中的使命有了不同于中世纪教育学的新理解的思想家。按照中世纪的说法,儿童一生下来就有罪,必须用残酷惩罚的方法来赎罪,必须残暴地鞭笞肉体来解救灵魂。根据这点学校采用了十分严酷的教育方法。

与此相反,夸美纽斯跟人道主义者一样,宣布了尊重儿童的原则。他在儿童身上发掘了创造性的力量,比从前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他们的纯洁无瑕,因此认为重要的是发展儿童的良好素质。

但是,在热爱儿童和尊重童年的权利的同时,家长和国家应当时刻记着儿童是社会未来的成员。重要的是年长一代要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他们,使他们成为积极的、工作能力强的社会成员。

在这方面极为有趣的是《母育学校》的第一章,它的题目是“儿童是上帝最珍贵的恩赐,是不能跟任何事物相比拟的宝物,因此必须给以极大的关怀”。在这里夸美纽斯号召要热爱和尊重儿童,他指出,儿童是未来的杰出的文化和社会活动家、科学家、哲学家、教授、行政人员,因此应该关心他们的教育。同时“对于家长来说,儿童较金银珠宝更可爱、更可贵”,“儿童对于我们来说是谦虚、可亲、善良、亲睦以及其他美德的镜子”[3]。

儿童是发展着的人。他的发展是按照自然界统一的规律进行的。夸美纽斯是宗教信徒,他认为,儿童的才能是上帝的恩赐,人只能使它日趋完善,使它适合于自己的需要。儿童的才能是天生的,但是它们的发展都是由教育来决定的,在家庭里是家长的责任,在学校里是教师的责任。“不可设想,无须辛勤的劳动,少年本人就能教育成人。”[4]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